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型捣固焦炉机侧烟尘具有温度高、成分复杂、瞬时产生量大的特点,机侧烟尘的出现,不仅威胁着捣固焦炉运行安全,而且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因此,简述了大型捣固焦炉机侧烟尘产生源,分析了大型捣固焦炉机侧烟尘原有治理措施的不足,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大型捣固焦炉机侧烟尘新措施,并对大型捣固焦炉机侧烟尘治理新措施的应用前后效果进行了对比。大型捣固焦炉机侧烟尘治理新措施应用后,烟尘污染物含量显著减少。表明新措施较为适合大型捣固焦炉机侧烟尘治理。  相似文献   

2.
龚俊库 《煤化工》2013,41(4):13-15
详细介绍了国内已经投产的对捣固焦炉的炉顶装煤烟尘和机侧炉头装煤烟尘进行控制的工艺方法,探讨了其他可能采用的装煤烟尘治理方法及其实施的可能性。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指出了捣固焦炉装煤烟尘治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焦炉烟尘治理一直是焦化企业面临的主要环保问题之一。结合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开展的焦炉装煤炉头烟尘治理和消烟车技术改造工作,对技术改造的详细方案和技改后的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其他企业焦炉烟尘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捣固焦炉装煤和推焦烟尘的产生特点,分别采用不同技术进行治理,将工艺装备硬件和焦炉集气管压力模糊控制技术相结合,对装煤烟尘进行捕集,污染物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文全 《河北化工》2009,32(5):42-44
简述了焦炉烟尘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治理改造中相继推广的新技术,分析了焦炉烟尘治理改造成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7m焦炉烟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焦炉装煤过程、出焦过程烟尘的治理对策,同时对现有部分设施进行改造,使烟尘治理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新泰正大6.78 m捣固焦炉项目采用的焦炉装煤烟尘治理技术。根据环保要求,捣固焦炉需增加机侧除尘,提出了机侧烟尘治理的新方向,将机侧推焦与装煤合并为一个除尘系统,统一治理机侧炉门外逸烟尘。  相似文献   

8.
张庆梅 《山西化工》2002,22(3):51-52
介绍了国内外焦炉烟尘治理的概况,论述了4.3m焦炉消烟除尘车的结构特点和设备组成。  相似文献   

9.
邯钢5、6号焦炉的烟尘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邯钢5、6号焦炉烟尘的治理工艺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软件特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捣固焦炉的几种除尘方式,重点阐述了以燃烧、强制混合吸附为主,滤袋喷涂保护为辅的装煤烟尘治理工艺。该除尘工艺已成功地应用于5.5m捣固焦炉的烟尘治理,工艺中还应用了混合吸附、单向溢流回喷等多项新技术,解决了以往捣固焦炉装煤烟尘粘结滤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炭黑的分散性以及在烧结矿生产中代替焦粉的可行性 ,指出了炭黑利用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炭黑对一氧化氮的吸附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卫东  谢广录  徐宾  宋在乐  于娟  章明川 《化工学报》2006,57(10):2337-2342
在管式炉石英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程序升温条件下炭黑与NO反应的规律,主要研究了不同NO浓度、温度条件下不同炭黑、反应气中存在CO2、O2及其浓度改变时炭黑对NO的还原规律等.实验材料为在扩散火炬中取样得到的天然气炭黑、蜡烛炭黑、丁烷火焰炭黑,同时还选用了一种烟煤焦炭.实验结果表明:各炭黑试样与NO的反应有明确的起始反应温度和较好的反应规律;天然气炭黑比其他炭黑具有更高的脱除率、最低的起始反应温度;炭黑的起始反应温度随着NO反应气浓度增大而升高;反应气中氧存在可以降低炭黑-NO起始反应温度和反应程度最大点温度;反应气中CO2存在对天然气炭黑反应无影响,可以降低蜡烛炭黑和焦炭与NO起始反应温度,使反应分成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等离子体裂解某制乙炔固相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等离子体裂解煤过程中生成的固体副产物——碳黑、焦炭的EMS,XRD的研究结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国内对结焦问题的处理方法,指出了开发利用等离子体碳黑的积极意义和决结焦问题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杨波  王恺 《广东化工》2014,(11):143-144,142
识别了煤焦化主要工艺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工艺特点分类归纳出了煤焦化企业重点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煤尘、焦炭尘、煤烟尘)、化学毒物(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氨、苯及苯系物、焦炉逸散物)、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明确了重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场所,并提出了相应的危害防护措施,为煤焦化企业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光明  李斌  晋日亚 《煤化工》2006,34(4):26-28
本课题以6m焦炉为例,分析了装煤逸出烟尘的来源,计算了焦炉装煤逸出烟尘量,在检测装煤焦炉逸出烟尘主要成分浓度的基础上,计算了主要污染物的释放总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可为工程治理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Carbon gas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reaction in industrial processes, energy generation processes, and diesel soot reduction. The observed kinetics are briefly reviewed, both in non porous and porous materials. The cases of combustion of graphite, coal, char, coke and diesel fuel soot are compared. A review of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is done with an emphasis in carbon bulk diffusion, using Fick's Law to articulate the carbon bulk diffusion step with the other steps. The relevance of the Hedvall effect and the Tammann temperature in transition metals is addressed, including a discussion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mechanistic models and phenomenolog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17.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cle morphology, silica soot is extracted from four axial positions in the flame of a torch used to manufacture optical fiber preforms by the vaporphase axial deposition method. The soot, collected by three extraction techniques, is analy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gas adsorption to identify whic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ot morphology are dependent on the sampling technique and which upon the position in the flame. Comparison is also made to other work in which silica soot was extracted from a nondiffusion flame.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利用劣质燃料油页岩和难以利用的高硫石油焦,以煤、劣质燃料油页岩及高硫燃料石油焦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差热的试验方法和差减微分法,对其混烧特性曲线和混烧特性机理进行分析,计算出试样各种燃烧特性参数及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煤、油页岩、石油焦的质量比为1∶6∶3的混烧试样S7的DTG曲线先后出现挥发分的析出着火燃烧峰和剩余固定碳的着火燃烧峰;煤、油页岩、石油焦的质量比为6∶3∶1的混烧试样S4的可燃特性指数及着火特性指数均大于油页岩及石油焦的值,而且混合试样的燃尽指数均大于煤及石油焦的值,同时,混合样品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均大于油页岩的值;试样S4的活化能最小,该混合试样的燃烧反应最容易进行。只要煤、油页岩及石油焦混合比例适当,其混合燃烧特性将优于油页岩及石油焦单独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19.
廖正祝  田红 《洁净煤技术》2013,(6):71-75,84
以石油焦与煤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TG—DTG—DSC联用实验技术对混合试样进行了燃烧热重实验。分析了混烧特性曲线,计算了各个燃烧特性指数,并采用差减微分法Freeman—Carroll计算了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各混合试样均只出现一个位于高温区段的DTG曲线峰和方向向下的DSC曲线的热量释放峰,混合试样的燃烧过程主要是高温阶段焦炭的着火燃烧过程;混合试样s2,S3及S5热量释放相对较少且不集中,燃烧时间长且不完全;混合试样S4及S6的热量释放集中且时间短,燃烧释放的热量相对较多;烟煤含量最多的混合试样s6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指数及综合燃烧特性参数均高于其它混合试样以及石油焦的各个相应值,且试样s6的可燃特性指数也大于石油焦的可燃特性指数;混合试样活化能均小于石油焦燃烧的活化能,混合试样比石油焦更易着火燃烧;只要石油焦与煤的混合比例适当,石油焦掺烧烟煤后的燃烧特性优于石油焦单独燃烧特性,此为解决石油焦难以单独燃烧利用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碳烟是燃料不完全燃烧或气化形成的纳米级碳质颗粒,是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仅次于CO2的温室效应主要贡献源之一。碳烟的生成会降低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气化过程中合成气的品质。作为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的初始步骤,热解碳烟的生成特性、形成机理和减排方法对转化过程中碳烟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生物质热解碳烟的取样、排放特性、理化性质、生成机理及减排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热解碳烟的产率、化学组成、微观样貌、内部结构和反应性等,总结了原料特性及热解工况对碳烟产率和反应性的影响,汇总了当前调控热解碳烟排放的主要措施。指出目前针对生物质热解碳烟前体的形成及演化转变机理仍不明确,热解碳烟的氧化反应机理研究鲜有报道。此外,热解碳烟生成受原料类型和热解工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研究多为单因素的影响分析,缺乏针对碳烟排放的多因素耦合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