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 VH)检查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 收集2006年6月 - 2011年10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47例, 用IVUS和IVUS VH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分叉近端、远端以及分叉处的对侧和内侧斑块负荷及其组成成分。结果 冠状动脉分叉处血管对侧壁的斑块负荷百分数为47% ± 14%,大于内侧壁的35% ± 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分叉血管对侧壁的钙化成分为34% ± 31%,亦大于内侧的22% ± 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冠状动脉分叉对侧低剪切力血管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重,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钙化成分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前血清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是否是一独立预测CAG后发展为对比剂肾病(CIN)的可靠有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纳入2014年6月至12月收治的228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CAG前24 h内检测血清NT- proBNP、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ys)C、血尿素氮(BUN)、尿酸(UA),CAG后24、48、72 h检测NT- proBNP、SCr、BUN、UA。根据肾脏疾病膳食改良(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根据CAG后72 h内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n=36)和非CIN组(n=192)。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AG前NT- proBNP对CIN预测价值。结果 CIN组、非CIN组CAG前NT- proBNP分别为(1 065.41±275.08) pg/mL、(533.02±489.32) pg/mL(P<0.001),NT- proBNP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0.768~0.875), CIN发生预测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G前NT- proBNP是CIN发病危险因素,NT- proBNP升高患者CIN发病率比正常患者高2.42倍。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CAG前NT- proBNP与CAG后SCr升高绝对值呈正相关(OR=0.17,P=0.01)。结论 CAG前NT- proBNP是独立预测急性胸痛患者CAG后发生CIN的简便、可靠有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旋磨术在高危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应用的经验,分析该技术治疗高危钙化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及近、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结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30例,其中符合高危复杂钙化病变患者23例。分析术前术后冠状动脉DSA造影资料及临床信息,评估介入术并发症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3例患者26处钙化病变均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其中15处(57.7%)、7处(26.9%)、4处(15.4%)病变分别以初始直径1.25 mm、1.5 mm、1.75 mm磨头开始旋磨。23处病变(88.5%)成功旋磨并顺利植入支架,即刻效果满意,无并发症;3处(11.5%)病变未植入支架,原因分别为血管太细、血管穿孔和支架内再狭窄,仅作旋磨术。术中发生冠状动脉夹层1处(3.8%),支架植入后边支闭塞2处(7.7%),血管穿孔1处(3.8%),无复流2处(7.7%)及支架内残余狭窄1例(3.8%)。住院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发生支架植入术后心肌梗死3例(13.0%),对比剂肾病2例(8.7%)。术后1年随访发现5例(21.7%)心绞痛症状再发,其中2例经造影证实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21例获随访4~60个月,平均(25.5±10.7)个月,结果4例病死,2例再行血管重建术。结论 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高危钙化病变安全、有效,术中根据病变特点遵循“磨头更小、推进更慢、分段旋磨”的原则,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球囊(DEB)对糖尿病伴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 方法 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119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ISR病变患者,根据病变情况随机予以DEB治疗(n=60)或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n=59)。术后12个月复查靶病变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MLD)及术后12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即刻MLD较术前均显著提高,DEB组术后即刻MLD(2.64±0.07) mm小于DES组(2.83±0.05) mm(P=0.032),术后12个月差异[(2.75±0.03) mm对(2.78±0.08) mm]无统计学意义(P=0.353)。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 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MACE生存Kaplan Meier曲线具可比性(P=0.552)。 结论 DEB治疗糖尿病伴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ISR病变安全可行,疗效不低于DES。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完全血运重建对伴发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8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血管病变并入院接受PCI术治疗的80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45例仅作罪犯血管血运重建,37例作完全血运重建。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如全因死亡、心绞痛复发和心肌缺血再次血运重建等,以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和既往PCI史无明显差异。完全血运重建组和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分别为8.1%(3/37)、13.3%(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MACE发生率分别为8.1%(3/37)、40.0%(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其中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7%(1/37)、20.0%(9/45) (P=0.041)。结论 伴发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术完全重建血运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SBS)技术在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武警部队总医院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连续55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8个开口病变植入支架前后作SBS检查和血管内超声(IVUS)验证。根据支架完全膨胀和精确定位相关标准评价SBS检查和IVUS验证结果。结果 对比IVUS验证结果,SBS技术精确指导PCI手术中48个(48/58,82.8%)病变的支架定位,同时检测到8个(8/58,13.8%)病变为支架膨胀不全。SBS技术预测支架膨胀不全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80%。SBS检测到的支架管腔最小面积(MSA)与IVUS验证的MSA呈明显正相关(r=0.95,P<0.001)。结论 SBS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能精确提供植入支架定位及支架完全膨胀信息的方法,可常规应用于PCI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尤其适用于那些无法开展IVUS检查的临床中心。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小直径旋磨头行冠状动脉(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脉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12例冠脉重度钙化病变患者,行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分析冠脉斑块旋磨特征、血管造影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2例患者16处病变均成功行冠脉斑块旋磨术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均为C型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术后冠脉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2.7% ± 7.6%降到术后的35.2% ± 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植入22枚药物洗脱支架。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16/16)。使用的旋磨头直径与血管直径比值为0.50 ± 0.02,其中93.8%(15/16)病变旋磨头直径 ≤ 1.50 mm。手术成功率为91.7%(11/12)。术中1例(8.3%)出现慢血流、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中未发生急性血管闭塞、冠脉穿孔、夹层、死亡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病例。所有患者随访(7.1 ± 2.5)个月,无再发心绞痛,未见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应用小直径旋磨头行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脉严重钙化病变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无鞘7 F普通导引导管和常规6 F鞘导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1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无鞘组(n=80)和有鞘组(n=80),比较两种方法的导引导管到位、桡动脉创口压迫时间、止血成功、桡动脉痉挛、桡动脉术后血管直径、远端肿胀消退时间、前臂疼痛或不适、前臂血肿、假性动脉瘤、桡动脉闭塞、皮肤缺血坏死等。结果 无鞘组、有鞘组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分别为9例、2例,前臂疼痛或不适分别为7例、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引导管到位、桡动脉创口压迫时间、前臂血肿、止血成功、桡动脉术后直径、桡动脉闭塞及皮肤缺血坏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6 F鞘导引导管相比,桡动脉无鞘7 F普通导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2例(24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Mori分型,A型10处,B型9处,C型5处。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颅内段12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基底动脉2处。根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Gateway球囊组12例和冠状动脉(冠脉)球囊扩张支架组(冠脉支架组) 1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半年,复查DSA。结果 Gateway球囊组与冠脉支架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12/12)和90%(9/10),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均 > 7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Gateway球囊组手术时间为75 min,冠脉支架组为95 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冠脉支架组中1例术后13个月发生出血性脑卒中1次,经治疗好转。术后患者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冠脉支架组1例、Gateway球囊组2例发生再狭窄,但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远期随访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199例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植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有效性及近、远期获益差异。结果 Apollo、Wingspan、Solitaire支架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97.4%、98.5%,即刻残余狭窄分别由术前(70.20±12.02)%、(78.61±12.15)%、(78.44±11.82)%下降至术后(18.00±6.33)%、(23.65±10.71)%、(17.21±8.02)%。支架植入组9例(8.5%)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术中栓子脱落、穿支闭塞4例,急性血栓形成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再灌注脑出血1例,术后第5天动脉-动脉栓塞事件1例。支架植入组与药物治疗组患者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24,P=0.867)。结论 Solitaire支架和Wingspan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有效性,远期获益与药物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In this study, a Fluid Solid Interaction analysis (FSI) of a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scan reconstructed left coronary artery was performed. The arterial wall was modeled as an isotropic hyperelastic material. The arterial wall shear stress (WSS) was compu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 correlation between flow-induced wall shear stress and geometry of the artery. An unsteady state FSI analysis with a commerci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maximum and the minimum wall shear stress as a function of the flow regime and the arterial wall compliance in the left coronary. As boundary conditions, physiological pressure waveforms were applied. Comparison of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between the FSI and rigid-wall models showed that the wall shear stress (WSS) distributions were substantially affected by the arterial wall compliance. In particular,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WSS values significantly vary.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UACE)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清宫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疗效。方法 经临床确诊CSP患者79例,根据不同介入方法随机分为两组,UACE组(A组)43例,UAE组(B组)36例, 每组再根据CSP类型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2个亚组,介入治疗后行清宫术。以清宫术中出血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二次治疗率、治疗成功率作为疗效评估参数,比较两组间、亚组间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 两组介入治疗后清宫手术均顺利,无子宫切除。两组HCG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生型28例,B组25例,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28/28)和96.0%(24/25)(P>0.05);A组外生型15例,B组11例,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6.7%(13/15)和45.5%(5/11)(P<0.05)。两组外生型患者术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HCG恢复正常时间、二次治疗率及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或UACE后清宫均为治疗CSP的安全有效方法。内生型CSP可考虑UAE,外生型CSP宜采用UACE。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比较单纯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34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 70%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18例和药物联合支架治疗组(支架组)16例,并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终点事件为狭窄动脉供血区出现脑卒中。结果 支架组与药物组均无出血性脑卒中发生。随访期内,药物组18例中发生狭窄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再发脑梗死5例(27.78%),3例发生大脑中动脉闭塞(16.67%,其中2例为无症状性闭塞),支架组未发生支架侧脑梗死,12个月时复查DSA无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支架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 < 0.05)。结论 选择性的支架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可能较单纯药物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导管封堵术及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7年5月单中心连续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11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平均年龄(36.64±10.87)岁;2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平均年龄(28.90±10.06)岁。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术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技术成功率在导管封堵组为100%(11/11),外科手术组为95%(19/20)(P>0.05)。导管封堵组、外科手术组输血量分别为0 ml、(427.25±331.36) ml(P<0.01),手术时间分别为(60.00±00.00) min、(205.50±129.35) min(P<0.05),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分别为0 d、(1.50±0.61) d(P<0.01),残余分流率分别为9.09%(1/11)、10.00%(2/20)。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术式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均安全有效,但经导管封堵术在微创、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更具优势。对破口合适患者,可优选经导管封堵术。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比较膀胱动脉栓塞与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骨髓移植术后重度出血性膀胱炎(HC)的疗效。方法 收集自2008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共34例重度HC患者,根据病情采用选择性膀胱动脉栓塞或髂内动脉栓塞控制出血,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结果 ①34例患者共采用37次栓塞治疗,双侧髂内动脉栓塞14例(A组),血尿消失10例,术后于3~14 d(平均5 d)止血;血尿明显减少1例,手术满意率71%;双侧膀胱动脉栓塞20例(B组),血尿消失16例,术后于2~15 d(平均4 d)血尿消失。3例术后血尿减少,满意率80%。②A组术后疼痛程度2~8分(平均5分),B组术后疼痛程度0~5分(平均3分)。栓塞后综合征(尿频、尿急、发热、腹痛等)持续时间:A组3~10 d(平均4.5 d),B组为2~10 d(平均3.5 d)。结论 ①膀胱动脉栓塞和骼内动脉栓塞两者栓塞效果无明显差异。②选择性膀胱动脉栓塞后反应更轻,持续时间更短,应首选膀胱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CTA)查找糖尿病患者胰腺主要供血动脉起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7例糖尿病患者接受经导管胰腺主要供血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42例患者术前行腹部CTA检查,并重建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以明确胰腺主要供血动脉的起源和走行。DSA术中常规行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寻找胰腺主要供血动脉起源,必要时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检测胰腺主要供血动脉起源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胰背动脉为胰腺的主要供血动脉占85.7%(36/42)。CTA共检测出胰背动脉起源35例,其中1例经DSA证实为误读(假阳性);7例未检测出胰背动脉,其中2例经DSA证实为误读(假阴性)。CTA检测胰背动脉起源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4%, 83.3%和92.9%。结论   64排CTA可以准确检测出胰腺主要供血动脉起源,对于胰腺疾病的介入治疗有指导价值。胰腺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供血动脉分布复杂,包括胰十二指肠动脉弓,胰背动脉(DPA),胰横动脉(TPA),胰大动脉(GPA)和胰尾动脉。据文献报道,胰背动脉多从脾动脉发出,走行在胰颈部和脾静脉前方,通常分为2支,左支即胰横动脉并与胰大动脉、胰尾动脉有较多吻合,右支与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吻合[1],因此经导管行胰背动脉灌注可使药物或干细胞悬液较均匀地分布于胰腺内。自体干细胞移植(SCT)治疗糖尿病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胰腺转录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上调,从而创造出有利于β细胞生存的微环境[2 4]。本研究通过超选择性胰背动脉插管注入自体干细胞的方式来治疗糖尿病。然而,胰背动脉的起源变异复杂,影响介入操作。采用多排CTA对胰腺血管解剖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5 12]。我们期望在SCT治疗前通过CTA重建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以寻找胰背动脉的起源和走行,并与胰背动脉的结果进行对照,以评价CTA检测胰背动脉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在肺深部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4例肺深部病变穿刺病例,根据所用器械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83例采用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B组61例采用普通自动活检枪.统计每组的活检阳性率、诊断准确率、气胸发生率及针道出血发生率,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在活检阳性率及诊断准确率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气胸及针道出血的发生率上A组较B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深部病变的穿刺活检中,采用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不影响活检阳性率及诊断准确率,且较之采用普通自动活检枪更安全、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