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十三陵水库自建成后凸显的库区渗漏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库效能的发挥。对十三陵水库流域的径流情况进行模拟,并深入分析了库区渗漏情况。基于Arc GIS平台建立了十三陵水库流域的SWAT模型,模拟了1975—2010年共36年间流域的产汇流情况,并提取出日尺度的入库径流,模拟年平均入库径流为2 740万m~3。根据水量平衡关系,估算水库年平均渗漏量为3 082万m~3,大于水库年入库径流量,依靠补水工程的补给才得以维持水库水位。最后对渗漏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和量化。入库径流是决定水库渗漏量的最主要因素,通过渗漏流失的水量超过入库径流的92%,且即使没有入库径流,也会产生约每月50万m~3左右的渗漏。水库水位与水库渗漏量密切相关,当水库水位高于86 m时,大宫门古河道渗漏迅速增强,并成为重要渗漏途径,使得水库渗漏迅速增大。该结论有助于优化水库补水方案及洪水预报方案,对水库渗漏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岑水库大坝渗漏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该水库大坝各年份的渗流量-库水位相关曲线可用多项式及指数曲线拟合,说明库水位上升时,水库大坝的渗漏加剧;另外,对于同一库水位情况下,同一年内汛前渗流量大汛后渗流量小,不同年份渗流量又各不相同这一特点,指出其与坝体内存在裂缝及水库来水含沙量大有关;最后得出黄岑水库大坝存在渗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纯化水库是一座以供水为主的中型平原水库,库坝区地层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埋深浅,水库蓄水后围坝外侧存在库水位抬高引起渗漏、浸没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影响水库效益发挥,甚至加剧周边盐渍化。文章在分析水库区的水文气象、地质条件等基础上对水库运行后由于库水位升高引起的库水渗漏量、围坝外侧浸没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任何工程措施,水库渗漏量为1.31×106m~3/a,年损失水量约占总库容量的4%,水库浸没范围为坝脚外约13m。  相似文献   

4.
好汉泊水库是为了满足2009年2月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人工造雪及生活等用水的需求而扩建的,但在运行中出现大坝渗漏,文章针对不同渗漏段分析了渗漏原因与渗漏量,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小沙溪水库建成以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渗漏,坝脚及下游坝坡渗漏一直未解决,致使水库病险情越来越严重,水库渗漏量越来越大,且渗漏量随库水位升高而增大,并有进一步恶化趋势,已严重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水库除险加固势在必行。主要阐述了小沙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坝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窑上水库地处六盘水市上游,是一座具防洪和城市供水为主、兼有灌溉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1992年扩建竣工运行后,发现放水涵洞及左岸下游约100m、170m处产生漏水,合计最大渗漏量达28L/s.为缓解市区用水日益紧缺的矛盾及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对该库进行了渗漏分析及灌浆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质测绘及钻探工作,对永德县德党河水库低邻谷渗漏、横穿库盆与下游河道贯通断层及灰岩岩溶渗漏进行分析,得出水库渗漏量有限,可进行帷幕灌浆防渗处理,水库具备筑坝蓄水的结论,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漫话十三陵水库建设开发历程──纪念十三陵水库建成37周年高振奎长城、明陵、十三陵水库组成了首都北郊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图。这幅画图如果只有长城和明陵而没有水库,就好象缺少了重要的点睛一笔。就是在修建水库那块地方─—明陵东侧、东沙河上游山区,37年前不要说...  相似文献   

9.
周世明 《水利天地》2009,(12):39-39
水库渗漏是水库工程经常发生的病害之一,水库渗漏可分为暂时性渗漏和永久性渗漏两种。暂时性渗漏是指水库在蓄水过程中,为了饱和库区下部分的岩石孔隙、裂隙和洞穴所损失的水量,但它没有漏出库外。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大宁水库渗流规律及防渗效果,采用模块化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模型(MODFLOW)对其理论渗漏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库水位与理论日渗漏量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1.
从某水库大坝和涵洞监测断面的地基、换填砾质土、截渗槽的工程特性和土料特性出发,根据渗流监测成果,对中坝和涵洞部位渗流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对这些部位的渗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渗径推断和平均渗透系数推算;根据监测的异常渗流过程,判断了异常渗流原因,对大坝和涵洞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目前,该水库大坝和涵洞仍处于渗流稳定过程中,经回归分析,坝体和坝基渗压水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库水位,出现的异常渗流情况还不至于对大坝和涵洞的安全运行产生危害,有待继续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2.
高坝洲水利枢纽岩溶渗漏研究与工程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坝洲水利枢纽坝址与水加区石灰岩地层分布广,岩溶化程度很高。水库区存在沿清长分长岭、清渔分水岭和土地岭河间地块渗漏问题,坝址区存在严重的绕坝渗漏问题。经大量的地质调查、试验研究、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多种手段,查明了坝址区及水库区的岩溶发育规律,最终规定:在正常水位80m高程时,高坝洲水库不会发生渗漏,经帷幕处理后,也不会发生绕坝渗漏。200年4月30日工程正式蓄水,经二年半满库运行的检验,验证了上述地质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某黏土心墙坝在蓄水期间,出现渗流量较大、坝体渗流、绕坝渗流增大等现象。为了寻找原因,通过对某黏土心墙坝的环境量、坝体渗流、绕坝渗流、渗流量等原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渗流量、坝体坝基渗压、绕坝渗流等监测成果。为进一步分析渗流来源,对渗流量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成果互为印证,受库水位影响显著;库水位是影响渗流量大小及变化的主要因素,降雨量是次要因素,其中,库水位对渗流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岸绕坝渗流,其次是通过坝体坝基渗流。库水位对渗流量的影响既是即时的又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4.
铜场水库大坝为黏土心墙堆石坝,2010年7月15日填筑至设计高程,该工程2011年12月10日下闸蓄水。文章通过对初期蓄水监测资料的分析,初步揭示了铜场水库大坝在上游水位的作用下,坝体渗透水位上升的原因。监测成果表明:1初期蓄水对大坝沉降影响不大;2 0+090 m与0+145 m断面的倾度为0.01%~0.07%之间,说明心墙沉降比较均匀;3坝体渗流监测点的渗透水位随上游库水位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滑石沟路坝工程渗漏监测,计算不同库水位下渗漏量,找出主要渗漏段,分析渗漏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在滑石沟库坝上游、下游设置监测断面,监测降水、蒸发、沟水、地下水等要素变化,采用水均衡法、理论公式法、有限元法、实际监测法四种方法计算监测期内库坝渗漏量,分析渗漏原因。以上四种方法的加权平均结果为日均渗漏量870 m~3/d。依据监测成果分析,路坝工程渗漏属于坝下基岩风化带渗漏,主要渗漏段在坝的左岸(桩号0+512.4~0+829.9之间)中及主河槽破碎带。在高水位时坝体渗漏量大,坝体安全可能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以段家峡均质土坝扩建工程为例,探讨大坝扩建后其渗流计算方法.对不同库水位情况下的坝体稳定渗流、坝基渗流以及库水位骤降情况下的坝体非稳定渗流进行了计算.所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有较强的适用性,对土坝扩建工程的渗流计算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不需要增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对土石坝安全监测中的测压管灵敏度检验规范的要求进行了改进,从而增加了渗流监测可供研究的数据,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定量分析,了解土石坝的填筑质量以及运行过程中坝体的稳定性,拓展了大坝安全监测分析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钟吕水库是一座在建的面板堆石坝工程。大坝建成蓄水后 ,渗漏水量一直较大 ,虽经修补处理 ,仍未见明显改善。为了查明大坝的主要渗漏部位 ,并分析钟吕水库大坝渗漏的原因 ,采用投盐法作了试验和分析 ,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中山市长坑三级水库大坝为案例,绘制了该水库大坝2014年渗透压力变化过程线,采用SPSS软件,建立了2014年渗透压力资料与有关环境量之间的逐步回归模型,通过建立的逐步回归模型反算各环境量影响因子所产生的渗透压力分量效应。结果表明:该水库大坝河床段坝基渗流受库水位和时效影响,且与库水位呈正相关;坝肩绕坝渗流除受库水位和时效影响外,还受降雨影响,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由时效引起的渗透压力分量所占渗透压力总水头的比例非常小,该水库大坝抗渗性能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0.
红江水库为沥青斜墙土坝 ,最大坝高 45.0m ,由于坝端混凝土齿墙未达相对不透水层 ,而后浇的混凝土铺盖过短 ,因此渗透比降大 ,工程自建成蓄水后 ,先后发生过多次渗透破坏事故 ,被定为三类危险水库 ,控制水位运行。本工程除险加固采用复合土工膜全坝及坝端外延铺设 ,延长渗径 ,减少渗透比降 ,达到除险加固目的。从 1 996年 9月竣工验收蓄水 3年多高水位运行观测看 ,大坝无异常现象 ,渗流量及斜墙下干砌石垫层入渗水位明显减少 ,达到了预期防渗加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