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德H30—30型叉车的行驶系统是根据特殊工作方式而设计的。该型叉车启动后,要求驾驶员踩动前进或后退踏板时,叉车即能相应的前进或后退行驶:而松开踏板,车轮自动减速并产生制动。在这个过程中,报警系统同时进行制动灯或倒车蜂鸣警示,即前进踏板松开(前进行驶减速或制动)时,  相似文献   

2.
连续踩制动踏板,若踏板能逐渐升起,再继续往下踩时感到有弹性,则为制动系内有空气,应进行排除;若连续踩制动踏板,踏板升高,但继续往下踩时,有踏板下沉之感,这表明管道、接头处或总泵、分泵有漏油现象,应查明原因加以排除;若踏板高度适当,往下踩时无弹性和下沉之感,但制动效果差,则为制动毂与制动摩擦片有缺陷,如摩擦片沾有油污、铆钉外露等,也会引起制动失灵.  相似文献   

3.
<正>1制动失灵制动失灵已成为"马路杀手"的一大根源,在行驶中制动失灵,不但会危及驾驶员自身安全,还会殃及他人。(1)如果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制动突然失灵,驾驶员要反复踩制动踏板,尽力把挡位换到低速挡,以利用发动机制动力减速,并不断按喇叭,警告其他司机和行人,而利用上坡停车又是最好的办法。(2)在车速有所减缓时,再利用手制动器,直至停车。  相似文献   

4.
一台ZL15型轮式装载机,需解决行走制动不灵的问题.据驾驶员反映,该机自购入时行走制动就不理想,一是制动踏板太沉、踩不动;二是制动不灵,只慢不站.  相似文献   

5.
骆美富  邱亚楠  陈红岩 《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5):105-107,114
制动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驾驶者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不能迅速踩下制动踏板的问题,本文利用离合器的传动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汽车紧急辅助制动机构;该机构接受启动命令后,能自动辅助驾驶员进行应急处理,使汽车能主动避开危险,保证车辆安全行驶。实验证明,该执行机构能实现对汽车自动制动功能,并且比人为制动更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6.
CPCD5AⅡZ型叉车行走制动系统由真空泵、真空罐、真空增压器、制动总泵、制动分泵、车轮制动器和制动踏板等组成,制动型式为真空增压、液压驱动、内涨式前轮制动。常见故障如下。1.踩制动踏板时,不起制动作用 可能原因:制动总泵内无油;制动系统管路漏油;  相似文献   

7.
制动踏板感是驾驶员在制动过程中,踏板力和踏板行程与所期望的车辆减速度匹配程度的主观感受。通过主观评价与客观数据相结合,可以得到理想的客观踏板感目标值,以满足绝大多数驾驶员对踏板感主观要求;制动踏板感是多因素多系统共同影响的结果,为达到较优的踏板感目标值,需要将客观性能指标分解成每个影响因素,量化出每个影响因素的贡献度,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再生制动功能为新能源车型必备功能,可有效提高新能源车辆续航里程。电控制动助力器应用于新能源车辆可提供再生制动工况制动踏板力协调功能,使得驾驶员所感受的踏板力跟传统真空助力器车型相似。再生制动工况踏板力补偿依赖于制动系统pV曲线,通过建立协调式再生制动系统的物理模型,运用软件自学习算法,调整软件内部预设的驾驶员制动意图参数曲线与实车制动液量和压力曲线相匹配。通过软件的实车标定与匹配以及实车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软件自学习的新能源协调式再生制动系统,可以确保制动踏板感觉在有制动能量回收和无制动能量回收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10):1528-1531
制动踏板运动信号是驾驶员表达制动需求的唯一方式,再生制动与液压制动联合制动系统中,存在机械制动与电制动之间的过渡产生的波动,反映到制动踏板上造成不良的制动踏板感觉。本文以传统纯液压制动踏板特性为目标,采用轨迹跟踪的控制策略,建立再生制动集成系统制动踏板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踏板感觉模拟控制模型,可以实现设定目标车辆制动踏板感觉,并且在再生制动集成系统中可以通过对制动踏板运动状态进行解析制动需求及制动过程中踏板感觉需求。  相似文献   

10.
再生制动功能为新能源车型必备功能,可有效提高新能源车辆续航里程。电控制动助力器应用于新能源车辆可提供再生制动工况制动踏板力协调功能,使得驾驶员所感受的踏板力跟传统真空助力器车型相似。再生制动工况踏板力补偿依赖于制动系统PV曲线,通过建立协调式再生制动系统的物理模型,运用软件自学习算法,调整软件内部预设的驾驶员制动意图参数曲线与实车制动液量和压力的曲线相匹配。通过软件的实车标定与匹配,以及实车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软件自学习的新能源协调式再生制动系统,可以确保制动踏板感觉在有制动能量回收和无制动能量回收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