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明胶海绵微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5月,针对应用明胶海绵微粒行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99例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重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介入术中护理及术后并发症护理,观察和总结此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特点。结果 护理干预99例患者,其中包括巨块型肝癌70例,结节型肝癌2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肝脓肿,5例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6个月生存率为90.9%,12个月生存率为82.82%。结论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应用循证护理正确认识和总结该新方法的护理特点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53例,肝转移癌 102例;其中有外科手术史患者98例;共并发肝脓肿5例,3例并发于原发性肝癌,2例并发于肝转移癌。采用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脓肿引流术,术后给予抗生素冲洗。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脓腔于术后12 ~ 25 d愈合或明显缩小。结论 TACE术后肝脓肿由多种原因导致,采用经皮穿刺脓肿引流是治疗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明胶海绵微粒经肝动脉化疗栓塞(GSMs- TACE)同步治疗肝癌伴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GSMs- TACE治疗6例Ⅲ型伴门静脉癌栓肝癌患者。患者Child- Pugh分级均为A级。术后结合影像学改变、AFP下降情况、肝功损伤情况、生存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综合评估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6例患者共行介入22(2~5)次GSM- TACE,中位介入次数为4次;中位随访时间16.5(9~33)个月,6个月后6例患者均生存,术后均无急性肝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GSMs- TACE同步治疗Child- Pugh分级A级的肝癌伴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行TACE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 2016年1-12月行TACE手术的病例,分析TACE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将TACE 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风险分层,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结果 386例有效TACE手术病例发生术后感染 17例,发生率为4.4%。其中腹水、肝胆切除手术史或术前有肝癌破裂出血、肝脓肿史或既往TACE术后感染史是TACE 术后感染的极高危因素,前血清总蛋白值<60 g/L是高危因素,门静脉或腔静脉癌栓是中危因素。结论 腹水、肝胆手术史或术前有肝癌破裂出血、肝脓肿史或既往TACE术后感染史与TACE术后发生感染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不同方法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所有行TACE治疗的患者560例,共行TACE治疗869例次。以2012年1月1日为界点,之前543例次TACE为A组,术前、术后都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而后的326例次TACE为B组,抗生素均在TACE前使用。统计两组TACE后肝脓肿发生的例数并卡方检验肝脓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组肝脓肿发生率0.73%(4/543),B组1.84%(6/3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50 7)。发生10例肝脓肿患者中9例有肝脏外科手术、PTCD及射频治疗史。结论 临床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改变对TACE术后肝脓肿的发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复杂,对TACE后有发生肝脓肿的高危患者积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吡柔比星、洛铂经导管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应用明胶海绵颗粒与吡柔比星、洛铂行肝癌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1、3、6个月AFP 值分别为(1 825.21±453.25)、(783.54±126.34)、(165.73±34.38)和(145.76±42.55) ng/mL,术后AFP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者81枚病灶均不同程度坏死,有效率100%,其中有45枚病灶出现完全性坏死,完全坏死率55.6%(45/81)。术后随访期内2例患者出现肝脓肿,1例经处理后好转,1例病情迁延死亡,余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性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吡柔比星、洛泊经导管性原发性肝癌灌注化疗栓塞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肿瘤在TACE后肝脓肿形成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1 812例转移性肝肿瘤TACE治疗后发生肝脓肿患者23例中,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脓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对经皮穿刺引流(PCD)或结合经皮穿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收集转移性肝肿瘤在TACE后肝脓肿的发病率为1.3%(23/1812),术后高热、寒战、白细胞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为脓肿主要表现,肝脓肿确诊时间平均为介入术后(11.3±3.7) d。消化道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占73.9%。有胃肠道手术史患者18例(78.3%);有糖尿病史者12例(52.2%);患者肝内转移灶数目大于3个者19例(82.6%);在脓肿发生后均有肝功能变差(P=0.024);19例(78.3%)患者动脉造影显示肿瘤为乏血供。患者血培养及脓液培养显示大肠埃希菌是肝脓肿主要的病原菌。肝脓肿液化前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平均天数为(10.4±3.3) d,脓肿液化的时间平均为(15.9±3.7) d。最大脓肿直径的平均为(9.2±2.0) cm。所有患者均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术(PCD),平均PCD的次数为(3.7±1.7)次。有7例患者存在胆汁瘤合并梗阻性黄疸行PCD后再行PTCD。平均肝脓肿引流时间为(3.1±1.7)个月。PCD和PTCD后均未出现感染性腹膜炎及肿瘤破裂,未发现有脓肿穿刺点肿瘤种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肝脓肿后的中位生存期(8.0±0.7)个月。单纯行PCD的患者肝脓肿后的中位生存期为(9.0±1.0)个月,而 PCD+PTCD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5.0±0.7)个月,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41)。结论 转移性肝肿瘤TACE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消化道手术有关,糖尿病可能是危险因素之一。其临床特征为病灶多发,易发于乏血供伴中央坏死病灶,主要感染细菌为消化道来源,易发胆汁瘤。积极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脓腔穿刺引流或结合PTCD是此类肝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术后发生肝癌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诊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方法 对2007年9月—2013年9月间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术后并发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6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1 379次TACE术。其中,8例患者在TACE术后出现肝癌破裂出血,例数发生率为1.2%,例次发生率为0.6%。8例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平均为(11.5 ± 2.6)cm(7.6 ~ 15.9 cm),病灶均位于肝包膜边缘,多数突向表面生长,5例合并有门静脉高压;TACE术中平均碘油使用量为(14.9 ± 4.5)ml(8 ~ 20 ml)。行急症肝动脉栓塞治疗(TAE)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4例,7例患者积极抢救后无效死亡,仅1例患者TAE止血成功后恢复出院。结论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肝癌破裂出血虽较为少见,但其后果却极为严重;其发生可能与病变特征(如肿瘤巨大、位于肝脏边缘突向表面生长或合并门静脉高压)及介入栓塞方法(如注入碘油后未使用颗粒栓塞剂加强栓塞)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VC)-右心房(RA)癌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患者,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之后行TACE。栓塞材料包括化疗药物-碘化油混合乳剂及颗粒型栓塞材料,栓塞的靶血管包括肝动脉分支、右侧膈下动脉、胃左动脉分支等。术后定期随访,酌情行进一步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共行TACE治疗45次,所有治疗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17例患者IVC-RA癌栓均可见明确供血动脉,肝动脉分支供血12例,肝外动脉供血9例,其中胃左动脉1例,右侧膈下动脉8例。复查CT,15例患者可见IVC-RA癌栓内碘油沉积。1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9.4%。结论 原发性肝癌 IVC-RA癌栓血供丰富,主要供血动脉包括肝动脉、右侧膈下动脉,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ACE联合HIFU治疗,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重症感染、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正确的护理有利防止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疗效。方法对3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先行化疗灌注,再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进行栓塞。结果3例肝右叶巨块型肝癌破裂均一次性栓塞成功,其中1例加用超液化碘油已带瘤生存20个月。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急诊止血效果显著,可达到止血和治疗肿瘤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宋飞  向盈盈  杨银山  黄明 《工业加热》2018,(12):1190-119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的栓塞材料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近 3 年收治的 57例,经导管肝动脉不同的栓塞材料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明胶海绵 19例,使用Embosphere微球 21例,使用明胶海绵+Embosphere微球17例,评价各组术后肝功能变化以及即时止血和再次出血率。结果 明胶海绵组、微球组、明胶海绵+微球组之间术后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栓塞术后1周内复发出血高于微球组、明胶海绵+微球组(P<0.05)。结论 利用明胶海绵加Embosphere微球或者单独使用Embosphere微球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鱼肝油酸钠碘油抗癌药乳剂加明胶海绵同时栓塞肝动脉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不能手术切除的7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这些病人随访6~18个月。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缩小50%者占64.4%(47/73)、25%~50%之间占24.6%(18/73)、25%或肿块无变化者占11%(8/73),无1例治疗后肿块继续增大。AFP 下降者占80.8%(42/52),其中降至正常者占51.9%(27/52)。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75.3%及57.3%。全部病人对鱼肝油酸钠-碘油乳剂耐受良好。无严重合并症发生。结论:鱼肝油酸钠-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治疗肝癌过程出现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原因、处理策略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 311例次,统计术中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处理措施及转归,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生肝动脉夹层的患者行DSA检查随访。结果 共有12例TACE术中出现肝动脉夹层,发生率为0.92%,均系操作不慎所致。12例中8例发生于肝固有动脉起始处、3例位于肝右动脉血管扭曲处、1例位于肝总动脉,所有夹层的发生部位均为血管转折或迂曲处。12例患者中10例使用3 F微导管导丝、1例使用0.035英寸导丝通过真腔到达肝动脉靶部位,成功完成TACE;1例患者经反复尝试,仍无法通过,最后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患者随访时间3 ~ 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嗣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0例患者中,2例肝动脉造影时未再见夹层,其余8例均见夹层较之前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肝癌TACE中肝动脉夹层的发生与操作者经验、肝动脉走行等因素有关,通常可采用微导管导丝技术通过夹层段真腔而完成TACE术,其主要不良后果为影响TACE顺利完成,从而影响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应重视其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碘油栓塞术(TACE)与射频消融术(RFA)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原发性小肝癌先行超选择性供瘤血管碘油栓塞,对残留癌灶行射频消融术联合介入治疗。结果21例原发性小肝癌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7%、77.7%,中位生存期为26.8个月。结论原发性小肝癌行碘油栓塞术与射频消融术联合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6个月内)肝内复发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术后早期诊断肝内复发转移并接受TACE治疗,根据首次DSA表现分为切缘复发或单发病灶组(n = 15)和肝内多发病灶组(n = 21)。治疗方法为先灌注适量化疗药物,然后以表阿霉素碘油乳剂栓塞肿瘤血管。根据复查CT及甲胎蛋白等临床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随访12个月内治疗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方差分析和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肝内多发病灶组在术前肿瘤伴子灶、合并门脉2级分支以上瘤栓、巨块无包膜方面高于局部复发/单发病灶组(P < 0.05)。患者均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总体平均介入治疗次数、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及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0 ± 0.7)次、58.3%、66.7%;两组相比较分别为(3.3 ± 0.8)次比(2.9 ± 0.7)次(t = 1.688,P = 0.101);80.0%比42.9%(P = 0.024);86.7%比52.4% (P = 0.03)。结论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TACE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对于肝内多发病灶患者12个月生存率较差。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明胶海绵微粒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GSMs- TACE)同步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HCC)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符合入组标准64例HCC合并脾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GSMs- TACE联合PSE患者34例,同期单纯行GSMs- TACE患者30例。观察术后4 d、1个月 AFP、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评估术后1个月肿瘤客观反应率。结果GSMs- TACE联合PSE组术后1个月患者外周血WBC、PLT 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GSMs- TACE组术1个月患者外周血WBC、PLT、RBC 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术后4 d胆碱酯酶(CHE)水平较术前降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HE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术后4 d及术后1个月AFP值均较术前降低。GSMs- TACE联合PSE组和单纯GSMs- TACE组患者1个月ORR分别为85.3%和83.3%。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发热、腹痛、胃区不适、恶心呕吐及胸腹腔积液为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GSMs- TACE联合PSE同步治疗合并脾亢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导管做膈下动脉(IPA)化疗栓塞后并发症的频次、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对16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226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其中单独或主要栓塞IPA者占11.3%,与栓塞肝动脉和(或)其他侧支同时进行占88.7%.原发性肝癌152例,转移瘤14例,血管瘤2例.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既往未做其他治疗、首次接受TACE者2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5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252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针对发生的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同时结合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探讨严重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3例、急性肝功能衰竭6例(死亡1例)、肺栓塞1例、胆汁瘤2例、胆囊炎4例、胃穿孔并死亡1例。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与术前肝功能较差、门静脉高压、化疗栓塞药物剂量过大、药物反流及异位栓塞等有关。重视TACE术时机的选择,采用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多影像引导技术精准RFA特殊部位肝癌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行TACE联合RFA治疗98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其中常规部位病灶消融69例、特殊部位病灶消融29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增强CT或MRI及实验室检查,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完全坏死率、生存率、生存时间、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无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819),术后特殊部位治疗组短期肝功能轻度损害,1个月内恢复至正常范围。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术后1个月特殊部位治疗组肿瘤完全坏死27例(93%),常规部位治疗组60例(87%)。术后1年,特殊部位治疗组及常规部位治疗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2.9%及76%,两组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832)。特殊部位治疗组及常规部位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均为25个月,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896)。结论 TACE联合多影像引导技术精准RFA特殊部位肝细胞肝癌,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