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溶解氧浓度对低合金钢T24在超临界水中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超)临界机组部分锅炉管长期工作在超临界水环境,其抗氧化性直接影响使用寿命。对T24钢在550℃、25IVIPa超临界水中10-7,3×10^-7和2×10^-6三种溶解氧环境下的氧化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天平称重研究氧化增重曲线,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氧化物表面和横截面形貌及元素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物相结构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探讨溶解氧浓度对T24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增重随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氧化层为典型的双层结构,高溶解氧可能使氧化层转化为多层结构;溶解氧浓度越大氧化物越容易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超临界水与普通水的不同,超临界机组工质一水的性质,从而为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黄国龙 《陕西电力》2004,32(4):82-84
阐述了超临界水与普通水的不同,超临界机组工质-水的性质,从而为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超临界水及超临界CO2两种超临界流体换热系数的影响程度,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度计算模型,对提取的超临界水及超临界CO2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不同管道直径、压力、质量流速、入口温度等影响因素对超临界水及超临界CO2换热系数的关联程度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超临界水换热系数的影响程度为:质量流速>入口温...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超)临界电站锅炉高温受热面材料蒸汽侧氧化问题,该文开展国产镍基合金C-HRA-1在620~650℃/25 MPa以及C-HRA-2在650℃/25 MPa超临界水环境的氧化实验研究。利用精密电子天平、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等对材料氧化动力学、氧化膜微观形貌以及氧化膜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开展600℃/25 MPa超临界水环境氧同位素标记实验,探究镍基合金C-HRA-1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机理。结果可知,C-HRA-1与C-HRA-2氧化后的主要物相为Cr2O3和NiCr2O4,NiO、CoO、MoO3以及NiFe2O4也被检测到;合金中阳离子向外...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大批超临界机组正在建设中,因超临界机组高参数的要求,水、汽品质的监督控制极为重要,是保证电厂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本文根据超临界机组水汽工况的特点,结合已投产的及正在建设中的超临界机组水、汽循环品质的监督方式,对水、汽系统主要监测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作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7.
关于超临界压力锅炉的若干问题(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汉才 《华中电力》2001,14(1):1-4,8
介绍关于超临界锅炉的材质、水冷壁管圈及其水动力学、锅炉启动、汽机旁路系统、变压运行与运行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钾盐对V2O5/TiO2催化剂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钾在中国燃煤和生物质烟气中以钾盐--硫酸钾和氯化钾的形式存在。文中采用静态N2物理吸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emperature-programmed surface reaction,TPSR)、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和催化活性评价的方法,研究了钾盐对V2O5/TiO2催化剂上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盐使V2O5/TiO2催化剂活性降低。随着钾盐在催化剂上负载量的增加,稳定的NO脱除温度窗口逐渐变窄,当K与V物质的量之比达到3.0时,该窗口消失。钾盐的掺入使催化剂表面活性位数量明显减少,但是并没有显著改变催化剂的反应性。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K优先配位在催化剂表面的Br¢nsted酸性位上,中和了Br¢nsted酸性位酸性,使Br¢nsted酸性位上吸附的氨减少。  相似文献   

9.
在热谱超临界水冷堆设计中,工质在堆芯内剧烈的密度变化使堆芯轴向方向慢化不均匀,需要引入水棒结构减小这种影响。为描述超临界水冷堆堆芯热工水力现象和中子慢化性能,更好地实现超临界水冷堆的设计,需要研究水棒导热性能的影响。针对特定的超临界水冷堆组件,选取不同水棒中间材料的热导率,编制程序对堆芯燃料、冷却剂、慢化剂进行联合求解,计算得出各种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燃料通道和水棒内工质随着流动的方向其温度都是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不合理的材料选取,可能出现慢化剂与冷却剂反向传热的现象;在水棒材料选取时,应尽量选择热导率比较小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干湿态转换是超超临界机组启动、停机过程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在总结国电北仑电厂、华能玉环电厂超超临界机组干湿态转换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超超临界机组运行状态转换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温煤气脱硫及其对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石灰石作脱硫剂,在固定床上进行高温煤气脱硫,研究脱硫剂粒径、用量、温度和入口H2S浓度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及脱硫反应对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影响,并得到CaO的转化率曲线。结果表明:粒径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很大,其中以0.38~0.9mm的石灰石脱硫效果最佳;脱硫剂用量增加,气固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加,脱硫反应进行得更完全;温度对脱硫过程的影响比较复杂,最佳的脱硫温度为脱硫剂完全煅烧的温度;在一定的空速下,随着入口H2S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减慢;脱硫剂明显加快逆水煤气变换的反应速率,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是产生的CaS堵塞了脱硫剂的微孔,催化活性减弱,使逆水煤气变换反应速率减慢。  相似文献   

12.
对于超临界直流锅炉,除氧器除了起到给水除氧、加热以及疏水汇流的作用外,还必须保证锅炉所需给水的储备量.当机组负荷一定时,除氧器水位对象的动态特性近似为有延迟的一阶惯性环节.通过分析某电厂超临界600 MW机组除氧器水位控制系统SAMA图,从而得出具体的控制过程及控制特点.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传热恶化,分析了发生传热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抑制或推迟传热恶化发生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洋  朱晓昕  陈铭  汪华剑  房凡  朱伟建 《中国电力》2020,53(11):227-233
通过对低负荷段吹灰器投运位置、频次、负荷段及对应区域配风方式的试验研究,发现低负荷段吹灰器投运时明显的壁温突升主要发生在两侧墙,且投运燃尽风上下位置的吹灰器影响较大,最高壁温突升幅度约100~130 ℃。吹灰过程中增大对应区域的辅助风门开度约20%,壁温突升幅度可降低约20 ℃,同时,选择较高负荷段投运吹灰器以及降低吹灰器的投用频次对控制水冷壁超温有利。试验研究方法与结论对同类型机组低负荷段吹灰器投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洋  朱晓昕  陈铭  汪华剑  房凡  朱伟建 《中国电力》2012,53(11):227-233
通过对低负荷段吹灰器投运位置、频次、负荷段及对应区域配风方式的试验研究,发现低负荷段吹灰器投运时明显的壁温突升主要发生在两侧墙,且投运燃尽风上下位置的吹灰器影响较大,最高壁温突升幅度约100~130 ℃。吹灰过程中增大对应区域的辅助风门开度约20%,壁温突升幅度可降低约20 ℃,同时,选择较高负荷段投运吹灰器以及降低吹灰器的投用频次对控制水冷壁超温有利。试验研究方法与结论对同类型机组低负荷段吹灰器投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河南省8 台采用给水还原性全挥发处理方式的600 MW超临界直流炉机组首次检修化学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水冷壁、省煤器的结垢速率较高;汽轮机叶片积盐速率较高,沉积物成分复杂;机组停运揭缸后低压缸叶片有锈蚀。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电铜陵发电有限公司2×600 MW超临界机组水处理系统投用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机组调试和运行中对工业回水系统、净水系统、补给水系统、精处理系统、化学水工况等进行了优化。经设备改造及系统优化后,单机运行时可节约工业水80 kt以上,补给水系统混床周期制水量增加到45 kt,精处理混床周期制水量提高到200 kt。对下一步高速混床氨化运行、加氧工况的实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介绍河曲电厂二期60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螺旋水冷壁安装方法,并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以及施工中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进行总结,旨在共同提高安装工艺水平,为电站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奇伟  赵伟 《浙江电力》2012,31(10):65-69
以某发电厂1号机组为例,介绍国产超临界机组给水凝结水自动加氧处理技术的应用,阐述加氧装置自动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以及加氧装置改造的过程、相关试验和改造后的运行效果评价.给水加氧成功改造后实现了加氧流量的自动控制,使给水凝结水溶解氧的含量可以维持在40~100μg/L,氧气消耗量比手动加氧运行方式下降50.0%,同时使给水自动加氧运行方式下的汽水品质更为优良、稳定,提高了加氧运行控制水平和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