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规划海上编队多兵力、多武器协同对海打击方案难的问题,提出了多兵力火力规划作战模型体系的概念,给出了作战模型的主要内容和模型体系构建方法;然后,以多武器作战能力仿真计算为基础,提出了兵力行动计划和火力机动方案等规划要素的设计方法;最后,基于模型体系和火力规划要素,设计了火力规划系统框架及其工作流程。该系统可辅助实施作战方案编制和作战资源优化配置,完成对海联合快速作战筹划和精确指挥控制,提升海上编队对海综合作战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无线电电子对抗兵力兵器对防空部队作战效能贡献的评估方法;结合仿真结果,分析了将杀伤兵器引导至目标的概率与引导均方根误差之间,目标杀伤概率与空袭兵器无线电电子设备遭受无线电压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应该在对目标探测、引导、杀伤兵器进行无线电电子对抗和火力杀伤的防空部队和兵力合同行动进行效能评估的基础上,拟定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部队指挥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地空导弹混编群的概念,分析了影响混编群抗突防能力的相关因素,阐述了基于排队论思想的混编群抗击目标突防流程。通过计算优化了兵力基本部署,提出了以抗饱和攻击能力来衡量武器系统综合性能的方法,并基于排队论知识运用仿真分析了武器系统主要性能指标对火力单元抗饱和攻击能力的影响,论证了单发杀伤概率与集火射击效率的关系,进而在混编群兵力资源需求和火力配系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运用。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美国"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NIFC-CA)系统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目前NIFC-CA系统的主要打击链组成。通过分析表明,在未来战场上NIFC-CA系统将进一步整合各种作战平台,发挥各作战平台更大的作战效应,进一步推进美国海军"分布式杀伤"概念发展。最后评述了未来"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系统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飞航导弹》2021,(4):68-73,79
为深化反导作战运用研究,探索多层反导协同作战内在规律,介绍了弹道导弹目标特性、突防手段及其对反导作战的影响;从毁伤概率提升与体系对抗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多层反导协同作战的必要性,并对"两段三层"协同反导作战的内涵与模式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多层反导协同作战涉及的兵力需求、作战部署与火力运用三个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美军长期以来秉持“概念驱动”的理念,将作战概念创新作为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牵引推动力。系统地总结了美军作战概念的演进脉络,分析了美军“分布式杀伤”“多域战”和“马赛克战”的内涵特点及其联系,最后结合美军作战概念的演进变化,从作战概念研发的作用、制胜机理和战争形态的发展趋势及未来战争的准备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对美军作战概念发展的认识,可以为我军建设发展特别是作战理论体系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的需求牵引下,美国海军明显加快了对舰精确打击武器建设,通过升级捕鲸叉,新研远程反舰导弹,引进改造海军打击导弹,改进战术战斧BlockⅣ巡航导弹、标准-6舰空导弹和联合防区外武器等措施,逐步建立起适应多平台发射的网络化精确对舰攻击武器体系,对海上兵力构成极大威胁。系统地研究了支撑分布式杀伤的各型网络化对舰精确打击武器的最新发展动态、技术性能及能力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体系对抗背景下海军要地防空多兵种兵力需求分析问题,应用Lanchester 方程描述多兵种对抗过程, 引入“软”火力单位的概念,将要地保卫目标等效为参战“兵种”并赋予适当的杀伤系数,引入兵力倍增系数修正 电子对抗对兵力总作战指数的影响,最后基于多阶段规范交战模式理论求解兵力需求。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 可为体系对抗背景下的海军要地防空兵力筹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分布式作战概念及内涵延伸为主线,梳理了分布式反舰作战由来、核心理念及发展脉络,重点对分布式反舰作战特点、信息支援要求及装备发展途径进行了深入剖析。一是发掘了分布式反舰作战火力打击中呈现出的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特征,二是分析了分布式反舰作战下信息支援的平台多元化、装备一体化、支援全程化趋势及表现,三是对分布式反舰作战武器的研制、升级和改装进行了展望,可为未来海上反舰作战样式选择、装备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美军发布的若干新型作战概念进行梳理,提出了智能分布式作战是未来战争形态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对智能分布式作战的概念内涵、特点进行了提炼和分析,对重点关键技术项目的发展动向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包括项目整体发展脉络、预算占比和技术领域分类等,并提出了智能分布式作战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对未来战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未来空战新概念及其实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空军等提出了网络中心战、作战云、多域战、融合战等未来空战新概念,期望以新的、更加灵捷和一体化的作战体系框架来协同运用军事力量,通过跨域协同运用多域作战能力,提高作战效能,在未来激烈对抗的信息化、网络化、体系化作战条件下获得作战优势。美国DARPA也提出了马赛克战概念,试图通过将探测感知、火力控制和杀伤兵器等功能能力分解到小的模块化单元中,并将分解的多个功能单元进行马赛克式的组装,形成能同时应对各种目标集的多个杀伤网,确保在高烈度的作战博弈环境中跨多作战域有效作战。本文概述了从网络中心战概念的提出,到美国空军的融合网络中心战、作战云、多域战、融合战的未来空战新概念及马赛克战概念演进的过程,重点介绍了美国空军的未来空战概念及其实现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并介绍了DARPA为应对这些技术挑战所提出的马赛克战概念。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阐述了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与常规防空装备混编作战的必要性及SA-ARM混成群内涵,并从作战目标、作战过程、火力打击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SAARM武器系统作战使用特点。提出了尽远拦截、纵深会歼、逐层抗击三种兵力编组模式和混成群兵力部署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了SA-ARM混成群扇形和宽正面兵力部署方法,以及各编组模式下两种部署方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美欧等国近期提出的若干作战理论与概念、导弹与相关型号改进实践以及前沿性研究项目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认知/动态与分布式作战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影响,并对其作战概念、作战力量构成、作战模式特点等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作战模式对战术导弹武器装备的发展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认知/动态与分布式作战将是未来战争形态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该作战模式将对导弹武器装备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度训练计划,解放军总参谋部从7月1日起至9月中旬,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连续组织7场"火力—2015·山丹"陆军防空兵部队跨区基地化实兵实弹演习……7大军区7支部队系列军演参加"火力—2015·山丹"演习的主要兵力来自解放军7大军区的7个防空兵旅(团)以及电子对抗、陆军航空兵等配属力量。陆军防空兵部队现役装备的7个系列、9种型号防空武器将全部亮相。各参演部队主要围绕防空兵部队作战任务,结合现代防空作战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战争中,陆军航空兵主要担负着反坦克作战、空中火力掩护与支援、空中火力攻击、空中兵力兵器机动和空中指挥、侦察、探测等任务,作为陆军自己的“空军”,直升机不仅成为陆军实施空中突击的主要火力平台,并以其良好的机动性能为陆军地面部队快速立体机动、超越攻击、垂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局势变化加快,近年来美国海军集中力量对其战略方案、作战概念,舰队部署调整、火力配系和型号发展等问题进行评估、研究和论证。对近期美国海军主要战略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梳理,重点对《未来海军》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并结合近期美海军的具体举措梳理分析了其精确打击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集装弹药投射系统是应陆军步兵分队作战需求提出的一种近距离面杀伤武器系统,其军事需求在步兵实战化武器系统体系的构建中地位显著,它应步兵阵地攻防实战打击的特点和需求应运而生,以近程攻击覆盖、反冲锋扼止为作战目的,实现步兵阵地攻守的火力打击面杀伤,是近距离步兵压制战术的有效手段,实战应用将彰显步兵分队近距离作战协同的高效战场控制能力,提升我步兵战斗班组对敌集群目标、步坦协同、堑壕遮挡的有生力量给予有效杀伤的能力,列装陆军步兵分队将产生一定的军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电磁脉冲弹对地空导弹火力单元的威胁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脉冲弹的出现使地空导弹火力单元面临着新的威胁,对地空导弹火力单元的作战和防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电磁脉冲弹的杀伤机理和特点,分析了电磁脉冲弹对地空导弹火力单元的威胁,并提出了地空导弹火力单元应对电磁脉冲弹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13年,DARPA发布了战术侦察节点项目,旨在发展可供驱逐舰、护卫舰等非航母水面作战舰艇使用的中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2016年,项目进入原型机制造阶段,后续将陆续开展飞行、发射及回收演示验证。介绍了TERN项目背景、研制目标、战技指标、方案选择等内容,并结合美海军分布式杀伤概念发展,分析了其对美海军作战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防空兵"集中使用,混合部署"的兵力部署原则,综合考虑被掩护目标的重要性和实施掩护的防空兵群火力单元的毁伤效能,提出一种兵力部署的优化方法.通过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计算出掩护目标的最优兵力部署.实例证明该方法能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指挥信息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