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选用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萃取剂,采用Wilson模型作为气液平衡的计算模型,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萃取精馏分离邻二甲苯-苯乙烯的过程进行模拟。考察了溶剂和原料的进料位置、萃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溶剂比)、回流比和理论塔板数对苯乙烯回收率和萃取精馏塔塔釜热负荷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到较优的精馏操作参数。在满足产品中苯乙烯含量为99%(w)的条件下,正交优化的结果为:溶剂进料位置第6块塔板、原料进料位置第72块塔板、溶剂比9、回流比8、理论塔板数140。在该条件下,苯乙烯回收率为95.46%,热负荷为4.611 7 GJ/h,综合评价最好。 相似文献
5.
6.
高酯化率合成的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分离与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萃取与精馏相结合的方式,选用4塔流程,对甲基丙烯酸(MAA)与乙醇高酯化率合成的甲基丙烯酸乙酯(EMA)(MAA转化率不低于98%,EMA选择性不低于99%)进行分离精制。采用振动筛板塔,水作萃取剂,萃取过程的适宜操作条件为:温度35℃、振幅16mm、频率140次/min、相比4:1。经萃取、精馏后,可获得纯度为99.99%的EMA产品。 相似文献
7.
利用萃取等方法处理原料,有效地减轻了塔堵塞和共沸夹带过多的问题。采用常-减压精馏相结合的方法对聚缩醛二甲醚进行了分离,得到了各产物分离的较佳工艺条件。实验中得到了纯度(质量分数)分别为99.06%的甲缩醛、97.81%的二聚产物、99.68%的三聚产物以及99.62%的四聚产物,为工业化分离提纯聚缩醛二甲醚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分批萃取精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萃取精馏技术一般以连续精馏的方式 ,广泛应用于共沸物系或组份间沸点差极小混合物的分离。分批萃取精馏操作方式首先由Berg[1] 于 1985年提出 ,它适用于处理量较小的场合 ,如精细化工生产[2 ] 。分批萃取精馏兼有分批精馏与萃取精馏两者的优点如 :设备简单 ,投资小 ;可单塔分离多组份混合物 ;通用性强 ,可用同一塔处理种类和组成频繁改换的物系 ;同分批共沸精馏相比 ,萃取剂有更大的选择范围 ;同变压精馏比较 ,有更好的经济性。由于分批萃取精馏的优点突出 ,特别适用于化工、制药、石化深加工等行业中普通精馏无法完成的共沸物和沸点差…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 固膜分离(上接1999年第4期)3 超 滤超滤是利用膜的微孔,将溶液中的胶体微粒、大分子截留,而使水和小分子物质透过膜的一种分离方法。与反渗透一样,超滤的驱动力也是压力差。但是超滤的渗透压现象与反渗透不同。在超滤中,超滤溶液的溶质多为大分子,大分子溶质易被膜截留,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容易透过膜。对于超滤来说,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较大,通过膜的渗透压与操作压差相比,在低浓度范围内,含大分子溶质溶液的渗透压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由于溶液中大分子不断地被截留,逐渐累积在膜表面上,导致浓差极化现象较反渗透严重… 相似文献
13.
采用Aspen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中的MultiFrac模块,对分隔壁萃取精馏塔分离正丁烷和反-2-丁烯混合物的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溶剂比、回流比、汽相分配比对分离效果及能耗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分离要求为正丁烷纯度大于99.0%(w),反-2-丁烯纯度大于99.9%(w)时,分隔壁萃取精馏塔主塔理论板数40,副塔理论板数10;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比2.5,主塔回流比3.5,汽相分配比2.5;分隔壁萃取精馏塔能有效避免常规萃取精馏塔内的返混效应,因此节能效果显著。与常规萃取精馏塔相比,分隔壁萃取精馏塔再沸器和冷凝器可分别节能17.31%,25.81%。 相似文献
14.
由于化工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决定了分离技术的多样性。按机理划分,大致可分成5类:①生成新相以进行分离(如蒸馏、结晶);②加入新相进行分离(如萃取、吸收);③用隔离物进行分离(如膜分离);④用固体试剂进行分离(如吸附、离子交换);⑤用外力场和梯度进行分离(如离心萃取分离和电泳等),它们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1)化工分离技术的多样性 由于化工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决定了分离技术的多样性。按机理划分,大致可分成5类:①生成新相以进行分离(如蒸馏、结晶);②加入新相进行分离(如萃取、吸收);③用隔离物进行分离(如膜分离);④用固体试剂进行分离(如吸附、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复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分离乙酸乙酯-乙醇物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单一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和复合溶剂DMF-DMSO对乙酸乙酯-乙醇物系进行了间歇萃取精馏的实验。考察了溶剂种类、溶剂比、回流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比较了使用单一溶剂和复合溶剂时的间歇萃取精馏实验所需的操作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溶剂DMF-DMSO的分离效果最好,采用复合溶剂DMF-DMSO时,适宜操作条件:n(DMF):n(DMSO)=2:3,溶剂加入速率25mL/min,溶剂与产品质量比5.0,回流比3.3,此时塔顶产品中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为99.52%;且使用复合溶剂DMF-DMSO时间歇萃取精馏的操作时间比使用单一溶剂所需的操作时间短,单位质量产品能耗较使用单一溶剂DMF时降低了42.6%,较使用单一溶剂DMSO时降低了37.4%。 相似文献
19.
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工艺过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酯交换法,以甲醇和碳酸丙烯酯为原料,反应精馏合成碳酸二甲酯,筛选出最佳催化剂,确定了其用量,考察了原料配比等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同时,采用萃取精馏法对甲醇和碳酸二甲酯二元恒沸物的分离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适宜的萃取剂,研究了萃取剂的配比和回流比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和萃取剂的回收及循环使用时反应和分离性能的影响,对副产品丙二醇的分离提纯工艺也进行了考察,从而得到了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