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为了对剪接位点取得更加精确的预测结果,采用HMM方法设计并构建了剪接位点识别系统。该系统利用HM—SVM工作集最优化算法训练并优化HMM模型,依据剪接位点附近存在的序列保守性,高效地提取位点附近保守序列在边缘分布与条件分布上的统计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识别系统在用于剪接位点的识别中较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获得了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CM)、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电力电子故障诊断方法.采用FCM方法对故障信号进行模糊聚类,提取故障特征;根据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动态过程建模;根据支持向量机进行模式分类;基于HMM-SVM混合的故障诊断模型实现了对机车变流器电路中晶闸管断路故障的诊断.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诊断和故障元定位,诊断精度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现有虚拟机的恶意行为分析技术检测点单一、抗干扰能力弱、检测结果可信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内存进程重构和进程关系识别的虚拟检测技术.通过分析VMware虚拟内存特点,重构进程生命周期中的启动、隐藏、可疑操作、网络通信等序列化行为,并形式化描述为名称关系、父子关系、时间关系、文件关系、通信关系、用户关系六元组.进一步地,将六元组扩展为证据链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恶意行为识别模型,通过计算不同进程六元组之间的相似度,结合先验知识,使用恶意进程集初始聚类中心,进而辨识出虚拟内存中的恶意进程及其关联性和依赖关系.测试结果表明:1 000个样本中恶意进程的检出率高达91.98%,相比传统内存取证技术该方法重构出的虚拟内存进程信息更加充分,恶意行为判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恶意程序使用反虚拟执行技术,分析人员在虚拟环境中不能检测到恶意行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关键点复用的恶意行为检测方法.首先通过静态分析,检测程序中的反虚拟执行关键点;提取程序动态运行时调用的API函数,并在程序运行至关键点时创建当前快照;最后,当运行至路径结束点时通过关键点复用运行另一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对抗恶意程序采用的反虚拟执行技术,从而检测恶意行为.  相似文献   

6.
基于图像的人体异常行为检测方法,当人数增多、遮挡等情况发生时,人体行为数据信息可靠性较低,检测精度不高、自适应性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姿态特征的异常行为检测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利用成熟的人体姿态识别技术提取视频中人体关节点数据,将关节点坐标转化为人体行为的角度特征和距离特征以表达人体姿态;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关节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对检测出的恶意行为无法进行识别和分类的问题,提出基于随机森林(RF)算法的Android恶意行为的识别与分类方法. 该方法在对Android恶意软件的类型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利用融合多种触发机制的Android恶意行为诱导方法触发软件的潜在恶意行为;通过Hook关键系统函数对Android软件行为进行采集并生成行为日志,基于行为日志提取软件行为特征集;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行为日志中的恶意行为进行识别与分类.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Android恶意软件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1.6%,对恶意行为分类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6.8%.  相似文献   

8.
汽车转向时驾驶员驾驶意图辨识与行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相结合的模型,用于实现驾驶意图辨识和驾驶行为预测,从而达到辅助驾驶和提高主动安全性的目的。通过驾驶模拟器获得双移线和直线行驶的数据,通过结合HMM和ANN建立了驾驶员意图辨识和行为预测模型,对驾驶员意图和行为在紧急转向、正常转向和直线行驶三种工况下的操作分别进行了辨识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给定车速下能够准确辨识当前的驾驶意图和较为精确预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异常行为检测方法,将SVM算法和KNN算法结合,在对识别样本判别时,当其与最优分类面的距离大于给定阈值时,采用SVM分类算法,否则采用KNN算法,从而减少了SVM算法的错误率。实验结果表明,SVM-KNN算法对异常行为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5.86%。  相似文献   

10.
11.
提出一种适用于云计算环境的基于人工免疫的手机恶意代码检测模型。提出扩展阴性选择算法,提取恶意代码的特征编码生成抗原,增加针对高亲和度检测器的克隆和变异算子,提高成熟检测器的生成效率,在特征检测和检测器生成阶段引入MapReduce并行处理机制,提高计算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检测模型对未知手机恶意代码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的Android恶意程序分析系统(nDroidAS)设计. nDroidAS加入客户端组件监控用户设备上的Android安装包(APK)安装操作,以及时分析待安装应用程序. 服务器端在虚拟环境中安装、运行应用程序,执行动态行为分析检出恶意程序;同时,抓取互联网中的APK程序包并提前分析,建立结果缓存,加快对用户分析请求的响应. 构建了简化的nDroidAS原型系统,分析了部分APK程序样本. 验证结果表明:nDroidAS能有效监控Android设备中的APK安装操作并及时响应客户端分析请求,是一种可行的恶意程序行为分析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对未知应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取AndroidManifest.xml中申请的权限为特征,采用信息增益算法优化选择分类特征,再采用拉普拉斯校准、乘数取自然对数改进的朴素贝叶斯算法创建恶意应用分类器.通过十折交叉试验验证改进的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准度和精度较高,且通过信息增益优化选择的分类特征在保障准确率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与k最近邻和k-Means分类器相比,改进的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4.
Linux平台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目前研究较少,主要的分析手段和检测技术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ELF文件静态结构特征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通过对Linux平台ELF文件静态结构属性深入分析,提取在恶意软件和正常软件间具有很好区分度的属性,通过特征选择方法约减提取的特征,然后使用数据挖掘分类算法进行学习,使得能正确识别恶意软件和正常文件。实验结果显示,所使用分类算法能够以99.7%的准确率检测已知和未知的恶意软件,且检测时间较短,占用系统资源较少,可实际部署于反病毒软件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无线传感网中恶意软件程序的传播过程,探讨存在时间滞留的情况下恶意软件的传播模型并分析其传播行为,建立了基于时滞的无线传感网恶意软件传播模型。该模型引入传染病学理论,结合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存在时延等特性,对传播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模型系统中状态转换关系、平衡点的存在性以及局部和全局稳定性进行了正确性和完备性分析证明。基于理论分析,建立仿真模型,设置相应的传播比率,对传播过程中各状态节点数量的变化进行仿真实验,进行了系统稳定性分析;对传播过程中时滞的取值和变化进行仿真,进行了系统时滞影响的分析和阈值的确定;与具有代表性的稳定的延迟网络蠕虫传播模型进行对比,给出了不同传播模型的数据分析。实验验证了稳定性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确定了影响传播稳定性的参数阈值及其对传播的影响,与其他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时滞对系统的影响。提出的模型为恶意软件的传播和控制提供了分析和研究思路,对于建立遏制恶意程序在移动无线传感网中扩散传播的安全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恶意代码行为分析的效率,增加测试数据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代码内部敏感行为函数覆盖的并行化恶意代码行为分析方法,运用静态分析进行输入点与敏感行为函数的识别与定位,将符号执行与动态执行分析相结合设计了并行化敏感路径搜索算法及敏感行为函数逼近技术,引导遍历目标代码内部敏感行为函数,进行恶意代码行为的并行化测试与分析。实验表明,与采用随机产生测试用例进行直接测试和使用全路径覆盖进行测试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产生测试数据,提高恶意代码行为的分析速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量分析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首先获取移动终端的耗电状态并利用Mel频谱倒谱系数(MFCC)构建高斯混合模型(GMM)。然后采用GMM模型对电量消耗状态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对应用软件的分类处理识别恶意软件。实验证明应用软件的功能与电量消耗关系密切,表明基于软件的电量消耗信息分析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出移动终端的恶意应用。  相似文献   

18.
恶意软件检测中的特征选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意软件检测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特征选择的好坏对于恶意软件检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文提出用有效性,自动性及时空效率作为恶意软件检测中选择的特征好坏评价的基本指标,并讨论了几种恶意软件检测特征选择的分类方法.对目前常见的基于n元序列、基于操作码、基于基本块和基于行为的特征选择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分析了各种特征选择方法的基本原理,总结梳理了每种特征选择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特征选择的效果进行了定性的评估,得出的结论对于选择合适的特征用于恶意软件检测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未知恶意代码数量急剧增长,现有的检测方法不能有效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属性相似度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该方法将样本文件转换成十六进制格式,提取样本文件的所有n-gram,计算每个n-gram的信息增益,并选择具有最大信息增益的N个n-gram作为特征属性,分别计算恶意代码和正常文件每一维属性的平均值,通过比较待测样本属性与恶意代码和正常文件两类别属性均值的相似度来判断待测样本类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未知恶意代码的检测性能优于基于n-gram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Android是当下最热门的移动终端平台,但其平台开源性特征使得恶意软件的数量出现爆炸式增长,因此,本文提出了一套恶意软件检测方案.首先利用“反探测方案”来防止恶意软件对模拟环境进行检测,然后在模拟器中运行待测应用,检测该应用是否有“流氓行为”,最后利用“基于动态软件系统API标记对比的检测方案”来进行恶意软件APK重打包检测.该方法适用于Android平台下移动终端设备安全防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