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1,(1)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历史分析内蕴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叙事,表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直面现代问题的政治哲学,这一政治哲学是在宏观历史结构的整体上以微观政治哲学的方法还原了政治原象、理解了政治逻辑、批判了政治宰制,从而真正建构了一种现实的政治理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深化了现代以经济来解决政治问题的政治哲学路向,开创了超越权力逻辑和权利理路的政治哲学的社会政治哲学。因此,马克思历史分析的政治哲学叙事,既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根本特色,又是现代政治问题得以解决的理论范式。从观念的历史现实、政治的利益基础与主体的阶级属性全方面地把握现代政治的根本问题,使得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真实地面对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本质,历史唯物主义地判断了无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真正标识了人类解放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哲学通论》作为一部专著性教材,其总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的提出、论证和破解,蕴含着"历史的内涵逻辑"及其方法论原则。这主要体现在《哲学通论》对哲学原理教科书、"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实历史的反思与批判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中。《哲学通论》所彰显的"历史的内涵逻辑"及其方法论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哲学史观为核心理念,融通"中外哲学史",容涵"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史论结合"等方法论原则的内涵逻辑。沿着《哲学通论》所开辟的哲学理论空间和思想道路,在新时代,我们只有继续坚持这一方法论原则,张扬和彰显哲学创新的主体自我意识,才能在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中推动哲学理念创新,继而推动"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哲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3)
马克思所做的"哲学"以相当遥远的距离区别于任何其他人所做的哲学。这种区别是由时代造成的。它们看上去似乎是小事,比如,一些文献学问题。其实不然,各种靠外观而非实在本质的帮助来增进真理力量的尝试比比皆是。而马克思的哲学通过服务人民群众赢得了广泛的真理性。它不是那么好干的!因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实际上终结了所有"哲学",而此战役成败取决于阻断那种隔着对立阵营的战壕向对方扫射的做法。它在这样做时是以"对现实的描述"取代"哲学"自身,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割裂"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正在顺应建筑"自治性"的价值认知体系基础上,通过对地域类型学的持续研究与实践,探求建筑本体中的"原型",并发现其背后的"心理图式",加之受契里柯形而上绘画的影响,我们在当下追求浮华、表象化的社会图景下,试图寻找到形式语言背后的内在逻辑——"类型原型—深层结构—心理图式",并将其融入到"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设计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3):77-81
马克思开创了现代实践哲学。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哲学界没有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哲学是何种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只有回溯到实践哲学的源头,即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劳动为核心,研究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宗教、政治等活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没有否定和抛弃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和伦理维度,而是既包含了亚里士多德认为"自身即是目的"的实践,又包含了手段性的劳动。只有看到马克思将劳动提升为实践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理解为哲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实践哲学,才能驳斥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质疑。总之,将劳动作为实践的主要形式是马克思建构唯物史观、解释人类社会历史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马克思历史哲学在资本仍是塑造世界主要社会权力的当今时代具有极其鲜明的当代性。首先,它不仅提供了从"历史的深处"把握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入口与从"现实的历史"出发去审视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视野,而且蕴含着从现代社会形态的历史暂时性看待当代全球化发展前景的理论境界。其次,它解答时代问题的根本方式与维度,仍是有效应对当代各种挑战所不可或缺的。再次,它本身能够生发出从问题意识内容的拓展、理论生长点的重铸、思维视角的调整、哲学范式的重构四个方面走向当代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解释学哲学化何以可能,是基于文本的"理解"与事物的"认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理解"和"认识"在概念上是包含关系,在对象的范围上是相容的,任务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并且二者"真理性"的含义及检验标准亦是相通的,因而以理解内含于认识为逻辑通道,解释学哲学化才得以可能。然而对解释学哲学化这种潮流,我们要给予中肯的评价,既不能过分提高其地位,也不能片面抹杀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参数化产生的哲学背景,揭示自然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指出参数化是适应当今技术和生产力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参数化是数字化时代的"道法自然",其本质是在因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以数字化的方式诠释设计目的,构建设计逻辑,并最终解决设计问题;通过相关设计案例的探索性实践的解析,指出参数化设计不仅可以作用于形式,然而更高境界是将参数化原理作用于功能,做到"功能生态";最后对参数化设计提出展望,即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法则能否在参数化这一命题上高度统一起来,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浪漫理想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6)
本文通过梳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历史沿革,全面细致地解析其内在所存有的基本涵义,这些涵义主要以实践性价值观、实践性世界观、实践性发展观以及实践性创新观为核心的诸多方面。而基本涵义所包含的这些方面则在客观上表征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价值导向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此基础上来强化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体论和发展观,进而追求着现实化的实践创新所带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6)
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是马克思实现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革命中所体现的基本思考方式。在马克思的哲学思考中,其逻辑起点是"有界限的"(或"被限定的"),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别限定的对象的深入批判中,将其理论诉诸于现实的革命运动,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建立在创造未来社会的无限可能性上。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的探究可以引发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深层理论思考。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开启了不同于传统哲学的当代哲学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4)
物联网技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内涵。在本体论层面,物联网技术蕴含的虚拟实在与现实关联范畴对技术哲学本体论具有积极的建构意义;在认识论层面,物联网技术将认知功能赋予物,使人与物之间清晰的主客体关系界限被打破,呈现出主体间性。在价值论层面,物联网技术凸显了物本主义倾向,而实践智慧是克服物本主义倾向的积极途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3)
当代哲学已经疏离于生活世界——这里的"生活世界"指的是,人类在时空背景中形成的实践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类赋予自己生活的意义,指引自己的生活方向。这种疏离源于如下事实:自现代以降,哲学就是依据科学的范式来划定自身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重新将现代哲学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裂痕加以弥合。因此,可以从哲学采纳科学的范式时所面临的诸问题开始进行思考;特别要考察的是,对智慧加以重估是否能否重新恢复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是否有助于批判科学的过分自负。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3)
"载体"是《蒂迈欧篇》中的重要概念,是作为生成物的材料来源而寓于理型派生摹本的过程之中,它有承载者、养育者、接受者与空间等多重含义与属性,是柏拉图晚期思想中较为复杂的概念之一。希腊化时期的普鲁塔克通过对载体的借鉴与演绎,以埃及神话中的伊希斯形象为中心,建构起了一套神学-哲学阐释模式。这种以理性调和信仰的努力,同该时期其他哲学家一起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怀疑主义与折衷主义的思辨潮流,并深刻地影响到了后世的诸多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6)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其专著性和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的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节点上都借助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自身的思路和结构,从而使这本专著性教材与黑格尔哲学形成了深刻的内在理论关联。《哲学通论》最具创意也最有特色的三个思路是: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思想"维度,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思想客观性"问题,以及作为哲学历史演进的"本体论中介化"进程。这三个思路都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并在与黑格尔的深度对话中建构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1,(1)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和实践哲学具有密切的联系。他受古代实践哲学传统的影响,强调实践哲学和实践的互动关系,这决定了实践哲学不同于理论哲学和制作哲学的特点。这种关系启发了他对解释学特征的看法,以"参与"理想取代科学的客观性理想。他力图将实践哲学和解释学融合起来,形成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这种实践哲学立足于当代历史处境,反思不同于科学技术理性的实践合理性,批判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统治给人类造成的危机。他的解释学的对话理想对于当代实践问题,如不同文明如何共存,如何对待与传统的关系等,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建筑哲学概论(本体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学,它通过建筑哲学这个桥梁指导建筑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建立建筑哲学和建筑科学体系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和科普工作是建筑界的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论述了钱学森关于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的思路,我国住宅建设方面的七个脱节,建筑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城市、建筑与人的生存、发展等内容。(此为“建筑哲学概论”系列论文之一)  相似文献   

18.
CAAU设计哲学     
人文/自然 纵观现代建筑史不难发现建筑师的角色具有内在的双重性,他们既是艺术家又是工程师,既创意十足又求真务实.这使我们意识到建筑师和规划师常常会受到某些特定类别的局限,为了达成某一方面的目标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因素,甚至最终不得不两相对立,如古迹与文脉、梦想与创新、现代性与城市化、景观与建筑、开放与封闭等. 设计是一项有趣又刺激的活动,那么为什么建筑不能碰撞出趣味十足又令人愉悦的时刻,而仅仅是一项设计完成的基础设施?建筑师的使命就是通过塑造人类环境来改变人类的行为习惯和重新审视典型的建筑类型,提供激励人心的空间,鼓励人们融入社区.  相似文献   

19.
Today's scholar is evaluated primarily through the metric of research narrowly defined under a scientific rubric. This idea of research has become naturalized, and its ubiquity cuts across most disciplines. Research as such has become overvalued as the only arbiter of success and has led to increasingly difficult hurdles for the architecture professoriate in tenure and promotion. Instead of trying to argue that architecture is a valid exception to the rule of research, the discipline should seek to become a leader in changing and broadening how research is understood in academe.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oday's scholar is evaluated primarily through the metric of research narrowly defined under a scientific rubric. This idea of research has become naturalized, and its ubiquity cuts across most disciplines. Research as such has become overvalued as the only arbiter of success and has led to increasingly difficult hurdles for the architecture professoriate in tenure and promotion. Instead of trying to argue that architecture is a valid exception to the rule of research, the discipline should seek to become a leader in changing and broadening how research is understood in acade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