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1)
在依托"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对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传统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解析中部六省所辖82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的时空演进分布特征,嵌入"经济金融共生"理论,构建共生指数,从省域层面刻画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状态。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呈现出非均衡性跨越发展态势,区域之间、年际之间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马尔可夫链分析显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保持稳定的概率至少为56.86%,同时也存在"马太效应";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表明,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生转移的概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共生状态测度表明: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共生关系处在正向非对称共生状态,且逐步向正向对称共生状态收敛。为此,应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协同机制、拓展应用空间、打造良性生态四个方面着力,提升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1)
用综合评价法测算2001—2011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dex,IDI)值,并结合(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方法,按国家、三大区域、省际3种尺度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区域尺度上,东部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始终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差距越来越大,中部地区一直略高于西部地区;省际尺度上,东部省际之间的数字鸿沟明显扩大,西部省际之间的数字鸿沟有所缩小,中部地区的基本保持不变。此外,还发现中国信息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延续和反应,但是信息化空间极化程度大于经济发展空间极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创新是关系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本文从宏观层面研究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以我国的30个省级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与地区层面(东中西部)探索我国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的关系以及认识东、中、西三大区域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环境规制正向显著影响绿色创新,金融发展对绿色创新的作用不显著,人力资本对绿色创新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地区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环境规制正向显著影响绿色创新,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绿色创新的作用不显著。人力资本对绿色创新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从环境规制、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三方面向政府宏观管理部门提出了政策建议,驱动区域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托新发展理念,在剖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九大维度构建了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主、客观赋权法结合,构建了基于专家可信度改进的 G1 法和时空极差熵权法的最优组合赋权模型,测度了 2009~2019年我国四大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了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发展规模和发展稳定性是最关键制约因素;东部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主要是由于其庞大的建筑产业规模效应和较高的创新水平;西部、东北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据此给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4)
以2006—2015年全国各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动态GMM方法,分别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考察了金融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金融业发展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金融人力资本的规模和结构对金融绩效都有显著影响,但从区域层面来看,二者的影响差异明显: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对中西部为正的显著影响,且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为负;中等受教育金融人力资本对中西部影响较大,同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金融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的影响超过了东部地区。进一步,通过估算人力资本模型的倒U型曲线及其拐点,说明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存在最优效应。实证结果对各地区合理制定金融人力资本发展政策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
数字普惠金融在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贫困减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回归模型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收入分配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间接减轻贫困,且经济增长效应远大于收入分配效应;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减贫效应显著且明显大于中东部地区,而中东部地区的减贫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锡尔系数的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区域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绿地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问题日益凸显。选取建成区绿地率的指标,运用锡尔系数对我国四大地区及其所属的省、市、自治区进行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总体差异和构成分解,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城市绿地具有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全国总体区域相对差异明显缩小;城市绿地建设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地区内差异引起,地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在逐渐提高;在四大地区内省际差异中,东部省际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影响最大,西部影响较大,中部影响较小,东北影响最小;东部省际差异呈大幅下降趋势,西部省际差异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中部、东北省际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发展均衡,且变动幅度也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分析认为上述区域差异及演变是由建成区规模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57-58
借助2001年至2010年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重点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出对不同空间区域农村粮食生产的影响,以了解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流出情况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程度,研究结论是:(1)我国东部和中部"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两地区农业人力资本与其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这两个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出不利于其粮食生产的长期发展。(2)我国西部"刘易斯转折点"还没有出现,该地区农业人力资本与其粮食产量呈负相关,说明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出有利于其粮食生产的发展。(3)就全国整体而言,"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出则不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从投资率和储蓄率的关系出发,运用1978—2015年全国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东、中、西部和30个省份的β系数。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资本流动强度缓慢提升,其中东部地区资本流动较为活跃、西部次之,中部地区资本流动活跃程度较差。从时序看,东部地区资本流动性显著增强,中部和西部地区资本流动性则有所减弱;分省份看,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其资本流动程度总体较强,大部分中西部省份资本流动依然不够活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测度了1994—2013年全国259个地级市的城市蔓延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城市蔓延的区域差异以及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994—2013年中国城市蔓延程度总体上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相比较而言,东部区域城市蔓延程度较低,且城市规模越大,蔓延程度越低;1994—2013年中国城市蔓延空间差异呈现上升趋势,组内差异是影响城市蔓延空间差异的主要贡献因素,其中从分区域来看,东部区域贡献率最高,东北部区域最小;中国城市蔓延在空间互动下存在条件β收敛,从分区域看,中部区域的收敛速度最快,东部区域收敛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