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古田溪四级大坝部分坝段坝基扬压力较大的问题,应用坝基总扬压力模型和概率法对坝基扬压力性态和可能极值进行了分析,由此进一步分析了典型坝段的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2.
古田溪四级大坝坝顶垂直位移存在着几次明显的突变现象,从垂直位移与环境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垂直位移与其他监测效应量的对比分析以及建立垂直位移统计模型等多个角度,对垂直位移产生突变的可能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突变与环境变量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与坝址地震、工作基点稳定性等关系不大,不能反映坝体及坝基出现结构变异,最可能的原因为观测误差。  相似文献   

3.
根据石泉水电厂大坝变形监测资料,分析了坝体变形规律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各环境量对坝体变形的影响,并就重点坝段建立了统计预报模型,最后对大坝的变形性态做出评价.分析认为石泉大坝变形观测布置过于简单,又存在垂直位移基点下沉,水平位移观测精度偏低等问题,应尽早完善变形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根据石泉水电厂大坝变形监测资料,分析了坝体变形规律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各环境量对坝体变形的影响,并就重点坝段建立了统计预报模型,最后对大坝的变形性态做出评价。分析认为:石泉大坝变形观测布置对于简单,又存在垂直位移基点下沉,水平位移观测精度偏低等问题,应尽早完善变形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5.
对刘家峡大坝坝顶垂直位移观测从始测到1988年的全部实测系列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刘家峡大坝坝顶的垂直位移观测系统布设比较合理,观测精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清江隔河岩水电站自1993年蓄水发电至今已运行近20年,各项性态趋于稳定。根据清江隔河岩大坝近年来的大坝安全监测资料,主要针对拱冠梁15号坝段的位移,在基于物理推断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模型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对2种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隔河岩大坝拱冠梁径向位移与上游水位呈正相关,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拱冠梁切向位移与上游水位和气温无明显的关系,且径向位移非常小,拱冠基本呈对称状态,符合拱坝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安江大坝坝基地质条件复杂,为监测坝基渗流性态,布置了较多扬压力观测仪器。文中对扬压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了坝基渗流性态,揭示了部分坝段扬压力偏高的原因,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观测资料,应用统计相关、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坝基扬压力、渗压系数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受库水位、温度、时效、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库水位是影响坝基扬压力的主要因素,温度对转弯坝段扬压力的影响较大、对直线坝段扬压力的影响较小。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为今后丹江口大坝安全监测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季 《青海电力》1998,(2):21-23,32
龙羊峡大坝9号坝段垂线在1989年6月5日至6月10日间在2497m以上产生5.80~6.99mm的径向突变,这一现象被列为龙羊峡大坝观测资料的四大疑点之一。在建立梁向统计模型和混合模型后进行了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发现1989年6月10日的实测值与两种模型计算值的差值在两倍标准差范围内,说明该日测值符合力学规律。而1989年6月5日的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的差值达5.80~7.00mm,远超出三倍标准差,说明6月5日的测值不符合力学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现9号坝段垂线变形从1989年3月开始偏离模型监控范围,位移值向下游增大,其间库水位缓降而环温上升,不符合应向上游变形的力学规律。经检查认为不存在发生突变的外部因素,相邻部位垂线的测值也均在观测误差范围内。故判断该突变系由观测系统自身引起。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万安溪面板堆石坝1996年~1999年的渗流量和渗压计观测资料,分 析了渗流量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值,建立了渗流量的统计模型和回归方程,定量地分析了各分 量的影响效应,综合评价了大坝的渗流性态。  相似文献   

11.
结合变形实测资料,分别建立毛尖山大坝位移的统计模型和灰色模型,量化各影响因素对大坝变形性态的影响程度,评价了大坝的变形性态。数值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大坝变形变化规律正常,时效变化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洪家渡水电站大坝垂直、水平位移计布置时采用二、三维有限元动静力 应力应变分析,并与已建大坝工程观测成果相对比,布置了11条横向垂直、水平位移计,1 条纵向垂直、水平位移计。由于对施工干扰影响大,洪家渡水电站大坝横向垂直、 水平位移 计采用了“堆埋法”进行安装,结果比较成功。文中介绍了其工艺流程、操作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古田溪四级大坝坝基渗1号测压孔扬压水位存在着变化过程骤升和骤降、部分时期扬压水位明显偏高等异常现象,通过建立渗1号测压孔扬压水位统计模型,分析了扬压水位与上游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6号坝段坝基扬压力横向分布状态,研究了渗1号测压孔扬压水位异常的可能成因,评价了6号坝段坝基防渗帷幕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4.
拱坝横缝键槽形式对拱坝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包含拱坝横缝键槽物理构造的简化矩形键槽和梯形键槽模型,横缝键槽接触面之间的本构关系采用指数型动接触本构模型,比较分析了平缝模型、矩形键槽模型以及梯形键槽模型对拱坝横缝局部以及拱坝整体应力一位移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平缝模型相比,键槽的存在对拱坝横缝局部以及大坝整体的响应均有较大影响,横缝的开度明显增大,坝段之间的滑移量减小,横缝底端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减弱,上游坝面整体的应力状态有所改善,坝顶的最大顺河向位移有所降低;两种键槽模型对大坝整体的应力-位移响应的影响较接近,但对拱坝横缝局部的开度及坝段之间的滑移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从混凝土徐变机理和弹性力学理论出发,导出了一种能反映水位变化、水位变化率、温度变化、时间等外部因素及混凝土徐变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时效模型。利用该模型综合分析了某拱坝垂直位移中时效位移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该模型分离出的时效位移为正确评价大坝工作性态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波市周公宅水库大坝垂线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拱坝变形的一般规律,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水位、温度及时效因子对拱坝变形的影响。从统计模型、工程概况、测点布置、回归成果分析几个方面介绍并分析了各因子影响大坝位移的程度,得出了大坝位移主要受温度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混合模型的铜头拱坝多参数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大坝观测位移回归的混合模型,对铜头拱坝多个材料参数进行反演分析。在反分析过程中,对于多参数优化反演采用简化单变量算法,并针对铜头大坝库水位变幅较小的情况提出了利用特征水位对应的位移差值建立目标函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分析流程。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五强溪大坝内、外部观测、渗流观测、左岸高边坡观测与自动化现测等系统,作者并对大坝安全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白山重力拱坝于1982年11月蓄水,1986年汛期水位即达到416.51m,在1995年汛期水位又高达418.35m,超过5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418.30m。多年的观测表明,大坝垂直位移在充许范围内,径向水平位移小于设计值,横缝受温度影响,但在高水位时横缝呈闭合(压紧)状态,大坝工作正常,但应注意低气温水位时的大坝变形,监视其变化,确保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20.
乐滩水电站运行期大坝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型监测为基础,将实测值分析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对乐滩水电站运行期大坝变形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评价。位移分析表明:坝基变形量及测值变幅普遍小于坝顶,由于分析时段内库水位变化较小,温度是影响坝体变形的控制因素;坝顶沉降量冬季大、夏季小,沿横河向呈不规则敞口“U”形分布,河谷坝段沉降普遍大于岸坡坝段;坝顶水平位移夏季向上游变化,冬季向下游变化,沿横河向呈不规则敞口“W”形分布,这与不同坝段的结构有关。挠度分析表明:坝体水平变形量随观测高程的降低呈递减规律,坝顶衰减速率快,至坝基变形趋于稳定。综合分析认为,坝体变形的时间演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正常,大坝目前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