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月见草籽为原料,采用酶法预处理后再压榨的方法制取月见草油,先用复合酶(复合多糖酶、植物水解酶、纤维素酶比为4∶1∶1)对月见草籽进行前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H 5.0、酶用量2%、酶解时间5.5 h,在此条件下游离油得率24%,然后将含油物料烘干后调整水分至9%,以60℃为初始入榨温度进行压榨,最后得出在压榨温度90℃、压榨压力3.5 MPa时,出油率可达69%。制取得到的月见草油中的γ-亚麻酸以及亚油酸等不饱和酸被很好的保留,油脂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2.
超声辅助水酶法提取月见草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见草籽油在医药、保健及食品工业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超声辅助水酶法提取月见草籽油进行了研究,采用超声及粉碎处理方式对月见草籽进行预处理,确定最佳预处理条件: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30min、超声温度60℃;采用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利用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的月见草籽油脂提取工艺:料液比为5.4(w/w)、酶添加量为1.38(v/w)、酶解温度为62.5℃、酶解时间2.8h,响应面有最优值为84.32%;测定油脂的基本组成及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月见草籽油的皂化值、折射率、色泽的影响不显著,但酸值及磷脂含量均低于溶剂法月见草籽油。优化的工艺简便可行、提取率高,为超声辅助水酶法提取月见草籽油提取工艺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湘西月见草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超临界CO2 萃取湘西“腊尔山1 号”月见草籽油的工艺,在单因素预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时间为自变量,月见草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design,CCD)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月见草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月见草籽油提取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9MPa、萃取温度43℃、分离温度40℃、萃取时间70min,在此条件下,月见草籽油提取率达到20.07%。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方案分析 ,得到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月见草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萃取压力 35MPa、萃取温度 30℃、分离温度 35℃、萃取时间 6 0min ,萃取率 2 3 1%。同时对超临界萃取月见草籽油的理化参数以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其酸值低 ,不饱和度高 ,γ -亚麻酸含量高达 12 85 % ,具有较好的药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临安山核桃仁为原料,结合超声波辅助,研究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酶解制取山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中性蛋白酶4种酶配比为2∶5∶2∶4,料水比1∶5,加酶量1.6%,酶解温度45℃,酶解pH值为7.0,酶反应时间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山核桃油得率为54.23%。  相似文献   

6.
以月见草种子为原材料,针对不同的料液比,超声时间,以及超声温度对月见草籽的浸提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均对于月见草籽油的浸提率有一定的影响。本试验以环己烷作为提取剂,在料液比为2∶7,超声时间为60 min,超声温度为50℃,月见草的浸提率最佳,为18.10%。  相似文献   

7.
王恺  田振华 《中国油脂》2022,47(8):31-33
为提高亚麻籽油提取率,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亚麻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果胶酶添加量3%、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油提取率为85.64%。采用果胶酶可以有效提取亚麻籽油。  相似文献   

8.
徐鑫  刘国艳  王静  郭兵兵 《中国油脂》2007,32(12):21-23
对于酶法提取黑加仑籽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对比实验筛选出从黑加仑籽中提油的3种酶:复合纤维素酶、果胶酶和中性蛋白酶。通过正交实验分别对3种酶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结果为,果胶酶:添加量0.5%,pH 6,酶解时间4 h,料液比1∶5,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8.03%;复合纤维素酶:添加量1.5%,pH 6,酶解时间4 h,料液比1∶6,酶解温度55℃,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10.73%;中性蛋白酶:添加量1.0%,pH 8,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5,酶解温度45℃,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11.43%。将3种酶复合使用后提油率达到13.89%,显示复合酶法的提取效果要好于单一酶法。  相似文献   

9.
以西瓜籽为原料,研究水酶法提取西瓜籽油的最优工艺并对其脂肪酸组成、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混料设计对复合酶不同配比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优分步酶解条件为:首先采用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配比0.68∶0.22∶0.10,复合酶添加量2.0%,在p H 5.0、酶解温度50℃、液料比7∶1条件下酶解2 h;然后加入1.5%的碱性蛋白酶,在p H 7.5、酶解温度55℃条件下继续酶解2 h。在最优分步酶解条件下,西瓜籽油提取率为91.45%。所得西瓜籽油色泽淡黄,澄清透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理化指标符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丝瓜籽为原料,研究水酶法提取丝瓜籽油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脂肪酸组成、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经单因素试验与混料试验,确定了水酶法提取丝瓜籽油的分步酶解条件为:首先添加2.0%的复合酶(其中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的配比为0.663∶0.237∶0.100),在pH 4.8、温度45℃、液料比7∶1条件下,酶解2.5 h;再加入1.0%的中性蛋白酶,在pH 6.8、温度45℃条件下,酶解1.5 h,最终丝瓜籽油提取率达到93.85%。该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符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水酶法提取丝瓜籽油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酶法提取番木瓜籽油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酶种类、酶解时间、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等因素对番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番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温度、光照、抗氧化剂对番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木瓜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选用中性蛋白酶,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7、酶解温度45 ℃。在此条件下,番木瓜籽油的提取率为85.73%。温度、光照、氧气均会引起贮藏过程中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的升高。添加抗氧化剂可明显提高番木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氮气脱臭效果,以脱色月见草油为原料,通过使用氮气代替常规的水蒸气进行脱臭,以过氧化值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氮气脱臭工艺的最佳脱臭温度、脱臭时间和气体流速。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臭温度144 ℃、脱臭时间3.5 h、气体流速2.1 mL/min,在此条件下月见草油的过氧化值平均值为0.321 mmol/kg,有效降低了月见草油的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为0.02 mg/kg,有效保留了月见草油中的亚麻酸。该方法下得到的月见草油可以通过企业质量指标,为提高月见草油稳定性提供新工艺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芳  周宏  于姗姗 《食品科学》2014,35(8):80-84
以中药薤白为原料,对薤白进行加温浸泡、超声预处理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薤白中挥发油。以挥发 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 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40 ℃、超声预处理30 min、液固比4.40∶1(mL/g)、蒸 馏时间2.2 h,此条件下薤白挥发油提取率达1.030%。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测出其中17 个组分。采用峰面积归 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其中已鉴定出的14 种化合物组分占提取物的93.46%。  相似文献   

14.
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和全因子试验设计,探究单一酶和复合酶用于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效果,优选确定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酶制剂为纤维素酶。采用正交试验对酶法水解提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获得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酶解温度50 ℃、pH 4.8、酶解时间2.5 h、料液比1∶4(g/mL),该条件下的得油率为33.95%,提取率为50.67%。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杨梅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洞杨梅核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7.22%,其中油酸含量达50.31%,亚油酸含量达到36.64%,亚麻酸含量为0.27%。  相似文献   

15.
包怡红  郭阳 《食品科学》2016,37(22):60-68
以红松松籽为原料,经超声波预处理后,利用水酶法提取松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研究松籽油提取工艺,并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籽油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强度0.28 W/cm2、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50 ℃、料液比1∶5(g/mL)、碱性蛋白酶加酶量1 427 U/g、酶解时间4.08 h、酶解温度44 ℃,在此条件下松籽油得率可以达到73.01%。温度、光照对松籽油氧化有显著促进作用,3 ℃以下避光贮藏松籽油可使其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牡丹籽毛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牡丹籽毛油的最佳萃取脱酸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溶液为萃取溶剂,萃取次数3 次、料液比1∶2.5(g/mL)、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20 min。在该最佳条件下,游离脂肪酸脱除率为93.12%,脱酸得油率为83.23%;牡丹籽油的酸值由10.18 mg KOH/g降到0.70 mg KOH/g,仍然保持牡丹籽油特有的清香味,达到后续深加工和开发利用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肉桂精油对红提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明珠  于爽  朱恩俊 《食品科学》2016,37(6):272-277
目的:探究肉桂精油保鲜液在红提葡萄贮藏过程中的保鲜效果。方法:以新鲜红提葡萄为实验对象,在不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肉桂精油保鲜液对红提葡萄进行处理,并根据烂果率变化找出较优的贮藏条件和肉桂保鲜液体积分数,研究在较优贮藏环境下红提葡萄的风味品质(葡萄糖、可滴定酸)、质构品质(水分含量、硬度)及货架品质(烂果率、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红提葡萄经过0.1%(N-0.1%)、0.5%(N-0.5%)和1.0%(N-1.0%)的肉桂保鲜液处理后发现,2 ℃条件下的红提葡萄烂果率比10 ℃好,而N-1.0%组红提葡萄的烂果率最低,保存效果最理想。通过2 ℃ 3 种相对湿度(50%、70%、90%)条件下品质的测定发现,90%的相对湿度环境更有利于肉桂保鲜液的抑菌保鲜效果。除烂果率低外,在贮藏末期红提葡萄的可滴定酸、葡萄糖、水分含量及硬度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1.31%、10.78%、80.68%、1 003 g。同时,红提葡萄的质量损失率和呼吸强度也得到了有效抑制。结论:肉桂精油保鲜液的抑菌保鲜作用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挥更充分,较高体积分数的保鲜液保鲜效果较好,可以延缓红提葡萄贮藏品质的下降,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试验优化红花籽油水酶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李春阳  曾晓雄  王帆 《食品科学》2017,38(22):231-238
通过二水平因子分析设计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水酶法提取红花籽油工艺。以红花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对酶的种类及添加比例、料液比、总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 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木聚糖酶UTC-X50、果胶酶NCB3/ZG-040和碱性蛋白酶NCB3/ZG-002比例1∶2∶3(酶活比),总加酶量197.36 U/g,料液比1∶4(g/mL)条件下,先用细胞壁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在p H 4.2、50℃酶解131 min,再用碱性蛋白酶在p H 9.8、40℃酶解60 min,此工艺条件下红花籽油提取率最高,为84.68%;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分,发现红花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91.18%,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为78.27%,油酸相对含量为12.61%,亚麻酸相对含量为0.10%。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酶法水解豆渣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在复合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与底物比值)为1·2%时,豆渣与水的比例为1g∶12mL。应用正交试验找出最佳水解条件,即pH为4·5,水解时间为12h,水解温度为40℃,豆渣与水的比例为1g∶12mL,在此条件下水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产率为39·03%。同时研究了以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月见草油微胶囊粉末油脂壁材的可行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强  龙洁  任彦荣  王存  彭荣  袁君 《食品科学》2015,36(12):17-21
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在溶剂体系中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玉米胚芽油与阿魏酸酸解制备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在摇床转速为220 r/min的条件下,选取投料比(阿魏酸与玉米胚芽油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 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以阿魏酸转化生成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酯的得率为考察指标,运用Design-Expert软件的星点设计功能进行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个因素均为影响阿魏酸酯化的显著因素;经响应面分析可确定最优值为投料比8.9∶1(g/g)、反应温度76.0 ℃、反应时间28.1 h。该条件下的平均得率达59.1%,与响应面拟合方程的得率预测值58.8%吻合良好。在煎炸过程中新制备的结构酯产生较低的聚合物,同时其具有较高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