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的连续258例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至少1年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确诊为ISR患者(ISR组)和同期26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但无ISR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术后用药、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DES植入治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ISR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SR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和吸烟多见,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增高,但LVEF减低(P 均<0.05)。尽管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数和支架植入部位无显著差异,但ISR组支架直径较小、长度较长,分叉病变多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吸烟、hs- CRP、LDL- C、支架长度是ISR独立危险因素,而支架直径、LVEF与ISR呈负相关。结论 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ISR发生与多个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或介入因素相关,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改善左心室功能,对预防ISR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小血管、长支架和分叉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到的破裂斑块部位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化。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 并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6例,按IVUS所见,将患者分为有破裂斑块(RP)组18例和无破裂斑块(CTL)组18例,应用校正的TIMI帧数法(cTFC),研究PCI术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化。结果 RP组共发现18处破裂斑块,破裂斑块空腔面积平均为(3.3 ± 2.8)m2,破裂斑块处斑块负荷平均为68.7% ± 12.1%,CTL组为69.2% ± 11.7%。RP组平均cTFC由术前25.5 ± 8.0降为22.1 ± 5.3(P = 0.13),CTL组则由术前25.2 ± 7.6下降到15.1 ± 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与CTL组相比,在破裂斑块处行PCI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帧数下降不明显,可能与该处介入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10年来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上海市户籍(沪籍)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和2013年全年收治并作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沪籍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003年和2013年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情况及经济学指标差异。结果 入组患者共865例,其中2003年组188例,2013年组677例。2003年组与2013年组相比,>75岁老年人比例由21.8%增加至32.3%(P<0.05),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1.12±0.26) mmol/L升高至(1.19±0.35) 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3.25±1.69) mmol/L下降至(2.54±0.88) mmol/L(P<0.05),复杂病变比例由23.4%增加至37.9%(P<0.01),Gensini积分由42.72±31.03增加至50.22±35.83(P<0.01),人均植入支架数由(1.39±0.63)枚增加至(1.58±0.79)枚(P<0.01),植入支架总长度由(28.31±15.01) mm增加至(38.92±22.49) mm(P<0.01),住院天数、入住冠心病监护治疗病房天数、住院总费用均下降(P<0.01)。结论 该院沪籍冠心病PCI治疗患者临床特点在10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高龄患者比例增加、血脂情况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更加复杂,但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5.
曾松柏  曾山  张梅  赵鹏 《工业加热》2016,(3):250-253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低剂量比伐卢定的安全性。方法 连续选取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n=80)和低剂量组(n=82)。PCI术前两组患者接受静脉推注负荷剂量比伐卢定0.75 mg/kg,术中标准剂量组以1.75 mg? kg-1?h-1加术后0.2 mg?kg-1?h-1剂量持续给药2 h,低剂量组以1.5 mg?kg-1?h-1加术后0.15 mg?kg-1?h-1剂量持续给药2 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给药后5 min、30 min、手术终止时、术后1 h活化凝血时间(ACT)值以及术后1个月内出血事件、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支架内血栓、不明原因卒中发生率。结果 低剂量组给药后30 min、手术终止时、术后1 h ACT值与标准剂量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分别为(331.2±53.5) s对(383.5±74.7) s、(324.9±47.6) s对(371.3±65.4) s、(289.6±34.9) s对(314.8±43.1) s,P值均<0.001。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心肌梗死、一般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大出血、靶血管重建、支架内血栓和不明原因卒中事件。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择期PCI术中应用低剂量比伐卢定抗凝,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中DSA设备显示的实时辐射剂量率,为医务人员合理控制辐射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9月采用美国通用公司DSA机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对术中DSA机由透视模式转换为电影模式时各自序列显示的辐射剂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透视辐射剂量率为18.5~212.0 mGy/min,均值为(114.7±42.1) mGy/min;电影辐射剂量率为216~1 691 mGy/min,均值为(970.1±298.4) mGy/min。透视与电影辐射剂量率总体均值之比为1︰8.5。数字平板探测器面积越大,辐射剂量率均值越大,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较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增高趋势越明显;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较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低,差异显著。结论 医务人员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合理选择DSA设备类型,密切观察动态实时显示的辐射剂量率,及时调整检查模式及可控参数,即刻评估可能致患者放射损伤的剂量水平,合理控制辐射剂量,以降低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7.
8.
【摘要】 目的 总结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CAF)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采用电解弹簧圈治疗40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经电解弹簧圈介入封堵均获得成功,平均植入弹簧圈(2.33±1.38)枚,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中DSA造影显示12例(30%)残余分流完全消失,28例(70%)血流明显减少。术后随访1~65个月未发生再出血及缺血并发症,无相关血管狭窄、闭塞及瘘腔破裂。结论 采用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CAF安全有效、疗效显著,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观察等渗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克沙醇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及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迟发型(> 1个月)对比剂肾病(delayed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olgy, DCIN)的诱因及危害。方法 观察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242例采用碘克沙醇行PCI治疗患者,根据PCI前24 h、PCI后2 ~ 3 d、1个月和3个月的血清肌酐水平,将患者分为对比剂肾病(CIN)组、DCIN组和肾功能无恶化组,评价多种危险因素与DCIN的相关性。结果 与PCI术后肾功能无恶化组(5.02 ± 1.64)相比,DCIN组和CIN组Mehran 危险积分显著升高(分别为6.72 ± 2.48 和6.97 ± 2.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DCIN组和CIN组中,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伴发率显著增高(P < 0.05);临床心血管事件率和全因死亡率显著增高(P < 0.05),但上述因素在CIN组和DC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PCI术前应用Mehran危险积分可以充分评估CIN风险。即使具有很好的肾脏耐受性,等渗对比剂同样需要注意术中用量。PCI术后长期监测患者肾功能与治疗前充分评估CIN风险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性别差异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451例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其中男259例(男性组),女192例(女性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访期临床基本资料、PCI情况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男性组高血压病比例低于女性组(71.0%对84.4%,P<0.05),吸烟史(44.8%对3.6%)、慢性肾功能不全(11.2%对4.7%),C型病变(47.5%对33.9%)、左主干病变(11.2%对5.7%)及Syntax评分(18.94±12.94对15.88±9.99)均高于女性组(P<0.05)。两组住院期和术后1、6、12个月MACCE发生率、全因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与术后1、6、12、18个月心血管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术后18个月MACCE发生率(22.7%对12.6%)、全因病死率(15.6%对7.1%)显著高于女性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8个月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性别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在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旋磨治疗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旋磨(CRA)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按ABI检查结果分为ABI正常组(0.9 ≤ ABI ≤ 1.4)96例和ABI降低组(ABI < 0.9)53例,分析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及CRA治疗资料。结果 ABI降低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ABI正常组;ABI降低组使用平均旋磨头个数、预扩球囊数、后扩球囊数、旋磨血管并发症高于ABI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ABI正常组相比,ABI降低组的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程度重,行CRA时,旋磨头、预扩张球囊、后扩张球囊等耗材数量及旋磨血管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者站立区域水平方向X线辐射剂量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仿真人模体桡动脉途径,分别检测有/无床旁防护屏下PCI手术者整个站立区域不同水平距离125 cm、155 cm高度时体表入射辐射剂量率,绘制不同水平距离入射剂量率分布图。采用t检验比较有/无防护屏时不同体位各检测点入射剂量率。结果 无床旁防护屏时随着术者站立区水平距离增加,站立区辐射入射剂量率逐渐降低,第1术者站立区域各检测点剂量率高于第2术者各检测点;有床旁防护屏时随着术者站立区水平距离增加,站立区入射剂量率逐渐提高,第1术者站立区域各检测点剂量率低于第2术者各检测点。无床旁防护屏时术者站立区内各检测点入射剂量率均显著高于有床旁防护屏时各检测点(t=2.4~3 366,P<0.05)。结论 床旁防护屏对术者站立区有明显防护作用。床旁防护屏改变了术者站立区辐射剂量分布,防护效果随着水平距离增加逐渐降低。因此PCI术中应充分利用床旁防护屏,加强对第2术者站立区防护,使术者所受辐射剂量尽可能降至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郑望  魏易洪  邓兵  周端  李广浩 《工业加热》2013,(12):986-98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1月—2013年4月,选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293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及冠脉造影特征,均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CAG)或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冠心病介入诊疗过程中桡动脉发生痉挛的影响。结果 239例中,59例(20.1%)发生桡动脉痉挛。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3.093,P = 0.034)、高脂血症(OR = 2.897,P = 0.023)、吸烟史(OR = 3.894,P = 0.009)、桡动脉鞘置入时前臂疼痛(OR = 5.393,P < 0.001)、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OR = 3.590,P = 0.005)是桡动脉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高脂血症、吸烟、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术中前臂疼痛是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导引导丝操作托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导丝操作托盘,n=20)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操作导丝,n=20),两组PCI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观察评价两组术中导丝缠绕次数、手术操作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及导丝操作舒适便利程度。结果 实验组导丝缠绕次数、手术操作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操作导丝舒适便利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中应用自制导引导丝操作托盘,可有效地避免导丝相互缠绕,降低手术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将178例成功接受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三组,HbA1c < 6.0%组、HbA1c 6.0% ~ 7.0%组、HbA1c > 7.0%组。用冠脉造影(CAG)及IVUS随访6 ~ 12个月,以CAG直径狭窄率 ≥ 50%为支架内再狭窄,用IVUS观察三组冠脉支架术后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新生内膜面积,初步探讨HbA1c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178例患者共201处病变,CAG随访示支架内再狭窄30例,再狭窄率14.9%,再狭窄患者的HbA1c水平为6.87% ± 0.56 %,明显高于无再狭窄患者的6.05% ± 0.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其中HbA1c < 6.0%组发生再狭窄10例,HbA1c 6.0% ~ 7.0%组8例,HbA1c > 7.0%组12例,HbA1c > 7.0%组再狭窄率为31.6%,明显高于HbA1c 6.0% ~ 7.0%组的13.8% 和HbA1c ≤ 6.0%组的9.5%(P < 0.01)。相关分析表明HbA1c与新生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5和0.617,P < 0.01)。结论 HbA1c升高可能与冠脉内膜增生有关,测定HbA1c有助于评估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风险,控制好HbA1c对预防冠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曲马多在经皮穿刺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术中的止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曲马多组(41例)和对照组(27例), 经皮穿刺肝肿瘤RFA开始时均予地西泮10 mg及盐酸哌替啶100 mg肌内注射。曲马多组予曲马多1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术中记录病灶大小、位置,消融直径,加热时间,消融时间、温度、功率及术中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BCLC分级、Child?蛳 Pugh分级、病灶位置、病灶大小、消融直径、加热时间、消融时间、温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水平上两组间年龄、影像引导设备和手术中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术中疼痛评分的影响并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VAS评分高于曲马多组,两组术中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经皮肝肿瘤RFA治疗过程中,曲马多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苏胜  邱宁  张红  谭保平  王红 《工业加热》2013,(9):714-717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经皮介入治疗后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经皮介入治疗210例年龄 ≥ 65岁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62例和非糖尿病组148例,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各种不良心脏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的发生情况和再狭窄、再闭塞发生率。结果 非糖尿病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而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糖尿病组。结论 高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肾功能损害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经皮介入治疗后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