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通过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认识误区并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归化和异化在中国文学翻译中的未来走向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2.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取向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不同的译者,由于文化取向的不同对同一作品往往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与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其翻译中分别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和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策略.它们相辅相成.译者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种策略,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鉴于目前翻译界对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方法所发生的论争,详细解析了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异化与归化,并且从实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二者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旨在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出色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涉及语际翻译的种种理念和策略都可以"异化"与"归化"为分野,这种分野体现译者潜在的文化取向.如果译者操作失度,必然出现并不鲜见的失之偏颇的译作.只有把握主体,参照客体,兼顾源语与译入语文化,辅之相应翻译法,方可调适两难境界,达至真正的"化境".  相似文献   

6.
关于“归化与异化”的问题,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翻译策略的选择与目的语文化地位、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功能、读者群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归化”与“异化”各有其长,二者在翻译中应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所以,对“归化”与“异化”的运用,应把握好“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归化与异化”的问题,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翻译策略的选择与目的语文化地位、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功能、读者群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归化”与“异化”各有其长,二者在翻译中应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所以,对“归化”与“异化”的运用,应把握好“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 Verschueren 的语言顺应论,动态顺应是翻译策略,直译、意译、归化、异化都是动态顺应过程中主动顺应或被动顺应时表现出的一些具体方法。汉语称谓语的翻译是译者动态顺应译语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从而实现翻译目的的一个过程。因此,分析比较《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两个英文全译本中对称谓语的翻译,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是否顺应译语文化并能实现译者的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9.
翻译中跨文化因素是令译者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从归化与异化的内涵出发,针对当前对待归化与异化翻译法中出现一些偏激现象,以翻译实例为论证,提出应将归化与异化结合起来灵活使用,从而解决跨文化因素的翻译困难.  相似文献   

10.
从跨文化翻译层面,例析《板桥家书》英译本中译者对中国文化特有元素、中国传统节日元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元素及寓言典故元素等的翻译处理策略,鉴评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翻译的传真与失真,探讨了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实施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翻译过程中文化移植的模式或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即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异化各有其长处和不足,在具体翻译过程中,不能永远遵循一种原则或采用一种方法,应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结合翻译目的,灵活地运用归化、异化策略,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林纾是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其翻译代表作《巴黎茶花女遗事》一出版即大受欢迎。译者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在语言形式、写作手法和伦理价值观等方面都着力向目的语文化和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遵守目的语文化伦理价值观。归化式翻译增强了该译作在译语文化中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翻译理论对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这两对矛盾缺乏解释力,也无法为译者在翻译技巧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社会符号学和语用学介入翻译领域,形成了社会符号学翻译观和语用翻译观。作为两种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它们虽然提法不同,但在本质上却有一致性:译者可以跳出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的束缚,通过各种可行途径达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目的,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介绍文化意象的概念,成因,并结合具体译例,探讨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以及两种方法互惠互补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认知翻译模式沿袭了神经网络中的激活扩散模式,集翻译策略与具体的翻译战术为一体。认知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包括与译出语表达习惯相适应的关联理论、与译入语表达习惯相吻合的顺应理论。前者适用于翻译过程,后者适用于翻译结果。认知框架下最具代表性的翻译方法为归化和异化。归化即译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认知该语种所限定的语境下衍生的各种思想和感情,并顺应译入语的表达方式生成译本。异化则是译者从作者出发解读相关思想和感情,保留译出语的表达特色。金融领域的英汉翻译涉及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文化是认知的结果,因此可将认知翻译模式运用其中。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往往是一个令译者感到棘手的问题。为此特结合实例,就翻译中两种不同手段——异化和归化进行探讨,发现两种方法均有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于是认为在跨文化翻译中,应使两者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以取得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这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以此就归化和异化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要求译者在忠于原作者和忠于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传达便是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理想的翻译还要表达原文的言外意义,包括文化效应,而文化效应的终点便是读者。因而,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分析,指出这两种策略的运用以及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均应以读者为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9.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外宣翻译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宣翻译中应根据文稿内容,调整归化和异化策略的使用.在进行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重大策略问题的对外宣传翻译工作时,应坚持使用归化策略;在从事民俗、风情和文化等主题的翻译中,需注重异化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就单个译本而言,异化和归化都不可能是唯一的翻译策略,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各显优势.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灵活运用了异化和归化的手法,探讨了扬译本采用归化译法的场合和条件,并对有关例句进行了分析和归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