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义伽马旋回模型预测油气田产量与可采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翁氏族回模型的启发,提出用广义伽马旋回模型预测油气产量与可采储量。从理论上分析推导了广义伽马旋回模型的可行性,并用实例证实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应用常维分形、变维分形及参数变换分形等方法求解不同模型的预测问题,针对油田产量预测问题给出应用实例,并与原翁氏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本还证明了任一预测模型均可转化为变维分形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翁氏两种旋回模型的拓展性研究--为怀念翁文波先生而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翁波先生(1912—1994)辞世10周年之际,为怀念翁先生、学习翁先生和传承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道德风范,再撰此以作纪念(笔曾撰写“关于翁氏预测模型建立的回顾、思考与探讨——纪念《预测论基础》发表20周年”,刊登在《石油科技论坛》2004年10月出版的第5期上)。  相似文献   

4.
对翁氏模型建立的回顾及新的推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回顾了原翁氏模型的建立,并基于概率统计学中的伽马分布,完成了广义翁氏模型新的推导,同时,从理论上讨论了有关翁氏模型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翁氏模型和Logistic模型都属于全程预测模型,但在开发初期油气田生产资料缺乏,往往预测准确性差,而到中后期油气田生产数据众多,且上述两种模型非线性程度高,即使通过线性化处理,三参数不同于常规的两参数线性回归,采用试算法或查图版拟合过程复杂,笔者在油气田开发到达中后期出现产量峰值后,利用峰值时间,‘将模型中的三参数转化为两参数,从而将拟合过程变为简单的二元线性回归。通过实例计算,将两模型分别进行拟合研究后表明,该简易方法求解的模型参数拟合程度理想,在开发的中后期能方便的确定出油气田开发的重要生产指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预测油气田产量的Weng旋回及其参数求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油气田动态系统的非线性特征,介绍了Weng旋回模型结构及性质。同时,对Weng旋回传统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和对比,提出了Weng旋回求解的新方法,即联立方程求解法。新方法简单方便,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单一解的特点,只需要最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即可确定模型参数,通过实例验证了新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常维分形、变维分形及参数变换分形等方法求解不同模型的预测问题.针对油田产量预测问题给出应用实例,并与原翁氏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本文还证明了任一预测模型均可转化为变维分形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9.
广义翁氏模型是石油产量预测的基础模型,准确求解模型的参数显得尤为重要。借助高等数学的知识,对陈元千的线性试差法进行了研究与改进。此外,借助最优化的理论,提出了应用Gauss-Newton法进行模型求解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对实际油田产量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改进的线性试差法计算简便但是精度稍低;而GaussNewton法精度更高,但是需要进行多次迭代、计算量大。  相似文献   

10.
许艳 《油气井测试》2002,11(5):12-15
建立了考虑交接面流体流动存在阻力以及各种外边界条件下区域油藏渗流模型,应用积分变换求解了三维非稳态常系数非齐次渗流问题,为求解齐次与非齐次渗流问题提供了一种系统而直接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低渗油藏渗流及试井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多地震属性同位协同储集层地质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多地震属性提取及分析的基本原理, 提出具体研究思路: 首先提取多种地震属性进行聚类分析, 选取地震属性组合, 拟合与井点砂体厚度的相关性, 得到砂体厚度的平面分布预测; 然后在地质建模软件中, 利用变差函数, 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 进而协同井间砂体厚度分布预测结果, 建立三维砂体骨架及属性参数模型, 以此定量表征储集层的三维空间分布特性及其非均质性。以大庆杏树岗油田杏56 井区为例, 指出将多地震属性分析结果协同储集层地质建模, 可以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多方面信息, 可为充分有效地综合利用多尺度信息提供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2.
利用Surfer建立储层地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rfer是一个使用简单.功能较强的地质应用程序。结合地质分析,可用以建立适用于油藏开发评价的地质模型.包括构造、骨架、微相和各种属性模型。建立合理的属性和骨架模型必须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人工干预.包括相控建模、尖灭线的处理及资料未控制区的处理等。建立起模型后,可依据模型中的参数对储层进行评价。认识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同时也可将结果输出,为油藏数值模拟服务。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不同开发阶段的钻井、测井、室内驱替实验及各项生产动态资料,建立了唐家河三断块储集层物性参数随注水开发过程而变化的四维动态演化模型。1971—1982 年孔隙度、渗透率年相对减小率分别是1.63%和2.58%;1982 年后孔隙度、渗透率年相对增大率分别是1.00%和5.57%. 分析引起储集层参数在开发不同时期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油藏温度、压力的降低、流体性质的改变及注入水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岩石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用所建立的四维储集层参数动态仿真模型预测了不同开发阶段流动单元内部油水运动特点及剩余油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与同期相应油水井的生产状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在常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动态预测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能量平衡理论,建立了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动态预测模型,给出了热膨胀作用、重力驱替和毛管渗吸作用下的分析解。在求解过程中,考虑了温度对粘度、含油饱和度和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该模型的实例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近,这表明该模型能用于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5.
The Liuzan Oilfield, located along the boundary between Luannan County and Tanghai County,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il fields for the Jidong Oilfield Company. As seen from the tectonic setting, it is situated at the frontal zone of the Yanshan fold belt on the northeast corner of the Nanpu Sag of the Bohai Bay Basin. It joins the Nanpu Sag in the west and links the Matouying Arch in the east through the northwest trending Baigezhuang Fault, and its structural area…  相似文献   

16.
谷士明  李庆华 《测井技术》1996,20(2):123-126
测井、数学、地质相结合研究出的储集导数学模型是由已知数口井的储怪参数用数学方法拟合而成的空间曲面。应用实例表明它能够较系统地反映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分布趋势,既可描述油藏现状,又可预测未钻井地区各种参数,是油气勘探及储集层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层序约束储层预测技术在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与常规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成藏规律更复杂,勘探难度更大,对储层预测等技术的精度要求更高。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有效配套的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地质和构造特征以及岩性油气藏的发育特点,着重用地球物理的方法来完善和精细化层序地层的划分,对储层进行预测,进而使岩性圈闭的预测精度得以提高。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特别是层序地层学与地震的有效结合,按照沉积背景分析、层序地层划分、小断层精细研究、储层反演、地震相分析、有利区带预测的步骤,在层序约束的等时格架内,重点应用波形分类地震相分析和储层反演特别是特征曲线重构反演来解决平面相识别及垂向分辨率问题,对岩性油气藏认识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文章从我国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层序地层学应用和储层预测两大核心内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同伦算法是解决非线性优化问题的新理论,将同伦算法引入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提高了网络的训练速度,消除了常规BP网络算法收敛于局部极值的缺点。该算法具有稳定性强、训练速度快、收敛精度高的优点。实际应用表明,利用此网络进行储集层参数预测,提高了参数预测的可靠性;该算法具有克服网络病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提出将三维地质模型与 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空间叠加分析相结合研究有利含油区展布的方法,简述了其基本原理和步骤,并给出了应用实例。该方法首先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二维平面表征,提供给 GIS 软件作为输入属性图层,再通过 GIS 空间叠加分析,将区块目的层各项主要地质参数有效整合,最后以栅格图像模糊模式识别或模糊分类的方法划分有利含油区。研究表明,所述方法在实际中应用于有利含油区展布研究,具有快速直观的特点,同时为三维地质模型的深化应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