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长钢9号1080m3高炉投产半年来的生产实践,分析了提高高炉产量、合理控制煤气流、稳定炉体热负荷、低燃料比操作、热风炉高风温烧炉等方面的工艺,认为高炉产量的提高可以采用多元化措施,并提出了炉体热负荷是一项重要的高炉操作制度等观点,对高炉稳定、低耗、长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首钢长钢9号高炉护炉实践进行了总结。护炉操作实践表明,通过采取优化装料制度、合理控制冶炼强度、增加含钛球团用量等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炉措施,稳定了冷却壁水温差,并很好地处理了高炉生产与炉缸安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4.
石钢炼铁厂1 080 m3高炉本体设计的主要特点是矮胖的炉型结构,适当加深了死铁层深度,"炭砖+陶瓷杯"复合炉底、炉缸结构,铁口区和风口区为组合砖耐材结构,炉体的关键部位使用了高性价比的低合金铸钢冷却壁,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和工业水相结合的炉体冷却系统。高炉投产以来,炉况稳定顺利,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设计目标值,这说明1 080 m3高炉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首钢长钢9号1 080 m~3高炉因环保停产,焖炉休风4 d 4 h 43 min,通过优化焖炉、开炉复风方案,合理控制高炉各项操作参数,4 d后高炉炉况安全稳定恢复到正常水平,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西钢4号高炉采用陶瓷杯炉缸、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串罐无料钟炉顶、矩型出铁场、炉前液压矮泥炮、液压开口机、嘉恒法炉渣粒化处理等新技术、新设备。通过科学精心的开炉准备和制定合理的开炉方案,在6天内,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0t/m3.d,开炉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佟岩 《河北冶金》2016,(8):42-46
唐山国丰钢铁公司的2座1 780 m~3高炉分别于2007年12月31日和2009年2月15日点火开炉,并迅速达产。针对近十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积累,详细分析了这2座高炉开炉、历次炉况波动、恢复过程与处理,提出了高炉操作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8号高炉于2022年4月7日大修开炉后,高炉利用系数与同级别高炉对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此,通过采取精细管理、优化四大操作制度、强化出铁组织等操作,使8号高炉的利用系数从3.306 t/(m3·d)提高至3.546 t/(m3·d),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雪生  焦刚 《山西冶金》2005,28(2):8-10
长钢8高炉(1080m3)采用陶瓷杯炉缸,3座改进霍戈文内燃式热风炉,串罐无料钟炉顶、矩形出铁厂,炉前液压矮炮、液压开口机、轮法炉渣粒化处理等一系列新设备、新工艺。通过科学精心的开炉准备和制定合理的全焦开炉方案,在7d内,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0t/(m3·d),开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雪生  焦刚 《炼铁》2005,24(6):48-50
长钢8号高炉(1080m^3)采用陶瓷杯炉缸、3座改进型内燃式热风炉、串罐无料钟炉顶、矩形出铁场、炉前液压矮炮、液压开口机、轮法炉渣粒化处理等一系列新设备、新工艺。通过科学精心的开炉准备和制定合理的全焦开炉方案,在7天内,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0,开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宝钢4号高炉投产1年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仁良  陶卫忠 《钢铁》2007,42(3):5-9
为持续改进大型高炉炼铁技术,依据4号高炉投产1年来的生产实践,分析了提高高炉产量、稳定炉体热负荷、低燃料比操作、热风炉高风温烧炉等方面的工艺,认为高炉产量的提高可以采用多元化措施,并提出了炉体热负荷是一项重要的高炉操作制度等观点,对大型高炉稳定、低耗、长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宝钢3号高炉长寿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钢3号高炉稳定运行了14年,创造了多项宝钢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纪录,其在长寿维护技术方面的经验是:合理的冷却系统设计;确保入炉原燃料质量合格,严格控制碱金属和Zn的入炉量;操作上保持炉况稳定顺行、避免煤气流的急剧变化;保持足够的冷却强度、改善并稳定水质;采取安装微型冷却器、人工造壁、压浆、喷补、更换冷却壁等措施,同时强化炉底炉缸以及铁口的维护,保证铁口深度,确保侧壁温度安全受控,从而有效保证高炉顺行、长寿。  相似文献   

13.
杨桂生  全红 《云南冶金》2009,38(1):43-45
对某厂一座2000m^3炉况失常情况,分析研究了该炉炉况失常的过程、原因及对炉况处理达到正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刘振均  金觉森 《炼铁》1997,16(6):21-23
经过烘炉,装料和料面测量等准备工作后,宝钢1号高炉第二代炉役于1997年5月25日顺利开炉。开炉后,高炉炉况顺利稳定,第15天(6月9日)日产量达8116t,高炉利用系数达2.01,开炉后第一个月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宝钢高炉历次开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保国  焦刚 《山西冶金》2005,28(2):11-11,41
长钢炼铁厂7号高炉(300m^3)第二代炉役投产后,高炉炉底、炉基温度逐步升高。严重制约了高炉的强化冶炼生产。2004年9月底,利用中修机会,采取了在炉底钻孔安装冷却水管措施后,炉底、炉基温度大幅度下降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马钢四铁厂2号高炉开炉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师卿  丁晖 《炼铁》2004,23(4):18-21
马钢四铁厂2号高炉通过开炉前的认真准备,加强人员培训,选择合适开炉料和送风参数以及送风后尽快降硅、合理调整煤气流等一系列措施,高炉开炉后生产水平快速上升,实现了开炉15天达产,第二个月高炉利用系数达2.238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首秦1号高炉降低燃料比和提高喷煤比的工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秦1号高炉的技术装备、工艺水平、自动控制和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新技术都达到了较高水平。高炉达到设计指标后,在原燃料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采用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解决了高炉单系统流程给生产带来的新问题,使得新技术、新装备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生产综合指标不断提高。实现燃料比低于492 kg/t,煤比高于180kg/t,在国内同类高炉中位于领先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长钢8号高炉如何确定残铁口位置的经过,同时对放残铁的效果作了简要说明,为公司在日后的停炉放残铁工作方面积攒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曹锋 《中国冶金》2006,16(7):6-9
首钢1号高炉由于采取了改善原燃料条件、优化高炉操作、提高风温、富氧喷煤等措施,使得煤比大幅度提升、焦比显著下降。2005年11月,1号高炉煤比提高到136kg/t、平均焦比降低到322k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