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打样发展到数字打样,从数码硬打样到数码软打样(即屏幕软打样),圣彩虹公司已走了10多年的路程。 我们的体会是数字打样要想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得好,必须保证色彩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并且不能超出传统打样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色彩管理软件的功能日渐强大,CTP技术、数码打样、屏幕软打样的应用,为现代色彩的准确传递和控制提供了重要途径。屏幕软打样技术作为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项新技术,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但是由于屏幕软打样需要专业的色彩测量工具,色彩测量软件等等限制因素,限制了屏幕软打样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将详细地介绍一套屏幕软打样的流程,分析屏幕软打样实验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引入了KODAK公司的彩色管理内核,在印刷行业和出版行业等领域中,进行了从扫描,屏幕校色互数码打样等全方位的彩色管理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在屏幕软打样和数码样样方面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下面笔者将在这里介绍方正屏幕软打样的调校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一、数码打样技术的发展水平随着数码打样应用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印刷行业用户正在受益于其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质的特性,同时业界对数码打样的应用深度和广度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是期望普通的商业合同打样,而且包括了版式打样、蓝纸打样、报纸打样、屏幕打样、远程打样,甚至是包装打样的全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刘华 《印刷技术》2008,(5):51-53
无论是传统的机械打样.还是新兴的数码打样,都需要消耗-定时间。尤其是现在,需要检查和签样的人员越来越多,如前端设计人员、印刷客户、印刷操作人员等,而且这些部门设在不同的地方。这时,软打样不仅非常理想,更是必不可少的。采用软打样技术不但再现灵活,直观方便,而且没有材料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用户认可度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采用屏幕软打样技术。  相似文献   

6.
《丝绸》2017,(4)
针对数码印花屏幕软打样的效果评价问题,为了得到数码印花屏幕软打样的效果与实物打印效果的色差,以及这个色差能否被人们接受,关系到可否用屏幕软打样来代替实物打印样品方式的问题。文章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来评价软打样的效果,通过客观评价确定屏幕软打样与实物打印样品间的色差,然后通过主观评价方法,评价屏幕软打样的色差是否可以被人们接受。将主客观评价方法结合在一起,证明了目前屏幕软打样的色差在人们可接受色差范围内,可以代替实物样品打样方式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彩色图像往往需要在不同印刷设备、媒体之间进行传递,但不同印刷设备、媒体的显色特性往往不同,这就需要依靠色彩管理系统,其基于ICC特性文件和一个标准的与设备无关的参考色空间PCS,如CIE Lab、CIE XYZ等色空间.目前,大家谈的最多的是如何在数码打样过程中采用ICC特性文件进行颜色匹配,却很少谈制版、印刷和屏幕软打样中的色彩管理实施方法.本文将介绍基于ICC特性文件的屏幕软打样和异地印刷机之间的色彩管理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Artios CAD是使用较为广泛的包装结构设计软件,具有包装结构设计、3D屏幕打样、快速排版、刀模设计、数字打样等功能,可以大幅提高包装设计公司的生产效率.客户和包装设计人员之间可以通过Adobe Illustrator、QuarkPress、Photoshop等通用软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印刷世界》2002,(4):15-16
在数字化印刷作业流程中,数码打样是一个技术关键,对推动数字化印刷作业流程的应用,满足用户的生产需要极其重要。数码打样尽管目前已经为广大印刷用户所关注,但由于其技术结构和生产方式与传统打样相比,有许多创新与不同之处,使用户对投资数码打样仍存有一定的疑虑。高术科技推出了倍受国内印刷行业广泛关注的BlackMagic数码打样系统。并对一些采用BlackMagic数码打样系统的代表性用户进行了跟踪服务和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交流,获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从事专业制版打样的北京天泽润公司总经理薛志明先生曾留学德国,专门从事印刷学习,…  相似文献   

10.
屏幕软打样与传统打样.数码打样这些硬打样方式不同,它没有具体的样张,客户或者操作者只是通过计算机屏幕获得打样的效果和信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ICC开发和推广的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开放式色彩管理技术.得到了软硬件开发商和相关行业的认可和大力推动。屏幕软打样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近两年相关展会上展出的屏幕软打样产品已经相当丰富。既有本地单机打样产品,也有远程网络打样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