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建立水文地质参数变值系统的基础上,将其引入所建立的水资源计算模型,对灌区地下水资源各补给量进行计算,给出了灌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总水资源量随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关系,并对灌区地下水可能最大补给量及可利用量进行了计算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西官井灌区地下水资源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梅 《东北水利水电》2012,30(3):45-47,52
西官井灌区地处干旱、半干旱低山丘陵区,由于山丘区降水量小,地下水补给量少,含水层厚度分布不均匀,造成地下水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匀,所以合理计算地下水资源是规划发展井灌区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最佳灌溉面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重要依据.文中 主要介绍了西官井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几种计算方法,用地下水补给量与设计开采量进行均衡计算,从而评价出井灌区地下水补给量对开采量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规划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根据灌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补排关系等因素,采用水均衡法对灌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计算与评价.根据计算成果,全区地下水总补给量4.75亿m3,总排泄量5.37亿m3,总补给量小于总排泄量,计算成果与现状灌区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是一致的.灌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白龟山南灌区多年地下水均衡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其补给量,消耗量以及可开采量,对今后白龟山南灌区改造,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种植结构变化下渠井结合灌区用水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Visual Modflow软件为平台,建立了惠农渠井结合灌区地下水模拟模型,确定了降雨入渗补给量、不同种植结构的各种作物节水灌溉制度及灌溉入渗补给量、渠道入渗补给量、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开采量,率定和验证了水文地质参数,模拟计算的地下水埋深与实测的地下水埋深相关系数较高,说明渗透系数(k)、给水度(sy)取值合理。通过惠农渠井结合灌区地下水模拟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分析得出最优渠井用水比为2.1,作物种植比例为0.9,灌区经济效益最大为1 205万元,为灌区节水技术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卧虎山水库对济南泉水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计算了卧虎山水库建成运行后对其下游济南泉域岩溶水补给量的影响,包括河道水文特征变化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水库灌区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利用水库放水进行人工回灌对地下水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计算了卧虎山水库对济南泉水流量的影响程度: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卧虎山水库的拦蓄运行使四大泉群的泉流量削减了11.8%。  相似文献   

7.
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路广  崔远来 《水利学报》2012,43(7):826-833
为了定量描述灌区水平衡要素及其转化关系,构建了灌区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式模拟耦合模型。通过改进SWAT模型的稻田及旱作物水分循环、蒸发蒸腾量和渠系渗漏计算等模块,建立了灌区地表水分布式模拟模型;以SWAT模型中的水文响应单元(HRU)和MODFLOW模型中的有限差分网格(cells)作为基本交换单元,将改进SWAT模型的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值加载到MODFLOW模型的地下水补给模块,实现了灌区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式模拟模型的耦合。耦合模型在柳园口灌区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和预测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为灌区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阜阳市农灌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浅层地下水运动特点,建立区域浅层地下水多年调节计算模型,通过调节地下水开采量使调节计算末期地下水位埋深能够恢复到起调埋深,达到多年水均衡,得到阜阳市浅层地下水安全开采系数与安全开采量。1956—2010年长系列的计算结果表明,阜阳市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7.856亿m3,安全开采系数为0.469,安全开采量为8.374亿m3;结合以农灌区为主的阜阳市用水过程特点,采用等比例法对浅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进行年内分配,确定了阜阳市浅层地下水的年内逐月安全开采过程。  相似文献   

9.
林甸灌区是我省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它的建设为灌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水利保障。文章对该灌区地下水类型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论证分析,确定了该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量及可开采量,并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资源量是在地下水不断补给、储存和消耗的循环过程中形成的。从供水和保护环境出发,以及长期稳定开发利用,资源的利用应限于可更新和恢复的那部分水。通过对昭平台灌区地下水均衡趋势的分析计算,计算其各个均衡区补给量、排泄量以及开采量,对以后昭平台灌区节水改造,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西部地区战略性经济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性是西部地区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频繁,西北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加之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严重阻碍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灌区是塔里木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区域环境保护的重要依靠。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当地缺乏科学的地下水开采规划,导致地下水过度开发,甚至出现了一系列恶劣的环境问题。因此,对灌区地下水进行均衡分析,并计算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灌区地下水进行科学计算,并进行了供需水量平衡分析。分析表明,塔河灌区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泾惠渠灌区农业灌溉是区域地下水消耗的主要原因,研究该灌区农业生产活动对区域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对调整区域农业结构、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分析灌区作物用水的基础上,利用1977~2011年降水及灌溉等资料,分析同期区域地下水位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伴随着灌区降水量的减少和节水工程的实施,降水入渗补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作为灌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的地表引水灌溉及渠系渗漏补给量也大大减少,加之人工开采量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灌溉供需矛盾,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13.
浅谈阿勒泰地区农业节水与灌区土壤盐渍化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状阿勒泰地区农业节水与灌区土壤盐碱化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阿勒泰地区目前大面积耕地土壤的盐渍化属次生盐渍化,属人为施灌制度控制不严造成的,不同的灌溉定额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不同,灌溉定额越大,灌溉水利用率越小,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越大,地下水位增长速度加快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14.
银北平罗地区含水层参数率定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鑫源  汪梅君 《人民长江》1994,25(11):38-41
为了分析我国北方地下水特性,考虑到地下水位变化受大气降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三者相互转化的综合影响,在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基础上,以地下水水量均衡原理为依据建立了宁夏平罗地区含水层参数率定模型。率定模型共选取了降雨入渗补给量、潜水蒸发量,渠系渗漏补给量、田间入渗补给量、机井开采量、回归补给量、排向黄河排泄量、沟排量等9个因子系列,并对资料系列进行了处理改进,利用BASIC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线性回归求解  相似文献   

15.
对延寿县的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一般包括补给量和排泄量;地下水的可开采量;地下水的总补给量的计算来评价延寿县地下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收集大量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首先将合沟,瓦窑两乡的地下水含水岩组进行了划分,并确定了有关地质参数,计算了本区深层地下水径流补给量和地下水越层补给量。得出本区深层下水补给特点,即在天然条件下,只有径流补给,且量很小,若在开采条件下,其引起的越层补给量大大增加,成为本区主要补给来源,最后对本区地下水的水质,人畜饮用水需水量和可开采量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为本区今后对地下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望宝山水文站历年水文资料系列,对地下水水源评价区域进行划定,分别计算不同频率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侧向补给量及河道渗漏补给量,从而推求大清河中下游地下水总补给量。对供水率和开采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5%的年份都可满足现状开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水均衡分析法,对策勒县地下水各项补给量、排泄量、地下水总补给量、总补给量进行计算,该县地下水补给总量为2.564 6×108m3/a,地下水排泄量为2.553 4×108m3/a;通过补排平衡可以看出,该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处于正均衡状态,未出现超采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平面地下水下降区,由于埋深较大,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定量常发生困难,如确定不当,必将影响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的精度,这次我们统计和计算了1994-1999年逐年的降水量,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升降量,侧向地下水激发补给量,采用水量平衡法,求出逐年相应的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值及其均值,并进行了初步探讨,供今后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从水量平衡的观点出发,用陆地水文学和水文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鞍山市平原区地下水天然资源的区城分布、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来源进行阐述,对补给量进行了分析计算,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