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进滚球法确定多支避雷针间保护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苗 《建筑电气》2007,26(8):42-44
多支避雷针间的保护范围受滚球半径、避雷针的45°保护角、针高及针间距离控制,提出用改进滚球法确定多支避雷针间保护范围的新方法。文中通过分析比较,指出现行滚球法由于没有考虑避雷针的45°保护角的影响,扩大了多支避雷针间的保护范围,存在安全漏洞,同时还存在不能充分利用多支避雷针间保护范围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王建华  赵丽新  范振明 《山西建筑》2010,36(30):183-184
基于滚球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基本方法,推导了单支独立避雷针和双支等高独立避雷针的安装高度和保护范围计算公式,算例表明,避雷针设计时,首先计算避雷针的安装高度和保护范围,然后再用作图法进行检验,这种设计过程符合一般的设计程序,为防雷设计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变电站构架避雷针结构的风振响应特点以及风振系数取值,以一座单跨和三跨构架避雷针结构为例,在结构表面脉动风场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风向和多场地类型的风振响应时程计算和风振系数分析。研究发现,构架避雷针结构的平面内外刚度相当,双向基频也基本一致,但由于平面外将承受较大的横梁荷载,故平面外风向是其最不利风向。尽管单跨和三跨结构的基频基本一致,但前者的共振效应较后者明显偏大,说明不能完全根据基频判断结构风振效应的大小,还应考虑各自模态的特点。根据结构设计原则和各响应的风振效应特点,应以弯矩而非传统的位移作为风振系数评价指标,由此所得结构风振系数在A类和B类场地均在2.0以上,已超过现行设计规程取值。研究结果为结构设计和规程修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变电站防雷接地好坏关系着整个变电站的安危,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目前部分变电站站内独立避雷针接地还存在很多问题,以某500 kV变电站站内独立避雷针接地存在的两个问题:避雷针接地与二次电缆沟距离太小、避雷针与道路距离太近为例,分析了变电站存在问题的危险性,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综合解决措施:将独立避雷针与主地网连接作为构架避雷针处理、二次电缆加装屏蔽保护、铺设砾石均压。通过计算、ATP-EMTP仿真等手段论证了解决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用滚球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修正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守君 《建筑电气》2005,24(2):26-32
针对屋面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中,经常遇到的滚球底部低于屋面的情况,论证了采用屋面作为基准面时,计算保护范围会超出避雷针实际有效保护范围,推导出若干判别式和计算公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简便、快捷的修正计算法。  相似文献   

6.
《建筑电气》1993年第三期,林维勇撰文“用滚球法确定建筑物防雷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下简称《林文》介绍了若干举例和计算式,但没有涉及三支避雷针的情况,而且四支等高避雷针若非矩形布置也要分解为三支避雷针来处理。本文试图说明三支等高或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作图方法,作为《林文》补充。工程设计中广泛采用作图法确  相似文献   

7.
避雷针设置不当造成的雷击事故事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信息化防雷中避雷针设计使用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提出应根据防雷性质,充分认识避雷针保护的二次效应对信息化设备的危害,有针对性地进行防雷保护,以确保信息化设备在避雷针保护中的雷电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避雷针的保护原理、避雷针的组成以及避雷针在我处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用改进滚球法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郑江  林苗 《建筑电气》2004,23(4):27-29
分析滚球法的缺陷,结合我国已经积累的丰富防雷经验,提出改进滚球法,取避雷针的保护角为45°,设定避雷针的引雷范围及保护范围为常数,并以此为基准,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在一定范围内,越高的建筑,越具有受雷击的可能性。在通常情况下,高层住宅楼都是安装有避雷针的,不会发生雷击事故。但是在下列情况下也会受到雷电的危害。 1.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一般是指对直击雷所能保护到的空间而言。从设计上讲,只要在它的保护范围以内,建筑物就可以不遭受直接雷击。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取决于建筑物的高度和体型,特别是避雷针本身的高度或避雷针装在建筑物上的总高度。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往往是通过计算得来的,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存在遭雷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输电线路杆塔架设后的引雷作用对配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的影响以制定相关防雷策略,以珠江三角洲某地区某500 kV输电线路周围雷电地闪数据为样本,分析线路架设前后地闪活动分布规律和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变化情况。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雷电先导下的主、配电线路电场分布情况进行仿真,最后形成结合输电线路周围雷电分布情况与主、配电线路在雷电先导下电场分布情况下,加强绝缘和避雷器安装范围的防雷策略,为输电线路周围配电线路的防雷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雷电定位系统可获取雷电流幅值、定位等信息,用于线路雷击故障定位,但至今缺乏实用的方法将雷击信息与线路雷击跳闸信息合理整合,实现雷击故障性质判定。为此,对不同杆塔接地电阻下线路反击耐雷水平及不同地线保护角和地面倾角下线路绕击临界雷电流分布区间进行量化,得到线路直击雷危险雷电流幅值分布区间,再以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所得雷击电流幅值与反击、绕击危险雷电流区间作比对的机制,建立线路雷击故障性质判别概率算法模型,形成一套完整的雷击故障性质判断方法,并基于此开发了线路雷击故障性质判断软件。经典型雷击跳闸线路的雷击性质判断验证,该方法能实现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性质的快速判定,判断结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云南高海拔地区雷电活动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云南省的雷电活动规律,结合雷电定位系统2005年—2008年的雷电监测数据,对整个云南省的落雷次数、雷暴日、落雷密度等雷电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雷电流幅值分布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采用IEEE推荐的表达式比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和概率密度曲线拟合效果比采用我国现行规程中推荐公式要好,规程推荐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在大于29 kA时比实际值大,而规程推荐的典型杆塔反击耐雷水平大于41 kA,这使得反击耐雷水平的设计趋于保守。根据电气几何模型的基本原理,对输电线路的绕击跳闸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实际雷电流幅值概率密度计算得到的绕击跳闸率将比规程推荐公式计算值大,当最大绕击雷电流达到80kA时,所有电压等级的绕击跳闸率将是规程计算绕击跳闸率的4倍以上,这与目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比设计值偏高的事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雷击故障是输电线路的主要故障,识别雷击故障原因能有效提高和改进输电线路的雷击可靠性水平。结合220kV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现场调查数据,采用雷电定位系统得到的雷电流参数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建立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仿真模型,分析了输电线路在不同雷电流下的跳闸性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雷电定位系统和电磁暂态仿真能有效判别线路故障的性质,为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某测试厂房上加装智能避雷系统,实现对先前采用的避雷带雷电防护系统的综合防雷改造,使厂房能对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雷电电磁脉冲、雷电过压侵入和反击电压侵入等雷电危害进行有效的防护。  相似文献   

16.
导电构架对雷击建筑物时室内磁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击建筑物时室内磁场分布的分析对雷电危害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导电构架对建筑物遭雷击时室内磁场分布的影响,介绍了数值仿真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应用建立的仿真程序分析导电构架结构、导体形状和尺寸及施工质量等因素对室内磁场分布的影响程度,发现磁场分布主要取于建筑物导电构架的结构,避雷针在建筑物顶部的安装位置和施工质量对磁场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建筑物防雷构架的设计和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架空输电线路的雷击感应电压计算是电力线路绝缘设计、采取防雷保护措施的基础计算。对雷击75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塔顶产生感应电压的暂态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电磁场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回击电流模型和线路耦合模型,精确地计算了感应电压值。计算结果表明,感应电压随时间变化非常快,所以在计算雷击塔顶的耐雷水平时,如果把感应电压以一个恒定值的方式计入,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应该考虑感应电压的暂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高耸建筑物如何降低雷击时10 kV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首先根据珠江三角洲某镇10 kV配电线路雷击故障点分布情况,统计出建筑密集的城市区雷击故障点数要明显少于郊区。其次,根据电气几何模型原理和雷电先导发展阶段的电场分析得出建筑物高度越高、上表面横截面积越大,建筑材料的介电常数越大建筑物对10 kV配电线路的屏蔽效果越好。最后,通过ANSYS仿真分析出无建筑时导线周边电场畸变比有建筑时严重的结论,进一步证明建筑物对10 kV配电线路遭受感应雷过电压具有屏蔽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原因机理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 kV配电网架空绝缘导线经常发生雷击断线事故,严重影响配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笔者结合海南地区某10 kV配电线路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及大量的理论分析计算,对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事故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提高线路绝缘水平和安装引弧跳线等预防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措施,现场运行表明,这些措施对预防绝缘导线断线事故的发生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时空聚类算法的地闪活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聚类算法的雷电地闪活动规律分析方法。利用广东佛山地区近十年的海量落雷数据,研究雷电地闪活动路线与地形地貌、河流、高程等的相关性,提取雷电地闪活动的典型发展通道。结果表明,地闪活动易发生在河流附近,与高程关系不明显,大部分雷击杆塔故障发生在雷电活跃主通道,为输电线路的差异化防雷、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