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艺技术研究及节水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采用同等产量节水和同等水量增产的计算方法,主要对我省农田覆盖(包括地膜和秸秆)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和投入产出做了详细的分析;对生物节水技术、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并在采取工程节水措施的基础上对我省农艺技术节水增产潜力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紧、抓好"。喷、微灌是一种具有节水、增产、节地、省工等优点的先进节水高效灌溉技术。30多年来全县节水灌溉——喷、微灌发展经历了起起伏伏三个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以我县发展喷、微灌技术的经验及教训,吸取了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宝贵的经验,并对今后灌喷、微灌技术的发展提出需要认真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喷微灌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时宏  李久生  李光永 《中国水利》2012,(2):66-66,68,70
喷微灌技术发展现状1.喷微灌区域分布及模式喷微灌(微喷灌、滴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陆目前喷微灌面积分别达到266.67万hm2和120万hm2,分别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8%和2.1%,占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的12.5%和5.6%.  相似文献   

4.
喷微灌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我国南方多雨区要不要发展喷微灌、如何发展,对此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结合南方多雨区自然社会条件和农业发展特点,对喷微灌的定位、发展条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从政策、技术方面及建设、运行管理上提出了对策建议。南方多雨区已具备大力发展喷微灌的主客观条件,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明晰政府和农户的权利,以经济效益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落脚点,推动喷微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以其省水、省工、省地、增产,易于实现自动化灌水等优点,在我省得到不断应用和推广。 1 因地制宜,推广喷、微灌技术 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但任何一项节水灌溉技术都有其适用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地下滴灌技术由于在灌溉过程中几乎没有水分蒸发损失,而且对土壤结构破坏轻,节水增产效果明显,便于农田作业和管理,特别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干旱、高温、风大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桐乡市喷微灌技术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微灌技术是一项集节水、省肥、保土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高效农业节水技术。结合桐乡市实际,重点阐述喷微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并提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匮乏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缓解这一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特别是狠抓占用水总量80%以上的农业节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逐步实现科学用水、高效用水是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多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步提高,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农业灌溉技术也不断改进。我省的节水灌溉事业由简易原始的传统粗放灌溉,经历了渠道(垄沟)防渗、低压管道输水浇地到喷滴微灌直接浇作物的3次较大进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一、发展历程我省开发利用地下水,打井灌溉具有悠久的历…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是黑龙江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实现我省制定的粮食翻两番,由一个黑龙江变成两个黑龙江,就必须围绕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技术,而发展喷灌更适合我省的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喷微灌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实现了由浇地向浇作物、适时适量科学灌溉的转变,对灌溉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喷微灌工程效益,山西省临汾市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组建了以村灌溉服务组织、乡水管站、抗旱服务队等为主体的专业化灌溉服务组织,实行经管理,科学化灌溉,企业化经营,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节水灌溉是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省应以推广常规节水灌溉技术为主,适当发展喷灌、微灌面积。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很多,试验研究成果亦很多。笔者仅从提高用水管理水平的春小麦灌溉制度进行论述,并建议在武威市推广,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节水增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节水灌溉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鉴于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我国十分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适合我国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田间地面节水灌溉和简易节水灌溉等。我国目前正在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预先作好充分论证,严格掌握标准;与农业增产技术结合,开发多种水资源;选择优质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王朝勇  周芸  耿琳 《中国水利》2005,(11):23-24
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灌水次数少,建设一套节水灌溉系统加上运行维护管理费用经济效益往往难以体现,但若不建,干旱又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经过节水示范区建设研究认为,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适宜建立移动式的节水灌溉系统,适宜建设联合运用的小型水利工程及中低压喷灌、移动式机喷、大流道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水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华北平原地区旱作大田作物田间灌溉方式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地面灌水方法存在着蒸发量大、深层渗漏多,水分利用效率低,田间灌水均匀度差等问题。为了提高旱作大田的水分利用效率,提出一种新的灌溉新技术——旱作膜袋灌,实现适时适量精细控制灌溉。通过试验研究,膜袋灌能够较好地提高大田作物的田间水分利用效率,避免沟灌、畦灌等传统地面灌水方法存在的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同时也能够解决滴灌、微润灌、喷灌等灌水方法易堵塞、系统复杂、田间工程量大和经济成本高等问题,对现代的高效节水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奕永庆 《中国水利》2005,(15):41-43
余姚市推广水稻薄露灌溉技术,累计面积38万hm2,节水4亿m3,获"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案例大赛"优秀案例称号.通过实践,"经济型喷滴灌"新思路采用PE塑管代替钢管、河网代替主管道、缩小灌区单元、水泵机组移动等措施,降低造价50%以上;科学利用不同水源,促进了绿色食品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机埠转制"、人员奖励、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等多种措施,使放水员、水利技术员、农技员及广大农户提高了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滴、喷、沟灌以及非充分供水和河井双灌区利用涝年汛期弃水,通过引洪灌溉补充地下水等节水措施的推进,都因分户经营土地少又分散而受阻。先将各户分散土地分户集中连片,就有条件把机开沟的沟灌推开,使现有畦灌区的节水增产效益大幅提升,同时使引洪灌溉补充地下水、非充分供水都变得可行。  相似文献   

16.
张罡  孙军 《中国水利》2011,(15):28-30
以淄博市典型的大田喷灌、果树微灌、蔬菜滴灌工程为对象,与传统地面畦灌进行了对比试验。对已建节水灌溉工程经济效益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到了与试验结果类似的结论。山区、丘陵区喷灌工程的节水效果、增产效果及节电效果都明显优于平原区,表明喷灌工程在山区、丘陵区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次样条两次插值叠加法并结合单喷头水量分布可计算得到多喷头组合水量分布。为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及探究变间距条件下喷灌均匀度的变化情况,通过田间试验,得到ZY-2型单喷头水量分布及多喷头18 m×18 m组合形式下水量分布,计算了喷灌均匀度。利用MATLAB软件构建了喷头组合条件下水量分布的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出不同组合模式下水量分布和组合喷灌均匀度。结果表明:模拟与实测喷灌水深的相对误差(R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8.49%和3.17 mm,组合喷灌均匀度的相对误差为1.85%,表明构建的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不同喷头组合条件下的水量分布和组合均匀度; ZY-2型喷头在正方形21 m×21 m布置形式下,喷灌均匀度达到最高(0.873);在变喷头间距和变支管间距两种矩形布置时,喷灌均匀度整体上随着支管间距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喷头间距增加时喷灌均匀度降低的幅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喷头布置形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节水灌溉的工程措施与技术方法很多,包括渠道防渗措施,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滴灌,地下渗灌等,其方案优选应从自然因素,经济,管理,运行等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其方法较多。文章阐述了模糊聚类模型在节水灌溉方案优选中的作用,并以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现代灌溉水肥精量调控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15年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瞄准现代灌溉农业集约化和精量化发展目标,重点围绕不同生态区域、不同尺度农田的水肥施用与多过程综合调控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开展了现代灌溉水肥精量调控研究,取得了系列化的成果:考虑土壤空间变异和层状质地对水肥分布的影响,改进了微灌系统的设计方法;在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等不同气候区,选取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等典型作物,全面考虑水力学参数、土壤水肥动态和淋失、环境参数以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因素对微灌均匀系数的响应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微灌均匀系数分区标准;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变量灌溉理论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发展了适用于缺水地区的非充分变量灌溉理论;从系统安全、环境安全和水肥高效利用出发,揭示了再生水滴灌对系统性能和环境的影响机制,定量评价了再生水中养分的有效性;研发了低压高均匀灌水器、多功能系列喷头和智能灌溉施肥机等装置,实现了灌水施肥性能的提升;形成了区域化的喷、微灌水肥高效利用模式。上述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农田水肥利用率、推动喷、微灌理论和技术进步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