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动脉止血压迫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术后采用天津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M?蛳 GU?蛳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B组48例采用传统人工手法压迫止血法;C组59例先采用手法压迫20 min,再结合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止血。3组术后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其他常规处置相同。比较3组术后止血效果、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3组止血方法进行比较, 其中止血时间A组为(2.19 ± 1.5) min,B组为(3.81 ± 2.5) min,C组为(3.69 ± 1.7) min,A组比其他两组略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肢制动时间A组为(8.2 ± 2.1) h,B组为(23.6 ± 2.3) h,C组为(7.5 ± 1.6) h,B组明显长于另两组;止血成功率3组分别为97.8%、97.9%、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高于其他2组,C组最少。 结论 单纯应用压迫器止血虽卧床时间减少,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为高;手法压迫并发症少,但是卧床时间长,患者耐受程度低;手法压迫联合压迫器压迫止血的效果好,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穿刺行外周动脉腔内治疗术后新型蝶式股动脉压迫装置(femoral artery compression device,FACD)和人工压迫(manual compression,MC)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经股动脉穿刺行外周动脉腔内治疗术的患者283例,术后采用新型FACD(FACD组)止血167例,MC止血(MC组)116例。分析患者的舒适度、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以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83例患者全部纳入分析,结果显示FACD组止血成功率96.4%(161/167),MC组止血成功率94.0%(109/1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组比较,FACD组术后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明显增高(85.0±11.2比58.4±11.7,P<0.05),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显著缩短分别为[(9.2±2.2) min比(18.5±2.9) min,(P<0.05);(10.4±2.4) h比(23.1±4.1) h,(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3.6%比 9.5%, χ2=4.206,P=0.04)。结论 新型蝶式FACD用于股动脉穿刺后止血迅速、安全、有效,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患者舒适度以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人工压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封堵器ExoSealTM在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中对穿刺点快速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4例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临床资料。诊疗术中分别采用ExoSealTM封堵器(n=52)和人工压迫(n=72)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止血时间、徒手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压迫过程出血量及操作后相关并发症。结果ExoSealTM封堵组技术成功率为98.1%(51/52)。ExoSealTM封堵组、人工压迫组即刻止血时间分别为(0.28±0.08) min、(5.83±1.46) min,徒手压迫时间分别为(2.65±0.57) min、(7.70±1.88) min,制动时间分别为(2.72±0.43) h、(6.15±0.69) h,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xoSealTM封堵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人工压迫组出现皮下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1/52)、5.56%(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压迫组压迫过程出血量为(1.11±0.86) ml,明显低于ExoSealTM封堵组(7.83±2.08) 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逆行经股动脉介入术中采用ExoSealTM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和总结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应用股动脉封堵止血贴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入选100例行股动脉介入穿刺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其中50例应用股动脉封堵止血贴作为观察组(甲组),50例采用传统人工压迫加压包扎法作为对照组(乙组),观察两组的按压时间,止血后穿刺点的处理,患者卧床姿势、下床活动的时间,患者的舒适度,及出院前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甲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乙组,卧床时间减少,两组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分别为(6.1 ± 0.5) min和(14.8 ± 3.0) min,卧床时间分别为(6.0 ± 0.5)h和(24.0 ± 2.0)h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动脉封堵止血贴止血迅速、出血少,医师止血操作和患者肢体制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降低,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入路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影响,评估使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69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预置血管缝合器后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为治疗组;对照组为2007年6月—2010年4月收治的8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股动脉切开术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组根据移植物外径,20 ~ 24 F预置2把ProGlide;对照组缝合动脉切口时取出鞘管并将线结下滑收紧。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局部血管并发症、术后至出院时间、术后3个月手术部位血管直径变化率。结果 治疗组68处股动脉穿刺口均使用2套Perclose ProGlideTM血管缝合器,技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的86处股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8.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治疗组分别为(85.42 ± 20.65)min和(5.21 ± 1.98)d,对照组分别为(145.28 ± 32.68)min和(8.47 ± 2.1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有2例发生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治疗组下肢制动时间及3个月后血管直径变化率分别为(8.46 ± 1.79) h和(0.98 ± 0.24)mm,对照组为分别为(8.65 ± 1.59)h和(0.95 ± 0.32)m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安全高效,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是替代股动脉切开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的临床经验.方法 78例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闭合股动脉穿刺点,16例患者在同一穿刺部位多次使用闭合器,观察其止血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2 min内完全停止渗血的病例,设定为止血成功,渗血时间超过2 min需要徒手压迫止血的病例,则设定为止血失败.结果 闭合器的平均操作时间为(30±10)s,平均止血时间为(12±11)s.止血成功率为96%,在同一穿刺部位多次使用闭合器的止血成功率为100%.所有止血成功患者术后2 h身体无需制动.无任何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12 h发现穿刺点皮下少量渗血,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结论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可以安全、有效地闭合股动脉穿刺点,在同一穿刺部位可以多次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257例临床资料,将其中186例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依据Simmons- 2导管成襻技术不同分为试验组(n=90)和常规组(n=96)。观察两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Simmons- 2导管成襻成功率、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均获成功。试验组和常规组Simmons- 2导管成襻成功率分别为97.8%和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7.8%、97.8%、97.8%和72.9%、72.9%、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时间分别为(22.5±9.4) min、(28.3±8.3) min,X线辐射时间分别为(8.9±4.5) min、(12.6±6.5) min,试验组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7,P=0.035);并发症发生率分为别为4.4%、5.2%(P>0.05),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动脉栓塞事件、穿刺出血、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长导丝交换技术可提高Simmons- 2导管成襻、主动脉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及X线辐射时间,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作为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行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应用股动脉止血贴(V+PAD)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排列表随机入选8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其中偶数应用止血贴共40例作为试验组,奇数应用徒手压迫不使用止血贴共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两组的按压时间、止血后穿刺点的处理、患者卧床姿势、下床活动时间、患者的舒适度、出院前穿刺点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激活凝血时间和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压迫时间分别为(7.9±0.5)min和(19.8±5.1)min,卧床时间分别为(6.1±5.0)h和(23.9±0.2)h,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试验组所有患者在拔管后即刻均采用床头抬高30°卧位,1h后将床头抬高90°,常压包扎,不制动,所有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试验组有1例比较肥胖的女性发生假性动脉瘤,其余入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穿刺处并发症。结论股动脉止血贴止血迅速,效果确切,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以在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威派”止血贴在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320例,根据使用的穿刺鞘不同分为5 F(180例)和7 F(140例)两组,每组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亚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徒手压迫法,观察组采用“威派”止血贴压迫止血。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卧床时间、皮下渗血、皮下血肿、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结果 在5 F鞘组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压迫、制动、卧床时间及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8.1 ± 2.2)min比 (5.1 ± 0.3)min、(8.3 ± 0.5)h比 (2.3 ± 0.4)h、(20.3 ± 2.6)h比(7.5 ± 1.6)h、41.1% 比 10%,4.4% 比 0,两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皮下渗血、皮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2% 比 1.1%,1.1% 比0,两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7 F鞘组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压迫、制动、卧床时间及皮下渗血、皮下血肿、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16.4 ± 6.8)min比(9.1 ± 3.7)min、(8.8 ± 1.3)h比 (4.7 ± 0.7)h、(22.6 ± 4.3)h比(9.1 ± 1.7)h、30.0% 比 12.9%、8.6% 比 2.9%、47.1% 比 11.4% 和5.7% 比 0,两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 F和7 F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威派”止血贴不但止血迅速、疗效确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对介入治疗的接受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82例拟做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按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其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制动时间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股动脉血管穿刺成功率高于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小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高于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适合于择期造影者及老年人。经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适用于急症患者。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价经兔耳中央动脉插管行肝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并与经股动脉入路比较。方法 将28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经股动脉入路组14只和耳中央动脉入路组14只(左耳7只,右耳7只)。用泰尔茂穿刺套管针行动脉穿刺,外套管留作后续插管的鞘,以1.8 F微导管行肝动脉插管。了解两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比较两组总的操作时间和每一步操作时间,观察术后动物的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动物均成功完成肝动脉造影。经股动脉组所需剃毛时间为(54.0 ± 13.0)s,经耳动脉组不需此步骤。经股动脉组和经耳动脉组获得动脉入路时间分别为(585.0 ± 249.0)s和(83.0 ± 41.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肝动脉造影时间分别为(230.5 ± 86.0)s和(257.0 ± 82.0)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60 2);修复入路时间分别为(211.0 ± 83.0)s和(90.0 ± 0.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总操作时间分别为(1 125.5 ± 199.0)s和(419.5 ± 134.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术后,经股动脉组动物穿刺侧下肢活动受限,经耳动脉组动物无明显异常。结论 经兔耳动脉入路行肝动脉造影可行。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经耳动脉插管的操作时间短、创伤小、且不会留下肢体残疾。  相似文献   

12.
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方法有手工压迫法、止血贴辅助压迫法、闭合器止血等。手工压迫法临床应用时间较长,但有其缺点。止血贴辅助压迫法仍需辅助以手工压迫。动脉穿刺闭合器(APCD)在临床应用10余年时间,其优点是缩短卧床时间,但也有并发症。本文就各种动脉穿刺止血方法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比较肝癌经股动脉穿刺行栓塞术两种不同压迫方法在术后护理的优势,为日后患者选择适合的压迫方法提供穿刺行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经股动脉穿刺行栓塞术患者80例。根据压迫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壳聚糖止血海绵覆盖穿刺点,对照组用纱布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覆盖穿刺点,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士护理患者所用时间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是否出现“尿滁留”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出现“出血或血肿”和“压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护士护理患者所用时间”和“患者卧床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壳聚糖止血海绵用于经股动脉栓塞术后止血,尿潴留发生率少,肢体制动时间短,护士劳动时间缩短,节省人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股动脉血管封堵器应用效果和各自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79例心导管术后患者,分徒手压迫、Angioseal封堵、Perclose封堵、Boomerang封堵等4种方式止血,观察记录实际制动时间、出血并发症和其他少见并发症情况,比较各自的特点。结果徒手压迫、Angioseal封堵、Perclose封堵、Boomerang封堵4组实际制动时间分别(21.4±2.7)h、(3.5±2.3)h、(3.7±2.6)h和(3.9±2.8)h,封堵器组明显减少制动时间。4组操作失败率依次为2.7%、1.4%、8.6%和3.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4组依次为9.2%、5.8%、12.6%和8.0%。除去操作失败病例,则4组出血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封堵器明显减少患者实际制动时间,但并不减少出血并发症。3种血管封堵器各具特点,应用时需严格掌握指征和选择合适患者。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比较旋钮式压迫止血器和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在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9月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8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5例患者选用旋钮式压迫止血器,81例患者选用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特征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不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 结果使用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患者术后手部肿胀率(P=0.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0.02)均明显低于使用旋钮式压迫止血器患者;两者术后出血比例未见明显差异(17.3%对14.3%,P=0.55)。出血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0.001)、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替罗非班比例(P=0.002)及疼痛VAS评分(P=0.001)均高于不出血组患者,诊断性造影比例低于不出血组患者(P=0.03)。 结论旋钮式压迫止血器和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相当,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在舒适度及肿胀率方面优于旋钮式压迫止血器。术后穿刺点是否出血与压迫止血器类型无关,与患者APTT、INR、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及是否植入支架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施行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连续收治的325例弓上动脉闭塞/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需求分别予以经桡动脉入路(52例)、经股动脉入路(273例)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结果、手术结果、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持续时间≤30 min患者在桡动脉入路组占73.1%(38/52),股动脉入路组占43.2%(118/27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血8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52),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血23例、穿刺部位血肿7例、穿刺部位疼痛1例、脑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3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6,P=0.266)。桡动脉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临床治疗安全可靠、效果好,经桡动脉入路可作为经股动脉入路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17.
杨卷红 《工业加热》2013,(5):412-414
【摘要】 目的 探讨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快速手法压迫止血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总结了一套快速手法压迫止血的方法(平均止血时间约2 min),并对324例行介入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术后立即进行快速手法压迫止血,术后1 d对患者穿刺点周围的皮肤观察并行相应的触诊检查。结果 324例经股动脉穿刺置管介入术后患者均用了快速手法压迫止血,其中4例患者穿刺点周围皮下片状淤青,余患者穿刺点周围未见明显淤青,其有效止血率高达98.8%(320/324)。320例患者中6例患者穿刺点周围出现局部皮肤轻度压伤,未予处理1周后均自行修复。结论 股动脉穿刺置管介入诊疗术后快速手法压迫止血是一种省时、省力、安全、经济、可重复、环保、实用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皮下8字缝合止血法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术中即刻静脉穿刺点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80例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患者,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将患者分为缝合组39例和压迫组41例。缝合组术后采用皮下8字缝合止血法处理股静脉穿刺点,术后制动2 ~ 4 h,24 h后拆线;压迫组术后人工压迫5 min,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 h,术后制动12 h。观察两组卧床时间和近期并发症。随访3个月,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一致。缝合组使用的鞘管平均直径 (11.69 ± 2.75)F,压迫组(12.63 ± 1.96)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81)。缝合组右室平均压 (25.44 ± 16.49) mmHg,压迫组(24.51 ± 12.54) 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78)。术后两组均无出血,无下肢静脉栓塞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个月,穿刺点愈合良好,无股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皮下8字缝合即刻止血疗效可靠,无并发症,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止血技术。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蛳 onset?蛳 to?蛳 balloon time,SOTBT)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行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STEM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SOTBT分为A组(SOTBT < 6 h)和B组(6 ~ 12 h),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1 h ST段50%回落率、CK?蛳 MB与cTnI峰值、术前与术后24 h及1周BNP、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A组PCI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率、TMP 3级率及ST段50%回落率均显著高于B组,CK?蛳 MB、cTnI峰值显著低于B组;两组术前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及1周A组BNP均显著低于B组,LVEF显著高于B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缩短SOTBT能够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采用双针穿刺法提高肺小结节(≤2 cm)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方法 对65例肺内小结节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双针穿刺法及传统穿刺法,使用卡方检验对其一针成功率及并发症分别比较。结果 A、B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9%和50.0%(χ2=11.24,P=0.000 8);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2%和59.4%(χ2=9.97,P=0.001 6),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针穿刺法可以明显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穿刺时间及X线下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