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轻轨车辆弹性车轮减噪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轻轨交通的飞速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敏感问题,本文对弹性车轮的减噪特性进行了研究,从频响函数的角度对弹性车轮和刚性车轮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承剪型橡胶弹性车轮和刚性车轮进行噪声对比试验,验证了弹性车轮在降低轮轨噪声总量、缩短噪声衰减时间和改善噪声频谱特性方面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2.
某型车辆驾驶室内部噪声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某型车辆驾驶室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驾驶室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得到了模态参数,检验和修正了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驾驶室结构进行了动态响应分析.采用边界元法进行了驾驶室内部声学特性研究,对驾驶员耳旁的声压和声学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驾驶室内声场的声学特性,对驾驶室结构提出改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3.
系统利用JSP技术结合实地采集检测数据基于Supermap Is Java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实现B/S结构的WebGIS系统。除了能够实现其他高级语言例如VB,VC等开发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的查询分析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本套系统利用JSP技术强大的网络开发功能,实现空间查询,空间定位,空间分析。利用B/S结构,使GIS系统真正实现网络化,既方便服务器端的维护,又方便客户的操作使用。系统研发的目的在于从利用Web- GIS技术,使环境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污染源管理、环境评价和模拟预测等隐藏在复杂关系下的众多因素变得清晰,可以随条件的改变通过模拟使用户看到结果,从而方便环境管理者对环境大局的控制,达到环境治理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工况下对试验样车车内的不同位置进行噪声测量和分析,研究车内噪声的分布规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车速度每升高10 km/h,频率范围在125~200 Hz和800~2 000 Hz,车内噪声增加4 dB;噪声在前后排座椅处存在差距,风噪声会使左右耳噪声值产生差距,差距会随着车速产生先变大后变小的规律;三厢车后排座椅噪声状况比两厢车要好。该研究结果对汽车减振降噪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选择某商务车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标准进行了车内噪声的测试;基于测试的结果,分析了车内噪声的分布特点及频谱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B型车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分析不同速度条件下司机室内和客室内噪声时域变化规律和频谱特性。基于统计能量分析理论建立B型车车内噪声预测模型,通过实测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最后研究车体结构及轮轨噪声源对车内总声压级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车内噪声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城市轨道交通车内噪声,且计算效率高。列车速度从75 km/h增大到115 km/h,司机室内噪声增大3.9 dB(A)~5.2 dB(A),客室声压级增大3.6 dB(A)~5.2 dB(A);列车车速每增大10 km/h,司机室内声压级增大约1.36 dB(A),客室内声压级增大约0.9 dB(A)~1.0 dB(A);车内转向架上方测点声压级大于车厢中部噪声,差值为0.3 dB(A)~1.7 dB(A)。车内噪声源主要来自于轮轨噪声和车体底板声辐射,车体侧墙、车门和车窗对车内声压级的贡献整体较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信号分析的理论,通过建立“虚拟系统”,分析了整体车身腔体的“综合传递函数”;并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对轻型客车车内噪声进行测试、分析,试验表明解决车内噪声关键是降低车内低频噪声,而车身腔体结构又是影响车内噪声,特别是低频噪声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进口轻轨车辆应用于我国轻轨系统时,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车载空调系统冷负荷不能满足要求时,乘客的舒适性感觉.提出了在此种不利情况下的一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车内噪声对驾驶员心理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心理测验方法,在实验室再现模拟车内噪声的环境下,对驾驶员进行了注意品质和反应特性的测试。并通过对实测结果的分析,得到了这两项指标在不同噪声级下的差异。所得的分析结果对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车辆乘坐室声固耦合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禹  喻凡  柳江 《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25(5):38-40,67
论文详细地介绍了车辆乘坐室声学系统模态有限元分析的过程,分析了座椅对乘坐室声学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乘坐室空腔声学共振频率和声学模态,并利用声学系统经验公式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从而可指导车辆乘坐室声学设计,避免乘坐室声学共振.  相似文献   

11.
轻轨列车的一维有限长线声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轻轨列车的噪声辐射特点,建立了轻轨列车的噪声源模型:一维有限长线声源模型,并根据几何声学原理,给出了高架轻轨线路两侧的噪声声场分布,为轻轨交通系统建设中噪声的分析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燃料电池轿车车内后部噪声实验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车内后部噪声的测试,分析了车内后部噪声的分布状况,对试验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处理了解车内后部噪声的主要频率成分并结合振动试验判断了主要噪声源;通过隔声与吸声措施提高了后排座隔板和衣帽架对中高频噪声的隔声量,改善了乘坐室后部噪声的强度与频率特性,提高了乘座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对现有壁板声学贡献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分析和评价壁板振动对整个声场声学贡献的方法。将场点总声压矢量视为声压分量在N维向量空间中的一个线性组合,并以场点声能量占声场总声能量的比重作为加权系数,将壁板对多个场点的声学贡献量进行加权求和,来表征壁板对整个声场的声学贡献。以某急救车为例,采用改进方法分析车厢壁板的声学贡献,识别对车内声场贡献较大的壁板,通过对比两种阻尼粘贴方式的降噪效果验证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实车进行阻尼降噪处理,有效降低了车内多个场点的的低频噪声。  相似文献   

14.
依据国标规定,对某车车内噪声进行测试。利用傅立叶变换对在不同转速工况下测得的噪声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其关键频率。在对急加速工况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傅立叶变换可以分析出整体的变化规律,但不能得到其细节信息。由此采用小波分析对其进行补充,利用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变化”的时频窗结构得到信号的细节,并加以处理得到更多的频率信息。  相似文献   

15.
对上海轨道车辆9号线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头部车厢、中部车厢和车厢连接处进行噪声现场测试,引入心理声学声品质参数:A计权声压级、特征响度、尖锐度、粗糙度和抖动强度,对不同工况下轨道车辆车内声场进行声品质的客观评价。结论表明,轨道车辆运行时车厢内部噪声以中低频噪声为主。随着车速提高,车内声品质下降,尤其是车厢连接处,声品质最差,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噪声环境,满足人耳的听觉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贺才春  袁健  林胜  杨军  孙旭  孟光 《振动工程学报》2004,17(Z2):1047-1050
对目前我国具有最高运营速度的"中华之星"国产高速客车车辆进行了噪声实测,分析了国产高速客车车辆的噪声特性.国产高速客车车辆噪声频谱峰值主要集中在中频段1 kHz倍频程中心频率及63Hz的线性低频率,噪声呈中低频特性.分析了现有客车车辆主要噪声源,并针对目前国产车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降低车辆内部噪声的主要措施.文中简单介绍了噪声传播控制机理和噪声传播方式,着重讨论了无源噪声控制技术及高性能阻尼材料在无源噪声控制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驾驶室内部噪声分析与阻尼降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运用ANSYS和SYSNOISE软件建立驾驶室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和声学边界元模型,计算在指定工况下壁板的振动和驾驶员右耳旁的声压级。在此基础上,进行面板声学贡献度分析,确定对驾驶员右耳声压贡献突出的壁板。通过采用沥青型阻尼材料对壁板进行减振降噪处理,有效地降低驾驶员右耳旁噪声。  相似文献   

18.
轻轨交通中轨道噪声的一种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轻轨列车轨道的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轨道产生的噪声水平。该模型引入轨道的垂直不平顺谱,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出一段随机轨道不平顺,通过计算得到轨道的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将轨道看作一维有限长声源,对轻轨轨道噪声进行预测。文后的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蓉平  孙旭  孟光  周烁 《振动工程学报》2004,17(Z2):1097-1100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环境是决定乘客舒适度重要因素之一,车厢内部噪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车内噪声偏高,低频噪声突出,噪声大小和频谱特性随空间位置分布不均匀、列车运行速度是影响车内噪声的主要因素之一,车厢内部隔声玻璃门、空调系统噪声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往复压缩机噪声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声级计和双通道数据采集器对现场往复压缩机进行噪声测试和分析研究进行了声级测试和频谱测试。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对噪声A声级进行了评价。通过频谱分析,找到了噪声源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噪声源。最后提出了噪声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