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某机型机油泵失效质量问题的调查,制定问题定义树,逐一排查。分析产生失效模式的具体原因,对加工工艺的控制与整改,解决了该机油泵失效的质量问题。同时,通过对机油泵的质量整改,避免了出现重复的质量问题,达到了满足发动机性能和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飞轮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飞轮盘的强度及刚度不足会影响发动机的质量及安全,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机型飞轮强度进行了计算,讨论了飞轮的强度及热应力,为飞轮的结构优化提供有效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经验公式,对4A15汽油发动机机油泵在转速2000 rpm和转速6000 rpm工况点对应的供油量进行了校核计算,经验证计算分析得出,机油泵的设计供油量满足发动机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连杆组件完整的三维模型,包括模拟的活塞销及曲柄销来模拟连杆的大小头受力边界条件。通过施加接触来模拟各零件间的接触状态,通过设置接触之间的偏移量来模拟零件间的过盈及间隙量进行仿真分析。对连杆的受力进行试验测试,经与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连杆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及方法是合理的,仿真结果可信。最后,对连杆的疲劳安全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及校核,结果证明连杆在工作过程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转子式机油泵的噪声机理进行说明,针对某汽油机转子式机油泵啮合噪声突出问题,通过优化机油泵的内部间隙尺寸、摆线轮廓,有效降低了该转子机油泵噪声,且优化后机油泵流量特性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小型柴油机转子式机油泵怠速工况异响问题,根据转子式机油泵噪声产生机理,对该问题进行试验调查研究,最终确定异响是由转子泵"空化"现象产生的流体噪声导致,通过在机油泵壳体与盖板上加工卸荷槽,该异响成功消除。  相似文献   

7.
对某汽油机的曲轴进行仿真分析,主要包括飞轮转速不均匀性、主轴承弹性液动力分析以及曲轴强度的计算等。计算结果显示:以上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油机的实际使用状况进行气缸盖罩设计,遮盖并密封气缸盖。汽油机在整车上状态为中置后驱,且布置为往排气侧倾斜50°.气缸盖罩上安装支座,设计搭子,安装线束支架等。带VVT和不带VVT不同状态机型通用,密封面使用10个螺栓压紧,采用丙烯酸做密封垫。油气分离包括气缸盖罩内设计的迷宫和挡油板,挡油板上设计有带孔隔板和回油孔。经过严格设计与可靠性试验,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离合器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又是连接发动机和变速器的中枢,其主要功能是能保证汽车在起步时发动机与传动系统能平滑地接合,能有效地切断和传递动力。据调查发现,在汽车动力系统的各种故障中,由于离合器匹配不合理造成的故障是相当高的。为了提高整车性能,重点介绍了针对某新开发的配1.25L汽油发动机汽车车型,选配190/127.5(外径/内径)单片干式膜片弹簧离合器,配合整个离合器的操纵系统对离合器的传递转矩、起步温升、滑磨功等进行校核计算。  相似文献   

10.
沙角C电厂燃料系统共有 18条带式输送机 ,自从 1994年投产以来 ,C7A/B带式输送机故障率居高不下 ,胶带驳口经常撕开 ,胶带老化快 ,更换频繁 ,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因此 ,笔者对C7A/B输送机系统作了比较全面的理论校核 ,发现其重锤的重量明显超出理论值。1 校核计算C7A/B输送机系统的相关参数见表 1。C7A/B输送机重锤现在的实际重量 (包括滚筒和支架 )为G′ =ρ′V +T式中 ρ′———配重钢板的密度 ,取 7 8t/m3V———配重钢板的总体积 (现场实测数据 )T———滚筒和支架的重量(1)重锤理论计算方法 1表 1 C7A/B的相关参数项目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型奥迪轿车(AUDI1002.6E)在湖北襄樊东风汽车集团专用试车场高速环形道上,以满负荷、高油温和高速度的条件下,对15W/40SG级汽油机油进行了使用性能的试验,以考察油品在行车试验过程中的衰变规律以及对车辆有关部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15W/40SG级汽油机油具有优良的高温使用性能(抗氧化、清净分散性和抗磨性)。  相似文献   

12.
董元虎  王娇  朱心阔 《润滑与密封》2007,32(6):90-92,120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根据不同物质在红外光谱仪中的吸光度不同,研究了在汽油机油中加入不同配比和含量的甲醇、甲醛和甲酸对汽油机油的抗氧化性和抗硝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甲醇、甲醛和甲酸后的油样和汽油机油相比,氧化和硝化程度都增大了;加入甲醇汽油的油样和加入甲酸或甲醛的油样相比,硝化值和氧化值都比较大,表明甲醇汽油对汽油机油的抗氧化性和抗硝化性的影响最大,甲醛和甲酸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甲醇汽油发动机油抗乳化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醇汽油中甲醇吸水性强,要求甲醇汽油发动机油具有好的抗乳化性能。采用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仪研究抗乳化剂T1001、C405与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在基础油中的抗乳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T1001与基础油的感受性能良好,与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有协和作用,但与清净剂复配时产生沉淀;C405与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复合时的抗乳化性能比单独使用C405时有所降低。因此在研制甲醇汽油发动机油时,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与抗乳化剂复配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机油消耗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掌握机油消耗量高故障的判断方法及检查流程,了解正确选择机油对汽油机工作的重要性,为汽油机设计及维修服务人员提供有效分析方法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在减压蒸馏和白土吸附处理的基础上,对废汽油发动机油分别进行了溶剂精制、溶剂加表面活性剂助剂精制处理。在精制油中补充质量分数3%ZDDP添加剂后,利用UMT试验机和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抗磨减摩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白光共焦三维形貌仪分析试验后试样磨痕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废油通过溶剂精制后得到的精制油,在补充3%的ZDDP后,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特别是采用溶剂加表面活性剂助剂精制处理后得到的精制油,补充ZDDP后抗磨减摩性能大大改善,甚至优于新油。  相似文献   

16.
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清净分散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元虎 《润滑与密封》2006,(7):129-131,135
按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对机油清净分散性能要求,选择了几种清净分散剂,通过试验考察了基础油与添加剂的感受性,采用均匀设计分析了几种添加剂之间的复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添加剂的最佳配比为T104∶T106∶T151∶T152=2∶3∶5∶5。  相似文献   

17.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11):1714-1718
为了提高汽油机空燃比控制精度,满足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性能要求,对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油膜动态效应补偿技术进行研究。采用Elman神经网络对油膜参数进行辨识,通过仿真软件建立了汽油机油膜加速瞬态补偿器模型。基于mototron快速原型开发平台对设计的油膜补偿器模型进行策略移植、下载与标定,并通过离线仿真和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Elman神经网络可以对汽油机油膜参数进行准确辨识,并且可以消除油膜动态效应对空燃比的影响,油膜补偿器能对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下喷油进行有效补偿,更好的控制发动机加速瞬态过程中的空燃比。  相似文献   

18.
董元虎  尹兴林  吕浩 《润滑与密封》2006,(8):124-126,154
对几种降凝剂在同一种基础油中的倾点、表观粘度、边界泵送温度进行了探讨,来满足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低温性能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所选定的基础油,T803B、T811具有良好的感受性,T602的感受性较差,由T803B与T811按照1∶1的比例复合,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在同等低温性能要求的条件下,可以显著减少降凝剂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甲醇汽油对发动机油低温性能的影响,通过向发动机油中添加甲醇汽油及其模拟燃烧产物甲酸、甲醛,分析其对油样的倾点、凝点、低温动力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汽油及其模拟燃烧产物甲醛、甲酸对油样的倾点、凝点影响较小;随着甲醇添加量的增加,油样的低温动力黏度有增大的趋势;在甲酸质量分数为0.8%~1.2%时,油样的低温动力黏度值较大,但其增大的趋势平缓。因此甲醇汽油及其模拟燃烧产物对发动机油的低温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Gamble  R.J.  Priest  M.  Taylor  C.M. 《Tribology Letters》2003,14(2):147-156
More realistic and useful models of piston ring lubrication can only be achieved if there i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mechanisms by which oil flows in this region of the engine. The volume of oil in the piston assembly and its residence time in this high-temperature environment are crucial in determining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oil available to lubricate the piston rings. Typically models of piston ring pack lubrication focus upon the oil flowing through the piston ring/cylinder interface. However, a number of additional oil flow paths and interactions with gas blow-by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piston assemb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that includes a number of such mechanisms and evaluates their influence on the lubrication of a piston ring pack from a typical automotive gasoline engin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ch additional mechanisms are needed to give improved predictions of oil transport they highligh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everal of these mechanisms and help guide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