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明亮  黄辉  肖星  李浩瀚 《给水排水》2021,47(5):107-11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山地休闲度假区的给水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综合考虑给水水源、近远期规划、消防安全、经济等方面,探讨了这类山地休闲度假区的给水系统设计思路,并提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任楼煤矿生产用水水源紧缺的现状,分析地下水资源系统构成,提出了涌水量减少的原因和解决生产用水的途径及开发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并研究了塌陷区地表水源的水质、水量、水压问题,通过分析,论述矿井生产用水水源的可行性,为矿井未来发展提供可靠的后备水源.  相似文献   

3.
料场的规划与开采直接影响土坝的建设进度与质量,料场规划对于土坝施工非常关键,一个规划好的料场开采多快好省便于施工作业面的展开,料场的开采施工方法更是料场规划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全面介绍了系统工程目标规划的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头市多水源的优化配水通用模型,提出了2010年P=75%条件下的多水源的优化配水方案,为包头市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典型的缺水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的社会问题,城市回用水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首先从水质的角度,将中水、雨水与饮用水进行比较,再结合其作为城市杂用水、农业灌溉水、工业冷却水等水资源利用形式的不同水质要求,探讨了中水和雨水这类低水质非常规用水的回用可行性;再从水量的角度,通过计算城市可替代回用水量(Q_t)、可回用中水量(Q_z)和可回用雨水量(Q_y),以及实际回用雨水量(Q_(y1))、实际回用中水量(Q_(z1))和实际回收水量(Q_(avail1)),分析了中国几个典型缺水城市回用水在城市用水中的供需关系。结果表明:城市中水和雨水等回用水对城市各类非接触用水有着非常好的替代作用,目前城市对回用水的需求量远高于回用水供应量,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最后分析中水和雨水的利用前景及城市用水趋势,结合现阶段城市雨污水收集发展现状,提出对应的雨污水资源化、经济化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遇到偏枯年份及枯水年份,仅靠岗南、黄壁庄两水库供水难以满足河段的补水要求。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和再生水源,采用多水源联合补水,是维持滹沱河综合治理段水环境健康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形成多种水源供水格局.如何在这种格局下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受水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有效的手段应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依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市场.  相似文献   

8.
对复杂多变的城市地下供水管网进行网络建模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和GIS技术,研究了爆管事故发生后如何快速准确地制定最佳的关阀方案,以便指导抢修工作的顺利开展。这种结合实际管网现状,建立和分析网络逻辑模型,以事故点出发,按照一定的法则,寻求优化方法,并制定最优化实施方案的算法,也可推广到其他管道、线路管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哈尔滨市目前以水库水源为主水源,松花江水源和深井地下水源互补联合供水的格局,探讨了多水源水量切换、水量分配与配送策略的判断规则、处理事故的动作步骤等。基于上述方法成功进行了数次因输配水管道故障、电力系统故障而必须进行水源水量切换的调度应急方案的实践,保障了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水源水中藻的危害与饮用水除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饮用水源水中藻类污染的危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农业退水大量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给饮用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干扰,影响水厂供水的水量和水质,其表现包括:(1)影响水处理过程正常运行。藻类及其分泌  相似文献   

11.
受污染水源的生物预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玻璃总厂的受污染水源经过厌氧-缺氧-好氧预处理后,再经混凝沉淀、过滤,COD值由30~90mg/L降为10~25mg/L,去除率为67~73%,达到Ⅳ类水体标准.浑浊度由35~90度降为0.5~3度,达到自来水标准.对氨氮去除亦有一定的作用,进水氨氮为0.85mg/L,好氧池氨氮为0.25mg/L,去除率为70%.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京市复杂供水系统多水源联合调配与管理,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规划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控下,充分考虑水行政主管部门调配管理目标与约束,绘制了基于水源-工程-单位(水管系统)-用户的多维嵌套北京市供水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了北京市多水源联合调度模拟模型,实现了用水管控、水源配置、水量调度统筹的多水源联合调度。计算结果表明:2019年全市用水管控39.6亿m~3,考虑输水损失和干流补水后,由本地新水供水20.3亿m~3,利用再生水11.5亿m~3,调用南水北调水9.7亿m~3;在现状工程条件下,为满足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和城区重点区域河湖基本生态需求,可充分调配南水北调水约9~10亿m~3;通过加大调水可进一步恢复本地水源储备和改善河湖生态环境。研究成果可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日常水量调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07)实施至今,对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待商榷。针对该规范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相关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关中地区的供水水厂为对象,充分考虑再生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引汉济渭水等多水源联合调度,构建了引汉济渭受水区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进行了长系列供需平衡优化分析,并分析了不同调蓄水库组合参与调度对各水厂供需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调蓄水库与水资源优化调度协同进行时,调蓄水库的库容较位置的作用更大,可使弃水率大幅降低,供水保证率增大、最小供需比增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江河水、水库水和地下水3种水源中哪种更适合作为广西城市供水水源的问题,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城市供水水源的调查,从水资源量、水源水质、投资运行成本和城市供水安全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基本结论是江河水更适合作为广西有条件的中心城市的城市供水主要水源。指出在广西城市供水中坚持和维护以江河水源为主,其他水源为辅的格局,对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更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我国城市不断发展,城市供水日趋严峻的形势,通过对饮用水源污染与更新处理工艺的回顾,提出了饮用水水质标准与水源水质相关的观念,优质饮用水水质净化的概念,建设采取节约用水、开发水源、保护好饮用水源、强化水处理工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增长、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多重影响下,城市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多水源供水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主要途径。本文建立了城市多水源供水优化模型,以澳大利亚墨尔本为例,针对不同气候和需水情景研究了海水淡化与外调水在城市供水系统的配置问题。结果显示,两种水源均能够提升需水临界点、提高供水可靠性,实现增强供水系统安全性的目标。正常气候条件下,两种水源对供水系统改善效果近似,考虑供水成本,应优先采用外调水水源;干旱气候条件下,稳定可靠的海水淡化水源优于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外调水水源,但成本较高。增加供水水源、实施需求管理是保障城市供水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城市供水多水源的配置应综合考虑供水可靠性与供水成本。  相似文献   

18.
刘影 《给水排水》2021,47(1):17-23
澳门石排湾水厂建设总规模20万m3/d,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工程13万m3/d.原水水质综合考虑西江水以及珠海、澳门两地水库水的水质特征,出厂水质目标优于澳门饮用水水质标准.水处理采用脉冲澄清、脉冲吸附和砂滤相结合的工艺,该工艺对溴化物含量高、季节性高藻低浊、氨氮和有机污染物波动大的微污染原水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粉末活性...  相似文献   

19.
含跨区域调水的多水源水库群系统调度决策中需协调保障供水效益与降低供水成本的多目标矛盾,在综合考虑本地水资源与外调水资源供水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引调水成本的相对高低提出供水成本递增的多情景分层优化模型,以降低系统总缺水率为优化目标、限定外调水量为约束条件,分情景求解多水源联合供水方案并分析目标间矛盾关系。以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江苏段及洪泽湖、骆马湖为研究对象的水资源系统调度为应用实例,计算结果表明:(1)两湖的本地水资源能满足平水及以上年型的用户用水需求;(2)当洪泽湖遭遇偏平及以上量级来水,且相对骆马湖来水丰沛时,启用洪泽湖向骆马湖调水可降低公共用户及骆马湖周边用户缺水量;(3)在现行协议供水量条件下,引调江水可解决洪泽湖、骆马湖枯水年型组合下的缺水问题;(4)多年平均条件下,引调0.6倍协议引江水量是均衡考虑降低系统缺水及引江水成本的折中方案。模型可为跨区域调水系统中多种水资源工程水量联合调度决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珠海市多水源供水体系下存在的水源水质问题,特别是藻类问题,采用单因子分析法评价2016—2019年珠海市4座典型水库的数项水质指标,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水库水中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双变量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10项水质指标与藻密度间的相关性。基于对水质数据的分析发现:珠海市水源水存在较为突出的高藻密度及高嗅味问题,其中,藻密度从春季开始普遍出现上升,而嗅味物质的质量浓度则秋冬季达到峰值,二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水库藻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影响嗅味物质产生的主要因素有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浊度;控制水库水体的氨氮和有机物含量可以有效减少藻类数量,改善嗅味物质的产生。建立的拟合优度较高的回归模型可以用于初步预测水库水质。通过点、面源污染的控制,调节水库水体流态,结合臭氧活性炭、紫外高级氧化等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珠海市水源水存在的高藻及嗅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