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智能制造的浪潮席卷全球制造业。传统制造工厂应从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的角度,实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从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目标和实施路径出发,提出传统制造工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并从数据、业务、管理决策3个角度谈了具体的做法和措施,对传统制造工厂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有研究缺乏对智能工厂整体发展的论述,同时为掌握未来工厂模式的最新发展,对智能工厂的概念、内涵、框架结构、关键技术等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从智能工厂研究现状和目前的实例建设,总结了智能工厂的定义,结合智能工厂的含义以及基于数字工厂总结了智能工厂的主要特征;从技术角度,着重论述了实现智能工厂大数据技术、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3大关键技术,并详细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中数据采集技术、传输技术、分析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中的MBD技术、仿真系统架构、仿真模型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等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工厂中的关键技术,但是其在工厂内大规模实际应用和实现真正智能化仍需要较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5月21-24日,第二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设计与实践研修班"在北京举办。此次研修班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仪综所)主办,来自国内制造、应用企业及科研院校的89名学员参加学习。仪综所书记兼副所长李琳为研修班开班致辞,副总工程师李玉敏全程指导管理了研修班。第二期研修班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设计与实践为研修内容,课件设置包括: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技术趋势、面向智能制  相似文献   

4.
智慧工厂是工厂数字化、精益化之后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及关键技术。回顾国内外在智慧工厂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给出一种智慧工厂的全景描述,即"三四五-五六体系"。基于行业课题的调研数据,全面分析了卷烟工厂在基础数字化、过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决策分析数字化等四个层次信息化建设的广度及深度。对照智慧工厂体系模型,指出与智慧工厂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资源智慧化融合及数据优化驱动不足。同时,以四大重点工程为引领,给出一个迈向智慧工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标准化和技术组织已提出多个智能制造相关的参考模型,对几个重要参考模型进行总结与分析。围绕车间运行管理、基于数据字典的资产数字化描述、信息集成,给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多维度模型,从不同层面抽象提取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核心要素,将指导智能制造的具体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6.
以一个实际的智能工厂项目为依托,系统研究了智能工厂的构架和具体建设实施方法,形成了包括工厂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智能制造与汽车制造业务流程有机结合的系统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化工厂、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物流管理系统、智能管理中心等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制定了智能工厂的相应标准,并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智能工厂体系中的融合,给出了智能透明汽车工厂具体的实施思路和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面向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安全一体化设计及实施"项目的研究背景、目标、任务及目前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互联工厂是以用户互联为核心,整合用户个性化需求,并深度参与企业全流程、零距离互联生态资源,快速、低成本且高效地提供智能产品、服务和增值体验的智能制造模式。基于对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互联工厂的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提出互联工厂的数字化技术总体实施架构,同时结合互联工厂中的实际业务需求场景,介绍数字化技术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互联工厂中的应用实践和关键作用。通过互联工厂的数字化体系建设,实现互联工厂全流程业务智能管控、智慧运营和智能决策,最终实现降本提效,更好地服务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介绍"面向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安全一体化设计及实施"项目目前的进展、取得的成果以及后续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制造业的广度和深度,数字化工厂作为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作为制造企业迈向智能工厂的基础,研究其如何建设,探讨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怎样实现无缝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化工厂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产品全生命周期、工厂建设系统层级两个维度研究,构建了数字化工厂建设的二维系统架构,并提出了数字化工厂建设应具备的三个核心功能要素和三项标志关键技术;将数字化工厂建设内容归结为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制造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支撑保障数字化四部分,并通过罗盘图进行展示,可为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工厂建设提供借鉴,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为未来智能工厂建设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制造2025》五大重点工程之一"智能制造工程"要求,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目的和目标非常明确,落脚点是为企业应用落地服务。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融合其一直以来在智能制造方面开展的政府决策支撑、标准研制验证、咨询培训、国际合作研发、技术推广等工作经验,结合综合试验平台智能制造元素的应用和实现,举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设计与实践高级研修班"。  相似文献   

12.
以机器人、数字化3D打印、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技术为主力的新一轮变革正在兴起,随着各种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智能工厂"时代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目前海尔集团正在进行企业互联网战略转型阶段,这一个阶段也是海尔为了迎接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挑战而进行的企业颠覆性创新。海尔互联网工厂的面世打破了制造业的宁静,新的发展机  相似文献   

13.
正1背景我国智能制造的提出与实施落地,已经历了5年多时间,现在整个业界对于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已基本达成共识。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大到智能制造生态建设,小到工厂车间中智  相似文献   

14.
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大量智能制造新型复合应用型人才。探索智能制造技术相关课程体系建设以及CAD数字化课程框架建设:通过研究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所需人才的能力,结合智能制造各种技术的分析,从创新研发、卓越制造、敏捷服务和智慧管理方面建立了智能制造技术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从设计、制造、信息和管理方面探讨了智能制造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及CAD数字化课程建设,详细描述了各部分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形成了以智能设计和制造为主,信息和管理为辅相应的课程群,配合理论课程设置了对应的技能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的同时,为提高课程的数字化程度,在课程里融入相应的CAD设计软件,以便提高学生数字化设计能力,为今后多门课程相融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围绕智能制造技术建立的课程体系框架,同时也为实验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依据,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暴跌从现实意义上推动了石油化工工业的技术转型,我们需要以全新的思维来认识石油化工这个传统工业的核心区。本文对石油化工工业技术转型的支持条件和转型目标进行探讨,提出以智能工业为目标的变革措施,从空间维度上提出微型化、垂直化以及分布式新模式,同时在供应链维度上提出实时化和可感知化,以及在工艺过程中提出了无线化和无人化,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建设100%零排放的安全工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石油化工企业的仪表控制系统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数字化和微型化。再加上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智能化工厂的推广力度,不断地提高工厂的信息安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本国策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了FOXBORO公司的I/A 8.5在海南炼化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简述了控制系统硬件配置,对DCS系统结构及特点进行了说明、分析,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系统完善的方案并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大型化、一体化、智能化和清洁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设计和应用水平,在继成功举办了“国际炼油技术进展交流会”、“中国海洋油气国际峰会”之后,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于3月18~19日在北京举办了“2010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自控技术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数字化车间是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真正意义上在制造业的完美融合,它涵盖了工厂制造的设计、生产、物流等环节,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现结合实例,从工业机器人上下料单元、AGV物流系统、立体仓库、信息化系统4个方面对数字化车间的制造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智能制造与合规提升是医药企业发展关键途径,以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A1产品项目自动化新车间(含发酵/提取)为例,从生产自控"项目与验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分析,探讨目前制药企业在工业4.0时代提升生产自控智能水平,并能符合中国新版GMP和美国FDA法规要求,完成GAMP5计算机化系统V模型验证的可行思路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0.
首先针对石油化工仪表系统的防雷隐患进行论述,分别从技术角度与设计角度来进行。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石油化工仪表系统中的防雷技术措施,以及防雷系统设计阶段应该达到的标准,可以作为石油化工仪表系统设计的技术参照来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