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以烯丙醇聚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Lewis酸为催化剂,采用两步法工艺合成了环氧封端烯丙醇聚醚,收率高达95.0%。以化学沉淀法对合成的聚醚进行了后处理,得到的环氧封端烯丙醇聚醚与端含氢硅油的反应活性明显改善,并用红外光谱对原料及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烯丙醇聚醚(A-102)和环氧氯丙烷(ECH)为主要原料,采用两步法反应合成了环氧基封端烯丙醇聚醚。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开环、闭环工艺条件对产物封端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环氧氯丙烷与烯丙醇聚醚物质的量比为1.2∶1,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用量为0.5%,开环温度为55℃,开环时间为4 h,液碱与烯丙醇聚醚物质的量比为1.1∶1,闭环温度为45℃,闭环时间为4 h。在该条件下进行3次稳定性试验,封端率平均值为95.10%。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使用15次后,合成的环氧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封端率大于等于94.40%。 相似文献
7.
将起始小相对分子质量的丙烯醇聚醚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烷基醚化封端反应,考察起始剂种类、起始剂相对分子质量、起始剂品质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考察聚醚的结构、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的质量分数对封端聚醚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剂的种类对聚醚聚合影响不大,但起始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对聚合的影响较大,当相对分子质量>700时,聚醚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会随着起始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大而变大;K+、Na+质量分数<5×10-5、水质量分数<0.1%、酸羟值<0.1 mg/g时,不会引起DMC中毒;聚醚结构不同,封端率不同,封端率最大而羟值最低时DMC的质量分数为6×10-5. 相似文献
8.
9.
10.
用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催化剂制备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封端方法包括再催化封端法和直接封端法2类,分别介绍其几种代表性工艺,并总结了2类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烯丙基聚醚与含氢硅油的硅氢加成反应制备聚醚硅油。保持含氢硅油摩尔质量基本不变,考察含氢硅油的活性氢质量分数,即聚醚侧链的密度对硅氢加成反应及聚醚硅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氢硅油中活性氢质量分数的增加,反应体系变澄清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含氢硅油的活性氢质量分数为0.25%时,聚醚硅油的浊点最高;活性氢质量分数为0.2%时,多种浓度的聚醚硅油水溶液均呈现较高的表面张力;同一结构的聚醚硅油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聚醚硅油浓度的增加快速下降,质量浓度大于0.02 g/L后表面张力下降缓慢。含氢硅油较佳的活性氢质量分数是0.25%,用此含氢硅油制备的聚醚硅油在质量浓度为0.10 g/L时,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下降至44.8 mN/m。 相似文献
12.
用聚四氟乙烯 (PTFE)乳液作粘结剂与聚四钛酸钾 (TPTIK)离子交换剂混炼、滚压法制备了非均相阳离子交换膜。讨论了交换剂含量 (We)与膜交换容量 (C)的关系及粘结剂用量 (Wc)对膜强度 (P)的影响。以TPTIK3 0 %、PTFE乳液 (含固量 >45 % ) 70 %的组成 ,制备了交换容量 1.10mg·N·g-1(dry)的非均相阳离子交换膜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文章综述了聚醚多元醇(PPG)的种类与用途、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及工艺,并讨论其性能的影响因素,同时对聚醚多元醇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以聚醚二醇、二异氰酸酯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基本原料制备了一种稳定的聚醚型阴离子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探讨了通过改变NCO/OH的摩尔(R)比例,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TMP)及DMPA含量对乳液性能、贮存稳定性、体系力学性能、耐水性和粘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增加乳液的性能变差;随着COOH%的增加,胶膜的吸水性逐渐增大,但吸水性随着R值或交联剂用量增加而减小;R值或COOH%发生变化,T剥离强度也跟着发生变化;交联剂能提高剥离强度,含量为0.81%为最佳.所以当NCO/OH=2.5、COOH%=1.28~1.55、TMP%=0.81~1.63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样品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烯丙醇和固体KOH为原料制得烯丙醇钾,再在常压下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得高纯度的烯丙基聚醚,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投料方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当KOH与烯丙基的摩尔比为1:1.25时,加热回流下可以得到高收率的烯丙醇钾,开环反应依据所需的聚醚分子量调节环氧乙烷的用量,产品收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