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LTE网络中多目标优化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区间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的优劣对网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算法大都顾此失彼,难以保证网络关键性能指标(如呼叫阻塞率等)达到最佳。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文将负载均衡问题建模为多目标优化问题,分别对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用户建模其相应目标优化函数,对有服务质量要求用户的目标函数是负载均衡指示函数和网络平均负载函数的联合优化函数,而对没有服务质量要求用户(BE用户)的目标函数是所有BE用户吞吐量的总效用函数,并将小区可用资源数和用户服务质量要求作为约束条件。另外,考虑到在实际系统中运行的计算复杂度问题,提出一种复杂度较低的分布式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资源调度策略,用户切换条件和呼叫接入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文算法可达到较好的负载均衡效果,能有效降低有服务质量要求用户的呼叫阻塞率,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LTE正成为通信、信息、医疗以及汽车等众多领域革新的源动力.文章基于对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化,结合负载均衡和自适应门限,提出了ATBLB算法,旨在动态调节系统自优化,从而更大程度地改善系统的整体性能.结果表明:与WPHPO算法和WPLBHO算法相比,ATBLB算法在保证切换失败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系统稳定后的掉话率分别降低了35%和15%;乒乓切换率分别降低了8%和3%;从而使整体切换性能HP提高了40%和15%.因此,ATBLB算法更能改善系统的整体性能,从而有利于LTE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江琴  刘俊  彭冲 《广东通信技术》2013,(11):32-35,79
当前负载均衡算法中,超负载小区在负载均衡切换决策阶段主要考虑把负载转移到邻近轻负载小区,而忽略该轻负载小区是否适合接受来自超负载小区的负载转移。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预测的双层负载均衡算法,结合用户运动机制和方向改变规律预测下一时刻的接收信号强度,同时在超负载小区的负载转移时考虑两层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当呼叫到达率低于1时,使用基于位置预测的双层负载均衡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个系统的呼叫阻塞率,提高全网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3GPP LTE系统中小区负载均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与上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相比,在基站传输速率和小区容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相应地对网络无线资源管理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探讨了无线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负载均衡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网络中小区可能发生过载的原因,并讨论了传统的基于小区切换的解决方法可能存在的风险.随...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用户对系统容量的需求越来越高。负载均衡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容量。文章针对负载均衡场景中的负载转移乒乓效应,提出一种基于事件和周期性上报的网路负载均衡优化机制,并设计出一种新的具有生命周期的消息格式,该格式可以显著减少信令负担。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大话务量场景下同覆盖异频小区的话务不均衡的问题进行负载均衡专项优化,应用负载均衡触发模式、异频负载均衡用户数门限、负载均衡用户数偏置、负载均衡最大切换用户数、用户数差值门限、异频空闲态等有效方法,对异频小区的话务量不均衡情况进行了网络优化,使网络效益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实时对高流量小区进行负载均衡是无线网络智能化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仍无较成熟的应用案例。鉴于此,提出了基于XGBoost以及DNN的无线小区负载均衡参数自优化方法,并分别对均衡切换事件、切换门限进行建模预测。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切换事件预测准确率达到97.3%,切换门限拟合优度为0.6~0.8,可以高效、精准地实现负载均衡的自优化。  相似文献   

8.
杨茜惠  刘宴兵 《通信技术》2008,41(4):154-155
在IEEE 802.11标准协议中,终端通常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进行接入或切换,这将导致各个AP之间的负载出现差异,使网络的整体性能下降,造成无线网络资源浪费.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负载均衡控制方法,各个AP相互交换负载状态信息,当系统出现负载不均时,通过把超载AP服务范围内的终端切换到轻载AP上,以降低各个AP之间的负载差异.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平衡各个AP之间的负载,提高网络的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9.
LTE是新一代通信技术的代名词,它对现有3G系统的网络结构和无线接入方式都有较大改进.在简要介绍LTE系统的网络架构及切换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并比较了2种LTE切换自优化算法:常见的用户速度的负载均衡算法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掉话率,使系统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但没有考虑到目标小区资源变化的情况;基于RSRP/RSRQ负载均衡算法综合考虑了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降低了系统的切换失败率,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切换,但没有考虑用户运动方向的影响.综合加权考虑多种因素,如用户的移动方向以及小区资源的变化等对切换的影响等方面均有待深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基于人工进行的网络优化方法难以适应未来网络发展需要,为此LTE系统引入了自组织网络技术。自组织网络技术涉及网络部署、运行的各个环节,其中移动负载均衡技术是自组织网络技术的一个关键技术。移动负载均衡技术通过用户在不同小区之间的切换实现负载的转移,从而实现负载的均衡分布,提高网络性能。针对很多移动负载均衡算法没有考虑用户的服务质量(QoS)要求,文章介绍了一种保证QoS要求的移动负载均衡算法。  相似文献   

11.
Long‐Term Evolution employs a hard handover procedure. To reduce the interruption of data flow, downlink data is forwarded from the serving eNodeB (eNB) to the target eNB during handover. In cellular networks, unbalanced loads may lead to congestion in both the radio network and the backhaul network, resulting in bad end‐to‐end performance as well as causing unfairness among the users sharing the bottleneck link. This work focuses on congestion in the transport network. Handovers toward less loaded cells can help redistribute the load of the bottleneck link; such a mechanism is known as load balanc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uch a handover mechanism into the simulation environment positively influence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his is because terminals spend more time in the cell; hence, a better reception is offered. The utilization of load balancing can be us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ellular systems that are experiencing congestion on a bottleneck link due to an uneven load.  相似文献   

12.
肖清华 《移动通信》2014,(24):67-71
考虑LTE用户信噪比,借助物理资源块的服务能力推算小区负载的变化状态,提出的CTLB算法能够动态地根据每个小区的负载,自动计算需要进行用户转移的小区。引入均衡因子,使所有小区最终达到预先设定的收敛目标,从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最后,通过MATLAB搭建了一个仿真平台,验证算法的收敛性能、过载用户数及小区吞吐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3GPP LTE系统的切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3GPP LTE是基于OFDM和MIMO技术对当前3G系统的中长期演进,对现有的3G系统的网络结构和无线接入方式都有较大的改进.文章详细分析了3GPP LTE所规范的切换过程,并对各大厂商提出的移动终端接入目标基站的几种方法(同步和非同步)做了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0.18 μm CMOS 工艺的高线性度下变频器。该下变频器应于直接下变频架构的LTE接收机中,并可以使之省去高成本的深表面波(SAW)滤波器。所提出的下变频器由跨导级、无源混频器、电流缓冲器、跨阻级和直流失调消除环路等五部分组成。其中,电流缓冲器为无源滤波器在高频范围内提供低阻抗负载,减小了由带外阻塞信号引起的电压摆幅,从而改善了下变频器的线性度。与传统电路结构相比,该方法可以提高输入三阶交调截断点(IIP3)4.5 dB以及输入二阶交调截断点(IIP2)11 dB。测试结果表明,该下变频器转换增益为29.5 dB,噪声系数为12.7 dB,IIP3为13 dBm,IIP2大于62 dBm。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容的分布式web服务器负载平衡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羽  戴瑜兴 《电子学报》2006,34(6):1053-1057
通过分析服务器对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处理过程的不同,在给出分布式网络服务器系统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将静、动态内容分配都考虑在内的周期更新动态负载分配算法;通过将其加载在所建立的仿真平台上进行测试得到的最终结果可以看出,所给的负载平衡算法能有效的使系统达到并且保持负载平衡.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LTE系统中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定时同步方法。由于基本的滑动相关算法和传统的后向搜索算法不能有效地消除相关过程中旁瓣峰值的影响,不适用于SRS的定时同步。因此,针对SRS的时频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后向搜索算法。该方法通过将本地序列与接收序列在时域上相关得到定时度量函数,并重新定义门限值,通过结合门限和新的搜索技术来确定第1径的位置,从而得到正确的定时采样点。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估计性能优于滑动相关算法和传统的后向搜索算法,有效地消除了旁瓣峰值的影响,提高了SRS的正确定时概率。相比传统的后向搜索算法,所提方法的估计性能提高了6倍左右。  相似文献   

17.
At present, the major drawback for mobile phones is the issue of power consumption. As one of the alternatives to decrease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standard, power-hungry location-based services usually require the knowledge of how individual phone features consume power. A typical phone feature is that the applications related to multimedia streaming utilize more power while receiving, processing, and displaying the multimedia content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increased power consumption.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that current battery modules have limited capability in fulfilling the long-term energy need for the progress on the mobile phone because of increasing power consumption during multimedia streaming processes. Considering this,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n offline meaning sleep-mode method to compute the minimum power consumption comparing with the power-on solution to save power by implementing energy rate adaptation (RA) mechanism based on mobile excess energy level purpose to save battery power use. Ou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RA method preserves efficient power while achieving better throughput compared with the mechanism without rate adaptation (WRA).  相似文献   

18.
部分频率复用(FFR)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提升系统容量与边缘用户性能的核心技术之一.准动态FFR在增益与额外开销的平衡上具有明显优势,成为优化静态FFR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准动态FFR方案,以很低的额外开销,同时达到提高系统容量和改善边缘用户性能的目的.通过在LTE系统级仿真平台上的仿真,论文对算法的适用场景、增益和代价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