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任晓锋  朱文静 《食品科技》2011,(12):187-190,194
为了解国内外玉米蛋白专利申请的情况,把握玉米蛋白产品的研发趋势,为我国玉米蛋白产品的研究与市场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依据,对国内玉米蛋白技术专利进行了检索分析。结果表明:(1)从2007开始,玉米蛋白专利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2)在玉米蛋白专利技术中,主要分为玉米蛋白做为饲料的加工利用技术、以玉米蛋白原料生产功能性多肽的专利技术和玉米蛋白新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制备蛋白膜,甘油和聚乙二醇-400为增塑剂,半胱氨酸为还原剂,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水溶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蛋白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为:蛋白质浓度0.103 4g/ml,甘油质量分数30%,聚乙二醇-400质量分数24%,半胱氨酸质量分数0.80%,乙醇体积分数为75%,水浴温度7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水溶性为28.06%。所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水溶性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且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更为明显,可以作为方便食品的调料包应用。  相似文献   

3.
可食性复合蛋白成膜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的制备,分析甘油添加量、pH值、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可食性复合蛋白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以综合平衡法分析确定了大豆分离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的优化制备条件:甘油添加量0.20 mL/g,pH 8,水浴温度80 ℃,水浴时间50 min.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纳米载体,通过反溶剂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负载叶黄素纳米粒(Zein-Lutein),并对其结构表征进行解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玉米醇溶蛋白负载叶黄素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得到了玉米醇溶蛋白负载叶黄素纳米粒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玉米醇溶蛋白与叶黄素质量比20:1,水合时间150 min,水合温度50℃,该条件下对叶黄素的包封率为81.00%。所制备的Zein-Lutein纳米粒经Nano分析仪测得平均粒径为398.3 nm;透射电镜(TEM)显示叶黄素被玉米醇溶蛋白包埋后,Zein-Lutein纳米体系形态和分布发生了改变;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实玉米醇溶蛋白能够负载叶黄素形成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5.
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来自玉米的储存蛋白,因其良好的成膜性、独特的溶解性和自组装性能在食品、制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基于玉米醇溶蛋白在不同溶剂体系的溶解特性和自组装特性,可采用多种方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特征的玉米醇溶蛋白微粒,该微粒可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的递送载体、乳液稳定剂和纳米纤维材料等。本文综述了玉米醇溶蛋白核壳结构微粒的不同制备方法及其功能特性,旨在为玉米醇溶蛋白核壳结构微粒的制备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6.
《粮食与油脂》2017,(8):45-49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透明质酸(HA)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的方法制备Zein-HA接枝物,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浓度、Zein-HA质量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玉米醇溶蛋白浓度为4 mg/m L、Zein-HA质量比为2∶1、超声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40 min、超声功率为450 W。通过SDS-PAGE确定玉米醇溶蛋白与透明质酸发生接枝反应生成较大分子的新物质。  相似文献   

7.
酶解玉米蛋白生产生物活性多肽的研究现状及开发趋势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陈新  陈庆森  庞广昌 《食品科学》2004,25(7):204-205
本文概述了酶解玉米蛋白制备生物活性多肽的现状及趋势,并提出了利用玉米蛋白制备生物活性多肽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几个问题以及它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利用脱脂玉米胚芽粉采用醇法制备玉米胚芽蛋白的生产工艺.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试验,根据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浸提时间3个因素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优化了玉米胚芽蛋白的制备工艺.经单因素试验得出利用玉米胚芽粉制备玉米胚芽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5%,液料比为10∶1 (mL∶g),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1h.响应面优化的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蛋白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料液比、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3.67%,液料比为10.25∶1(mL∶g),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1.06h时,玉米胚芽蛋白的蛋白提取率达到最大.在最佳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81.87%,蛋白质质量分数达55.73%.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二氧化碳抗溶剂法制备玉米蛋白纳米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抗溶剂法从玉米蛋白的丙酮-二甲亚砜混合溶液中制得了玉米蛋白纳米颗粒,考察了温度、压力、溶液浓度、二氧化碳流速和溶液流速对玉米蛋白空白微球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用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等手段对结果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可用于制备球形度较好、粒径分布较窄的玉米蛋白微球,所得玉米蛋白微球平均粒径在160~400nm之间。温度、压力、溶液浓度都会影响微粒的粒径,选取不同的工艺组合可制备不同粒径及分布要求的微粒。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的结果显示,制得的玉米蛋白空白微球较原料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木糖醇和甘油为复合增塑剂制备出木糖醇/甘油/玉米醇溶蛋白膜。通过TGA、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电子织物强力机研究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60℃之前膜性能稳定,与纯玉米醇溶蛋白膜相比,添加复合增塑剂后玉米醇溶蛋白膜表面产生了多孔结构,随木糖醇含量增加孔洞结构有增大的趋势,抗拉强度略有下降,伸长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