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涤纶膜外套式室间隔缺损封堵器(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VSDO)的形变能力和经鞘管输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6只市售镍钛合金VSDO随机分成实验组(n = 8)和对照组(n = 8)。实验组8只制成外套式VSDO。测量两组封堵器的直径和体外输送鞘管的最小直径及形变能力;体外鞘管内反复回收-释放,观察外套式VSDO表面磨损情况;试管内生理盐水内反复回收-释放,观察两组封堵器沉渣数量。结果 实验组封堵器的直径较常规封堵器大0.5 mm,需要最小10 F鞘管才能输送,而对照组需8 F鞘管输送。在不同形变状态下,两组封堵器拉距-拉力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体外释放回收50次后,外套式VSDO表面在牵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生理盐水牵拉后,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封堵器间的离心液沉渣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体外释放回收50次后,外套式VSDO表面在牵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89)。结论 外套式VSDO各项物理参数与常规VSDO没有明显差别,置入鞘管的直径相对较粗;可以经导管输送,并通过介入方法对室间隔缺损模型犬进行实验性封堵。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国产小腰大边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4例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系统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选择较破口直径大1 ~ 2 mm的国产小腰大边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观察介入封堵术即刻及术后1、7 d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变化,并于术后第30、90、180天随访观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 超声测量4例患者窦瘤破口直径为(9.3 ± 3.6)mm,升主动脉造影测量窦瘤破口直径为(8.7 ± 4.2)mm。术后无溶血、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术后7、30、90、180 d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右心房内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封堵器对瘤壁及冠脉开口、主动脉瓣无影响。结论 应用国产小腰大边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系统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型国产镍钛合金封堵器封堵犬左心耳的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清洁级健康成年杂种犬14只,采用自主研制的新型国产镍钛合金左心耳封堵器,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封堵左心耳。分别于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通过解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等方法观察封堵效果。结果 14只实验犬中11只成功植入封堵器(其中2例因术中封堵器大小不合适,回收后再次植入成功),2例房间隔穿刺时穿刺针误入心包引起心包积液而终止手术,1例术后随访发现封堵器脱入左心室,无其它手术并发症。术后各时间点分别处死实验犬,术后1个月大体观察见封堵器表面覆盖稀疏细胞,其上有内皮细胞,未见血栓及赘生物。术后3个月TEE检查见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左心耳被完全封堵,左心房内无血栓形成;大体解剖见封堵器表面完全被内皮细胞覆盖,肝、肾、脾脏无血栓栓塞或梗死灶。结论 新型国产镍钛合金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左心耳完全可行,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在室间隔缺损(VSD)犬模型中评价新型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经导管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健康成年犬26只,在开胸X线导引下通过右心室游离壁穿刺室间隔方法制备VSD模型;分为实验组(n=13,植入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和对照组(n=13,植入镍钛合金双铆型VSD封堵器)。术后1、2、3、6个月分别通过心脏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测及血镍离子浓度测定等评价新型封堵器植入后内皮化过程,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结果 对26只犬成功建立开胸小切口VSD模型。实验组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植入成功率为100%,对照组镍钛合金双铆型VSD封堵器植入成功率为91.7%。术后1、2、3、6个月分别取出25只犬心脏大体标本,观察显示两组封堵器位置均无移位,无合金丝断裂,盘面未见血栓形成和赘生物附着。术后1个月实验组封堵器双侧盘面可见薄层透亮组织覆盖,病理和电镜检查证实为纤维组织和内皮细胞;至术后6个月,盘面组织逐渐增厚,封堵器边缘与周围心脏组织融合。结论 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设计科学,与镍钛合金双铆型VSD封堵器相比并发症少,完全内皮化时间缩短,可有效封堵VSD,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小儿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多发性房间隔缺损患儿3例,女1例,男2例。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根据超声和心导管检查结果先选择合适球囊和封堵器进行球囊扩张和缺损封堵,术后3 d出院,出院后予阿司匹林(每天3 ~ 5 mg/kg)口服。结果 第1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Ⅱ),存在3个分流口,前两者相距5.4 mm,后两者相距3.6 mm,中间孔距主动脉瓣 13.2 mm,距左房室瓣10.3 mm,房间隔长约28 mm,选择25 mm Cribriform封堵。第2例心脏超声示有2个分流口,两者相距3 mm,房间隔长度为35 mm,术中选取25 mm Cribriform封堵器。第3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多发),术中选取30 mm Cribriform封堵。所有封堵器释放后位置好,心脏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 Cribriform可应用于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但需注意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自主研究开发的LACBES左心耳封堵器,探讨其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8只健康杂种犬,经股静脉途径应用LACBES封堵器封堵左心耳,术后测量封堵器压缩比例,造影定性评估残余分流;术前术后监测左心房压,分析左心耳封堵后对左心房压的即时影响。结果8只实验犬均成功植入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封堵器压缩比例为10%~15%。1只封堵术后有少量残余分流。2只术后死亡与操作相关,原因分别为封堵器移位及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无器械相关死亡发生。术后即刻左心房收缩压升高,由术前(25.4±2.8) mmHg升至(27.5±3.4) mmHg(P<0.05),15 min后恢复至(25.3±2.8) mmHg。结论 LACBES封堵器封堵左心耳即刻成功率高,残余分流率低,左心房收缩压短暂升高,器械相关并发症低,有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在实验犬模型上评价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经导管封堵20只犬的左心耳,并于术后2周至6个月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生长情况、有无血栓和移位。采用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及内皮生长情况。透射电镜检查内皮及组织细胞有无生长异常。结果 14只犬即刻成功植入封堵器。术后检查封堵器无移位,表面无血栓,左心耳完全封闭。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术后1个月封堵器表面覆盖纤维内膜组织,上有内皮细胞生长,3个月则完全被内皮覆盖。透射电镜检查见内皮细胞、封堵器附近心房肌肌节及线粒体形态、结构正常。肉眼及光镜下见肺、脾、肝、肾无栓塞或梗死表现。结论 新型左心耳封堵装置操作方便、安全可行,长期植入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多出口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自2008年3月—2013年3月,采用国产小腰大边室间隔封堵器对96例膜部瘤型VSD行封堵治疗,封堵前常规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疗效,术后1周和1、3、6、9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结果 93例膜部瘤型VSD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6.8%(93/96)。术后发生少量残余分流8例,其中7例48 h后消失,1例1个月随访时亦消失。术后4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前均恢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封堵前的(47.5 ± 5.2)mm下降为封堵后的(45.2 ± 5.1)mm(t = 18.33,P < 0.01)。术后9个月随访无迟发性心律失常、瓣膜受损及猝死事件。结论 小腰大边型封堵器介入封堵膜部瘤型VSD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好,技术关键是根据膜部瘤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数目及距主动脉瓣距离等参数选择封堵器和封堵部位。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改良的保留导丝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行经皮VSD封堵术中应用保留导丝技术的患者62例,按操作步骤不同分成两组:传统保留导丝技术组(A组)30例和改良保留导丝技术组(B组)32例。观察两组术中封堵器的使用情况、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封堵器的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A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时间为(11.96 ± 3.63)min,手术时间为(53.43 ± 14.48)min;B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时间为(9.37 ± 2.77)min,手术时间为(45.34 ± 10.3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保留导丝技术封堵VSD可进一步缩短X线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且安全、有效,适合复杂性VSD的介入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价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继发孔ASD患者49例,按选用封堵器的类型不同分为试验组34例,植入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Sunflower封堵器),对照组15例,植入双盘状封堵器(SHSMA封堵器)。记录两组患者的ASD直径、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收缩压(RVSP)、封堵器腰部直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心电图及1、3和6个月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 49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试验组34例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 ~ 32 mm,对照组为14 ~ 34 mm。两组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对照组1例可见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残余分流消失,其他患者均未见心房水平分流,封堵器未影响右房室瓣返流。术前、术后心电图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unflower封堵器与SHSMA封堵器治疗ASD同样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封堵器ExoSealTM在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中对穿刺点快速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4例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临床资料。诊疗术中分别采用ExoSealTM封堵器(n=52)和人工压迫(n=72)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止血时间、徒手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压迫过程出血量及操作后相关并发症。结果ExoSealTM封堵组技术成功率为98.1%(51/52)。ExoSealTM封堵组、人工压迫组即刻止血时间分别为(0.28±0.08) min、(5.83±1.46) min,徒手压迫时间分别为(2.65±0.57) min、(7.70±1.88) min,制动时间分别为(2.72±0.43) h、(6.15±0.69) h,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xoSealTM封堵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人工压迫组出现皮下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1/52)、5.56%(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压迫组压迫过程出血量为(1.11±0.86) ml,明显低于ExoSealTM封堵组(7.83±2.08) 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逆行经股动脉介入术中采用ExoSealTM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新型左盘无铆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经导管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20只健康成年犬,经皮房间隔卵圆窝穿刺、球囊扩张术建立犬PFO模型。将20只犬分为实验组(植入左盘无铆型PFO封堵器)和对照组(植入双铆型PFO封堵器),每组10只。术后1、2、3和6个月分别通过对心脏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查,评价新型封堵器植入后内皮化过程,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果 20只犬均成功进行了房间隔卵圆窝穿刺和球囊扩张术,右房造影可见对比剂由右房进入左房,成功建立了犬PFO模型。 实验组左盘无铆型PFO封堵器植入成功率为10/10,对照组成功率为9/10。19只犬术后1、2、3和6个月分别取出心脏大体标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两组PFO封堵器的位置均无移位,无合金丝断裂,封堵器表面未见血栓形成和赘生物附着。术后1个月实验组封堵器双侧盘面可见薄层透亮组织覆盖,病理和电镜检查证实为纤维组织和内皮细胞,盘面无血栓和赘生物。至术后6个月,封堵器表面组织逐渐增厚,封堵器边缘与周围心脏组织融合。术后1个月对照组封堵器左侧盘面除中央铆钉外可见纤维组织和内皮细胞覆盖,术后6个月1只犬的左盘铆钉上仍无组织覆盖。结论 新型左盘无铆型PFO封堵器设计科学,与双铆型PFO封堵器相比较,完全内皮化的时间缩短,可有效的封堵PFO,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在小儿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采用PDA封堵器进行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8例患儿,年龄(4.1 ± 3.8)岁,右冠状动脉起源5例,左冠状动脉起源3例,分流入右心房、右心室各4例。所有患儿均成功进行封堵治疗,术后随访(2.2 ± 1.2)年,无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心肌缺血表现。结论 PDA封堵器应用于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治术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59例脑血管病患者在完成介入诊治术、复查右股动脉DSA证实动脉穿刺处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大血管分支后,其股动脉穿刺点接受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结果 359例患者中358例封堵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9.2%。1例封堵失败,穿刺处出血,予以手法压迫止血;2例术后3 d活动时出现血肿,再次加压包扎等处理后好转。未见患肢远端栓塞及全身过敏现象。结论 应用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操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患者卧床时间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 目的 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3.1)岁;主动脉窦轻中度脱垂83例,VSD为(4.12±0.97) mm,重度脱垂11例,VSD为(4.95±0.51) mm;VSD类型为膜周部54例,嵴内以上40例。分析VSD大小、主动脉窦脱垂程度与ADO-Ⅱ选择的关系,以及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残余漏变化,明确ADO-Ⅱ对此类患儿的适用性。 结果 术后中期最终存留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多发于使用4-4 mm、5-4 mm型ADO-Ⅱ封堵器;残余漏10例,主要发生于使用5-4 mm、6-4 mm型封堵器。结论 ADO-Ⅱ封堵器在置入形态良好状况下,适用于VSD<6 mm伴主动脉窦脱垂患儿。术后有一定的残余漏和主动脉脉瓣反流发生,但能满足介入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胎儿心脏介入治疗(FCI)病种主要包括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伴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RHS)、重度主动脉瓣狭窄(CAS)伴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及HLHS伴高度限制性房间隔缺损或房间隔完整(IAS/RAS)等3大类。我国最近3年开始FCI手术探索。由于人种与发病概率差异,胎儿肺动脉瓣成形术(FPV)在国内开展更为广泛。FCI是一项极度依赖超声医学、小儿心脏病、产科等多学科协同合作的手术技术,国内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该文旨在介绍我国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宫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和取得的初步成果,总结手术技术、手术适应证、围术期麻醉和管理等方面经验,探讨现阶段国内胎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该技术在国内进一步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可能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强调宫内干预必须符合伦理、进行遗传学筛查。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