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满足生物质间接液化中对合成气组成的要求,特别是H2与CO体积比要达到1.0~2.0,采用生物质低温热解炉结合高温气流床的生物质分级气化系统,研究气流床分级气化方式对生物质气化合成气的影响.针对温度、一次气化时间等因素,研究合成气组分、H2与CO体积比、碳转化率、气化效率以及焦油质量浓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质分级气化和温度的升高均能够提高H2与CO体积比.生物质分级气化系统的最佳工况是一次气化时间为0.6s,当气化温度为1 100℃时,此时气化效果最好,气化效率达到75%,H2与CO体积比可达1.22,碳转化率达到96.3%.分级气化合成气中焦油质量浓度比传统气化明显减少,从5.46g/m3降低到了50mg/m3.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质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能实现CO2的归零排放,节约常规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介绍了生物质气化的工艺特点和相关气化装置, 阐述了生物质气化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分析了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商业化现状并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能实现c02的归零排放,节约常规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介绍了生物质气化的工艺特点和相关气化装置,阐述了生物质气化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分析了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商业化现状并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生物质气化高温燃料电池一体化发电的系统组成和特点;分析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如气化系统、净化系统、蒸汽重整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余热回收系统,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方案;指出了当前我国发展生物质气化高温燃料电池一体化发电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探讨了目前我国发展生物质气化燃料电池一体化发电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气合成燃料二甲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气净化、生物质气重整、生物质气合成二甲醚等技术,并且对生物质合成二甲醚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气化技术、净化技术和二甲醚合成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艺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气合成燃料二甲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气净化、生物质气重整、生物质气合成二甲醚等技术,并且对生物质合成二甲醚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气化技术、净化技术和二甲醚合成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艺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研究风力和生物质气化互补发电结构,并对此系统的容量配比进行了研究。以1.4MW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机组对3MW的风电场进行补偿,以抑制风电输出功率的波动。首先对风电场的来流风速进行预测,然后得到基于风力预测的风电场的输出与分布。根据风电场输出功率,设计了互补中生物质气化发电机组的方案。根据互补系统运行规则,计算了互补系统的整体特性,并设计出了风力发电与生物质气化发电较合适的容量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焦油在氧化钙上的催化裂解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质焦油是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的有害副产物,它会降低气化效率影响设备运行,所以必须有效地处理清除,本文以氧化钙作为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用固定床反应器使生物质焦油发生催化裂解,发现氧化钙确实焦油裂解有催化作用。当催化温度为700℃时,焦油的裂解率为73.5%,焦油的气化49.4%,气态裂解产物为甲烷、乙烯和氢气。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热解气化可以生产清洁的小分子燃料,是实现生物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驱动。利用微波辅助生物质气化是实现生物能源高效利用和能源产品高值化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微波强化生物质热解技术和微波催化定向气化技术,分析了生物质微波热解气化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描述一种外部费用估算方法———ExternE方法,并应用ExternE项目研究结果,估算4MW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外部费用.本系统的外部费用远低于采用传统化石燃料的发电技术外部费用,如果将外部费用内部化,相信会增强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在电容耦合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提供的高温、高能量的反应环境中,进行生物质气化合成的研究.生物质可以代替化石资源制备饱和与不饱和烃类、含氧有机化合物等,采用等离子体技术,避免在气化中焦油的生成,分析平台化合物合成的影响因素,得出气化过程中的产物组成与介质阻挡放电中的等离子体参数.  相似文献   

12.
型煤移动床富氧连续气化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煤气化工艺优劣的评价方法,指出以效率代替热效率和气化效率评价型煤移动床富氧连续气化更全面、准确.以型煤移动床富氧连续气化,代替间歇移动床煤气化,达到节能减排目的.采用热力学分析方法,对气化系统进行了太甩量衡算,分析了型煤移动床富氧连续气化的效率和损失状况,探讨了提高气化系统利用率的措施.结果表明:气化炉是损失最大的设备,占总损失的79.3%;夹套锅炉效率最低,仅为29.8%;而洗涤冷却塔是热损失最大的设备,带走大量低位能热,占系统总输入热的12%.气化戋甩效率为67.8%,高于水煤浆气流床气化效率.型煤移动床富氧连续气化技术效果较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动力学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生物质气化建模中有两种模型研究方法,一种是热力学模型,一种是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反应动力学为基础,能真实地反映气化炉内的气化过程,并且对最终生物质气化气成分的预测较为准确,从而能够保证找到一组最佳气化条件(气化温度、气化剂当量比等),使得生物质气化过程达到最优。本文借鉴煤气化动力学建模的启发,在综合考虑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优点之上,探讨了一种包括热分解、气化以及可能存在的二次反应三个过程在内的整体生物质气化动力学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4MWe生物质气化燃气内燃机-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生物质燃料供给链,建立燃料费用模型,并以稻草为例估算燃料费用,认识燃料费用的主要构成,讨论生物质电厂容量规模对燃料费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建的一套间歇式超临界生物质气化实验装置,在水的近临界态和超临界态,以葡萄糖为生物质模型化合物,以制取氢气为目的进行实验研究。选用氧化钙为二氧化碳脱除剂,对比在添加氧化钙前后,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和n(Ca)/n(C)等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新的超临界生物质气化制氢最佳工艺条件:温度在480-530℃,压力在临界压力以上,葡萄糖质量分数在2.5%-5.0%,反应停留时间在3-5 min,n(Ca)/n(C)在0.45-0.52,H2质量分数可以达到67.5%.  相似文献   

16.
可再生生物质制氢是未来氢能的主要来源,涉及到化学制氢和生物制氢.生物质化学制氢技术包括生物质气化、热解、超临界转化等常规热化学法制氢和生物质解聚液相产物的蒸汽重整、水相重整、自热重整和光催化重整制氢等技术.对以上生物质制氢方法进行了综述,对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催化剂使用、技术经济性及各自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分类整理与比较.认为生物质气化制氢及热解制氢技术的发展较成熟,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但是制氢的选择性和产氢率不高;生物质液相产物催化重整制氢技术更适合较大规模的集中制氢,转化率和产氢率高,但技术途径复杂.对生物质制氢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所属单位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简介HT-L航天粉煤加压气化工艺可以高效地将几乎任何形态的固态煤高温气化成洁净的气态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该工艺可应用于化肥企业的煤头技术改造,煤制甲醇,合成氨,合成天然气、烯烃、油、氢、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等。该工艺的气化工艺单元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磨煤及干燥单  相似文献   

18.
建立生物质气化模型的目的在于确定用某种燃料为气化原料时所生成煤气的组成、热值、煤气产率、气化剂的消耗量与热效率等,并为选用设计气化系统及设备提供依据。根据生物质气化炉实测数据对煤的综合计算法模型进行了修正。主要调整了干馏段生物质气的产率及气化段的碳氮比特征值n。其中,干馏产物中CO2的产率设定为氧含量的30%,焦油的产率设定为挥发分的10%;气化段的碳氮比特征值n对应着不同的鼓风量,风量大时n值得取值小,反之亦然,在实际气化炉中过量空气系数在0.2~0.4之间,对应的n值的取值由原来的0.6变为0.3~0.6之间;此外,根据固定碳量给定了水蒸汽的喷入量。建模结果还与其它学者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符合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天津市农村地区生物质气化/直燃集中供热项目所需的总成本、总利润等因素对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收期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案例的生物质气化供热方案的投资回收期为3.18 a,生物质直燃供热方案的投资回收期为1.50 a。生物质气化技术供热的总投资较高,为生物质直燃技术总投资的1.63倍。在影响两种生物质供热方案全寿命总成本的因素中,物料成本影响最大,占总成本的35%以上,初投资、设备耗电费用、设备折旧费和系统维护保养费用的影响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气化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尽可能得到更多的高品质可燃气体。目前国内外缺乏对生物质气化过程参数优化问题的研究,在实际气化过程中燃气品质难以保证从而对燃用气设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降低了燃气的利用价值。为此建立了一种能适应生物质(竹子)气化过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用于预测生物质气化气组分、气体热值及气体产率等气化指标。在此模型基础上,采用MOPSO算法寻找最优控制参数当量比ER和气化温度T,使得气体热值和气体产率两个目标折中并在一定程度上都趋近于最大化。通过生物质料竹子为例的计算验证,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即在保证气化指标的同时可得到一组最优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