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缓解主要固体矿床大中型矿山资源危机现状,从2004年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危机矿山筛查立项工作,鹤岗煤矿资源接替勘查是黑龙江省获得首批立项的两个项目之一。地质人员用钻探和二维地震方法,对黑龙江鹤岗矿区深部进行详细勘测,探明鹤岗矿区深部及群英山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适合发展煤焦化产业。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加速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了煤炭焦化-能源-化学产品深加工方案,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3.
苏循新  汪立新 《煤炭技术》2012,31(7):123-125
通过对黑河市黑宝山-木耳气煤田木耳气区煤炭资源开发有利条件的叙述,预测了此区建设大型矿井的可能性及其重要经济意义,并由此得出结论:地质资料既是一切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石,更是一种资源,使资源优势科学地转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现状和远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炜 《煤》2007,16(5):44-45
以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组织完成的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为基础,论述了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现状与前景。通过对地域分布、埋深、煤类等方面因素具体分析后认为,近期可供进一步找煤、普查的工作对象仅占6.4%;煤炭资源赋存比较丰富的省(区)潜力较大,而煤炭资源较缺地区则潜力甚小,南方经济发达的省(区)基本无找煤普查前景。为中国在21世纪进行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研究提供了资源依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及振兴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汝根 《中国矿业》2007,16(9):30-32
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对煤炭资源具有很强依赖性的这四个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着重分析了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的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6.
摘要: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基础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矿产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较早,但由于侧重点不同,对于受环境影响的煤炭资源承载力研究非常薄弱。本文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的丰富性、广泛性、不均衡性,利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全国煤炭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指标评价标准,运用了本底、状态评价技术方法,进行煤炭资源承载本底、状态评价,在完成承载本底与承载状态评价的基础上,开展本底、状态联合评价即煤炭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得出,我国煤炭资源承载本底多处于Ⅲ级(中)区,Pro(资源可利用占比)指数介于[0.4%,3%)之间,其中云南省Pro指数为1.85%、甘肃省Pro指数为1.77%、四川省Pro指数为0.68%,全国区域煤炭资源自然禀赋好,储量丰富;承载状态多处于Ⅱ级(均衡)区,MDI(矿业开发指数)指数介于50≤MDI<75,其中辽宁MDI指数为68.29、山西MDI指数为62.72、云南MDI指数为60.21,当前经济技术下,全国区域煤炭资源较适宜开发利用;承载能力多处于IV级(较小)区,表明我国煤炭资源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较低,个别省份应尽快完成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7.
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基础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矿产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较早,但由于侧重点不同,对于受环境影响的煤炭资源承载力研究非常薄弱。本文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的丰富性、广泛性、不均衡性,利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中国煤炭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指标评价标准,运用了本底、状态评价技术方法,进行煤炭资源承载本底、状态评价,在完成承载本底与承载状态评价的基础上,开展本底、状态联合评价,即煤炭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得出,我国煤炭资源承载本底多处于Ⅲ级(中)区,Pro(资源可利用占比)指数介于[0.4%,3%)之间,其中,云南省Pro指数为1.85%、甘肃省Pro指数为1.77%、四川省Pro指数为0.68%,全国区域煤炭资源自然禀赋好,储量丰富;承载状态多处于Ⅱ级(均衡)区,MDI(矿业开发指数)指数介于50≤MDI<75之间,其中,青海省MDI指数为68.29、陕西省MDI指数为62.72、辽宁省MDI指数为60.21,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全国区域煤炭资源较适宜开发利用;承载能力多处于Ⅳ级(较小)区,表明我国煤炭资源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较低,个别省份应尽快完...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永陇矿区绿色煤炭资源开发潜力,根据区域沉积环境演化规律及聚煤特征、控煤因素的分析研究,结合二维地震及钻孔资料成果分析,认为永陇矿区在已有矿权外,还赋存有丰富的绿色煤炭资源,仍具有勘探及开发潜力。分析认为,预测矿权空白区埋深小于1 000 m的潜力资源约3亿t,埋深在1 000~1 200 m范围内资源量约2亿t。鉴于矿区煤层厚度及分布变化较复杂,建议进一步对预测的埋藏深度小于1 000 m的潜力区域进行地质勘查,详细查明资源赋存特征,可为永陇矿区开发规划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毓峰 《煤》2009,18(6):59-61,66
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全方位、多视角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研究我国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做出评价,为该城市采取有效措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开采,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的浅部煤炭资源基本殆尽,而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受制于环境、水资源和交通运输等条件制约,我国煤炭资源可持续供给形势严峻。从研究我国煤炭资源"井"字形分布的地质条件入手,总结了资源分区特点;分析了现今煤炭资源勘查与开发现状;对制约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的约束条件和新形势下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的不断深入,煤矿采空区大量出现。采空区对地面工程建设,特别是公路工程建设影响巨大,采空区的存在严重威胁公路工程施工和使用安全。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公路工程勘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些调查资料的分析和整理,不仅可以了解工程的地质背景,而且可以为工程勘察和施工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工程勘察质量节约勘察成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贵州织纳煤田五轮山矿区的地质背景、煤储层特征以及煤层气资源与分布情况,通过初步调查发现,贵州织纳煤田五轮山矿区煤层气基本地质条件与晋城地区具有一定可比性,这为形成我国新的高煤级煤煤层气开发基地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煤矿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区环境污染的地质调查包括矿区原生地质环境调查、矿区水土污染地质调查、煤矿区大气污染地质调查、地质灾害等地质调查。煤矿环境污染源资源化利用地质评价主要有:矿井水资源化利用评价,煤矸石资源化利用评价,矿井瓦斯资源化利用评价,地表移动区资源化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14.
煤炭精准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亮  张平松 《煤炭学报》2019,44(8):2277-2284
我国绿色煤炭资源量有限,实施煤炭精准智能开采是未来绿色采矿的必由之路,其中地质保障技术体系是重要的基础。从煤炭开采基础地质及其勘探、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地质钻探和矿井地质信息技术平台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矿井地质保障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煤炭精准智能开采模式下矿井地质保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平台,采用地质调查、钻探、物探、化探、GIS等多种地学参数信息,构筑基于天空、地面、井孔、地下、采煤工作面、长钻孔等全空间、全方位地质动态模型的保障技术体系,为煤炭精准智能开采提供所需的透明地质条件;研发三维和四维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新方法、新技术,研制震、电、磁、核、声、光等物理参数主、被动源综合探测与成像智能化仪器设备,实现对开采地质条件的精准判识;发展由探测到监测,以及与掘进机械、采煤机械等一体化的监控预报识别体系,对影响开采的多灾源地质因素进行智能预测及监控,不断建设和完善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保障技术体系;结合移动智能终端APP,逐步完成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井下图、景、物、人、设备等人机共享共管,实现高度信息化和智慧化,切实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通过进一步加强高素质复合型地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展大尺度模拟实验和技术攻关,做到创新发展和技术引领,着力推进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肖进 《煤炭技术》2012,31(1):162-164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会扰动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形成矿山地质灾害,污染矿区环境。文章以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开发频度比较大的川东重镇达州为实例,调查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区评价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类研究防治措施,为川东地区煤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以煤田地质勘探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分析总结了榆神府矿区与保水采煤相关的工程条件特点,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不同荛叶质区保水采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常天印  郭爱军 《中州煤炭》2018,(5):107-110,116
为了保证长命村煤炭资源达到普查勘查程度,在总结分析前期勘查地质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成果,研究了勘查区含煤地层的岩性特征、煤层特征及地质构造等,并对勘查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根据现行勘查规范,结合勘查区具体地质条件,按主采2号、11号煤层型别,确定勘查类型为Ⅱ类Ⅰ型,以基本线距1 500 m×1 500 m网度布置了工程,估算了推断的资源量,经济合理地达到普查地质勘查程度,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宁超  杨振宁 《煤》2011,20(2)
文章通过对陕渑煤田区域地质和煤层发育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区内二1煤层聚煤特征、厚度变化规律和影响二1煤层聚煤特征及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聚煤环境和后期构造形变。该研究对区域煤炭资源预测评价及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研究是煤地质学领域的关注热点和前沿方向,对于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系统梳理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现状,促进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综合调查利用,拓展传统煤炭地质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系统收集梳理相关地质资料、采样测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讨总结提出了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概念,总结了我国煤中镓、锗、锂等主要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并且从物源条件、沉积环境以及后期构造热演化等条件入手,分析了我国煤中镓、锗、锂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受成煤期沉积背景、构造条件等限制,我国煤中锂、镓富集区主要分布在华北石炭—二叠纪和华南二叠纪两个成煤期,煤中锗主要分布在东北早白垩纪和滇西新近纪成煤期,含煤盆地物源和区域性断裂的控制使煤中锗、镓、锂金属元素呈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当前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前沿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要重点加强煤中金属元素测试技术和富集成矿机理的研究,对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永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地面塌陷严重,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发现,地质环境问题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地面塌陷及其伴生地裂缝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对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实施人工湖、人工岛及土地平整治理措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服务于日月湖规划和旅游发展,推动了资源枯竭的产业转型,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