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濮凹陷“相势”特征及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相势控藏"理论出发,分析了东濮凹陷的相势特征,找出了相势耦合关系式。认为东濮凹陷油气成藏符合相势控藏的规律,处于压力封存箱内的前梨园洼陷及柳屯-海通集洼陷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方向。洼陷内普遍发育的异常高压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势"条件优越;洼陷内发育不同类型的砂体,砂岩中发育异常高孔隙,储集性能良好,这些砂体成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良好载体,"相"条件适宜;且洼陷内烃源岩生油品质好,处于生油高峰期内,油气资源丰富,容易形成各类自生自储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从“相势控藏”理论出发,分析了东濮凹陷的相势特征,找出了相势耦合关系式。认为东濮凹陷油气成藏符合相势控藏的规律,处于压力封存箱内的前梨园洼陷及柳屯一海通集洼陷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方向。洼陷内普遍发育的异常高压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势”条件优越;洼陷内发育不同类型的砂体,砂岩中发育异常高孔隙,储集性能良好,这些砂体成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良好载体,“相”条件适宜;且洼陷内烃源岩生油品质好,处于生油高峰期内,油气资源丰富,容易形成各类自生自储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西洼北部沉积体系与含油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屯-海通集洼陷是东濮凹陷继承性发育的生油气洼陷之一,沉积了巨厚的下第三系地层,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和组合类型。该区多年勘探主要立足于洼陷周围的文留、刘庄、胡状集、庆祖集等主体构造,洼陷内仅发现局部出油气点。通过对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史研究,并结合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认为下第三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浊流沉积体系、水下扇-盐湖沉积体系、冲积扇-盐湖沉积体系含油气性最佳。随着油田深化勘探及深层勘探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研究、总结柳屯-海通集洼陷内油气分布与沉积体系的关系及其分布规律,并与圈闭分析相结合,对提高该区油气勘探效益,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家洼陷沙三段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家洼陷是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内的一个生油洼陷。该洼陷地处兴隆台油田、曙北油田、冷东油田和高升油田之间,是几大油田的主要油源区。洼陷内在沙三段发育有多套浊积砂体和巨厚暗色泥岩, 油气成藏条件十分优越。除自身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和储盖条件外,其构造和浊积砂体的空间配制关系是本区油气成藏的决定性因素,即:断裂活动控制着圈闭;沉积相带控制着储层的发育及分布;有利的构造岩相带控制着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文西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西断裂带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西部,构造面积约80km^2,主要断裂北东向展布,西部紧邻海通集生油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对文西地区烃源岩及其演化、储盖组合、油气运移和断层封闭特征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阐明该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为该区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认为东濮凹陷是一个多物源、近物源、具有多个沉积沉降中心的内陆盐湖盆地。其分布规律以围绕主要生油洼陷周边分布为特色,形成了三大有利富集区带:东部洼陷带(环濮城-前梨园洼陷)、西部洼陷带(环柳屯-海通集洼陷)和濮卫环洼带(环濮城-卫城次洼带)。近几年的勘探实践证实了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兴宇 《石油学报》1988,9(2):28-36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十分富集的典型盐湖盆地.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多种砂体遍布全区,生油岩成熟度高,排烃条件好,油气运移距离短及深层次生孔隙带的存在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前者包括断层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又可细分为同生断层逆牵引构造、断层挤压构造、盐膏柔性拱张背斜构造及与古潜山和压实作用有关的披覆构造等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有砂岩体原生地层油气藏与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是大型复合式油气聚集带,它是多个次级构造带的复合,有多层次多类型的圈闭,尤其以与盐构造、盐相变有关的圈闭为特征.中央隆起带与多种砂岩体的有机配套则形成了以构造断块为主要类型的油气藏复合体;在先凹后斜的西部斜坡带发现了油气十分富集的胡状集油田,在深洼陷及凹陷陡岸也发现了逆牵引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及深层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8.
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及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白音查干凹陷已探明油藏特征的基础上,从构造发育、构造样式、沉积和烃源岩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该区油气富集平面上受生油洼陷的控制,在主生油洼陷周边,尤其在南坡和北坡富集;纵向主要分布在白垩系都红木组的都一段和腾格尔组,油气聚集受构造背景控制明显,主要聚集在大断层的两侧;鼻状构造、断块、断背斜为油气成藏的主要单元。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孤南洼陷油气生成与聚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的一个洼陷,该洼陷具有很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洼陷内发育沙三段和沙一段两套良好的生油岩,同时它们又是区域盖层。储集居主要包括第三系碎屑岩和中生界火山碎屑岩。本区圈闭多与断层有关,圈闭的形成与油气的运移聚集有良好的配置关系。两套生油岩分别对应着两个成藏期。根据两套生油岩,两个成藏期可以识别出两个油气成藏系统,两个成藏系统的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不同,它们既相互独立,又通过断层和不整合联结。断层对本区油气藏的分布起控制作用,靠近洼陷中心的边界断层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同时也是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是重要的深层储层,具有分布范围广、三段沉积厚度大等特点。沙三段沉积期所属环境为较深水还原湖泊环境,气候暖湿;沉积砂体属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类型。砂体发育受西侧物源的影响较深,主要发育了若干扇三角洲砂体,其直接与烃源岩接触,邻近生油洼陷,利于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1.
基岩油气藏多分布在盆缘山前带,其形成与山前带隆升和断裂活动息息相关,具有差异成藏的特点。通过系统梳理阿尔金山山前带基岩油气成藏要素,结合国内外基岩油气勘探情况,总结了阿尔金山山前带基岩气藏差异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山山前带基岩油气成藏具有4大主控因素,一是存在多个侏罗系局部生烃中心,控制了阿尔金山山前带基岩气藏分布和丰度;二是阿尔金山山前带具有“隆起区、斜坡区、坳陷区”三大构造台阶,靠近生烃凹陷斜坡区的基岩圈闭油气优先充注、保存完整,对成藏有利;三是阿尔金山山前带优质基岩储集层分布影响了基岩气藏的局部富集,其分布受基岩岩性、风化淋滤强度等多因素控制;四是受多期构造运动控制,阿尔金山山前带断裂形成期次、活动性各有不同,起着控制基岩圈闭形成和油气差异成藏的重要作用。烃源岩分布差异、储集层发育差异、构造格局差异和断层活动性差异等多重因素共同控制了阿尔金山山前带基岩气藏的差异富集。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8个典型油气藏(田)精细解剖,分析认为深层油气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油气藏类型丰富,纵向含油气组合多,平面呈带状展布,大都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区。油气控制因素为深断陷有效生烃区控制油气平面分布,深大断裂为油气运聚良好通道,区域盖层与直接盖层的良好配置控制油气富集,反转构造及欠压实带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综合以上成果提出了松南深层6种成藏模式:下生上储由深大断裂沟通的断块岩性和断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下生上储由断裂沟通的岩性—构造油气藏成藏模式;自生自储自盖构造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下生上储地层超覆油气藏成藏模式;新生古储基岩潜山油气藏成藏模式;无机CO2气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二叠系、三叠系具备良好生储盖组合,为近源寻找原生油气藏的重要勘探领域。前期勘探主要立足中浅层,以寻找次生高效油气藏为主,认为二叠系、三叠系由于埋藏深度大,储层不发育,一直未作为主探层系,勘探进展缓慢。近年来玛湖大油区的发现为盆地扇体勘探提供了重要启示。借助玛湖勘探经验,对该区二叠系、三叠系油气成藏条件开展系统研究,通过扇体、储层、不整合面及断裂体系等整体评价,进一步深化了地质认识,提升了资源与勘探潜力。研究表明: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发育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2套优质烃源岩,二叠系、三叠系规模有效砾岩储层发育,断裂、不整合面及砂体构成立体输导体系,区域、局部泥岩盖层、平原致密遮挡带构成多重封盖保存条件,为大油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建立了源上下生上储、源侧新生古储、源内自生自储3种成藏模式,并提出了各种模式下的油气富集规律。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二叠系、三叠系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具有"多层系纵向叠置、优质储层平面连片、多成藏类型"特征,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低,优选斜坡区二叠系上、下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作为油气勘探的突破口,实现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二叠系、三叠系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濮凹陷西部胡庆地区石油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该区已发现油藏的特征和类型.探讨了石家集、长垣断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提出在胡庆地区一台阶应用油气环洼富集分布理论.实现环洼勘探;以复杂断块群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二台阶深层和石家集、长垣断裂带内部小断块群的精细勘探;探索潜山新类型油气成藏规律。开拓新的找油领域。  相似文献   

15.
惠民凹陷西部沙四段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构造及沉积背景出发,分析了惠民凹陷西部沙四段油气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沙四段的油源条件、储层特征、盖层条件、运移条件及圈闭都有利于成藏。洼陷边缘的阶状断层充当了良好的油源断层,形成了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和阶梯状运聚成藏模式。侧向运聚成藏模式的特点是油气沿砂层进入各种孔道,向夏口断裂带侧向运移、聚集成藏;阶梯状运聚成藏模式的特点是油气沿临邑大断层向中央隆起带做侧向和垂向运移、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烃源岩“TOC”、热解、族组分、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等地球化学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彰武、昌图断陷九佛堂组烃源岩和原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彰武断陷原油来源于九佛堂组下段烃源岩,昌图断陷泉1井原油与九佛堂组上段烃源岩有较高的亲缘性。结合松南地区其他有工业油气发现的重要断陷九佛堂组烃源特征对比分析,认为九佛堂组为全区主力烃源岩,具有高丰度、多类型和低演化程度的特征,烃源岩分布与油气富集程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受断陷构造演化、沉积环境和埋深及后期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九佛堂组下段烃源岩比上段烃源岩更具生烃潜力,成熟度是烃源岩重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落实断陷内九佛堂组有机质成熟度、优质烃源岩发育层段和平面展布范围,寻找良好的源储配置和合适的近源圈闭是松南地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是指文安斜坡带和蠡县斜坡带,其勘探程度较低,但具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通过对成藏地质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物理模拟实验,阐明弱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油气成藏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为深入开展弱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输导体系和鼻状构造的控制,烃源岩控制了油气分布的范围和富集程度,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和油气藏类型,鼻状构造则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根据烃源岩与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弱构造带主要存在两种油气成藏模式:一种是宽缓斜坡带远源-阶梯状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在超压和浮力的共同驱动下,以砂体的侧向输导为主,配以断层的垂向调节呈阶梯状运移,具有多层系、远距离成藏特征;另一种是平缓斜坡带近源“-Z”字型油气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在浮力的驱动下,通过断层的垂向调节和砂体的侧向输导呈“Z”字型运移,具有多层系、近距离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强凹陷长北地区石油地质与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凹陷前辛断裂背斜构造带为凹陷的油气富集构造带,长北地区位于该带的北端,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的复式油气聚集区。该区具有两套烃 源岩系、多个储集体和多种构造类型;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式”为主。区内断层十分发育,油气运移条件好;油藏类型可分断裂背斜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喷发岩潜山裂缝油藏等四类。文章从构造特征、沉积相类型、储集层条件、油藏类型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长北地区油气聚集带的主要含油气特点及油气聚集规律,旨在对其他凹陷及类似该构造带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6,自引:26,他引:26  
海拉尔盆地是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复杂断陷,内部发育了三套烃源岩地层,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高;发育了背斜型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岩性油气藏。该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为主力生油凹槽的两侧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带,不整合面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其界面上、下油气最富集,控制断陷结构的大断裂,特别是凹槽的传递断层带所控制的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苏德尔特构造带下降盘、贝西斜坡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北洼陷岩性带为最有力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