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夏热冬暖地区典型三星级绿色建筑办公楼A、B运用的绿色技术,给出该地区进行绿色设计的策略及思路,指出适用于该气候区的关键被动式、主动式设计。通过分析A、B办公楼的实际运行电耗、水耗数据,与同类型建筑运行数据相比,证实两栋楼均处于低能耗水平,说明绿色节能设计切实起到节能节水的效果。A、B办公楼的绿色设计理念及绿色技术的具体实施效果,都将对今后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办公建筑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托天津生态城某办公楼2012年全年实际运行能耗数据,分析了该办公楼的各项能耗水平,通过与天津市办公楼建筑能耗平均水平作对比,发现该办公楼能耗水平明显低于天津市平均水平,可见该项目采用的各项节能措施,如围护结构保温、活动外遮阳设计、地源热泵、空调排风热回收、节能灯具等节能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3.
超高层建筑具有耗材多、能耗大、对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实施绿色策略是解决其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绿色建筑在运行使用阶段能否达到设计预期的绿色绩效和使用效果可通过使用后评估进行检验。以广州西塔为研究对象,结合西塔绿色建筑实测数据分析和实际运行状态的调查,从建筑形体、空间组织、节能和节材四方面评估西塔超高层建筑的整体绿色绩效,并利用问卷和访谈对西塔办公环境进行使用后评价,采用李克特量表分析法和非参数法得到使用者的主观满意度评价以及个人背景属性对各项指标满意度的影响情况。所得结果为今后西塔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超高层建筑绿色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超高层办公楼设计理念,运用合理设计手法,加强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的融合及对话。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多联式空调系统与水系统空调能耗分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济南某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工程实际规模,分别配置传统水系统和多联式空调系统,分析影响空调系统运行能耗的各种因素,对2种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同时给出评价空调系统能耗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超高层建筑的国家绿色建筑星级认证目标,按照《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中的要求,采用e-QUEST软件对该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能耗进行计算,达到了与节能标准规定值相比低20%的要求。根据能耗模拟计算结果,分析采用不同的节能措施对能耗结果的影响,对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和超高层绿色建筑能耗模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绿色建筑常用节能技术后评估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波荣  肖娟 《暖通空调》2012,42(10):20-25
根据后评估(POE)的方法,对我国不同气候区的11栋绿色建筑及示范建筑的实际能耗情况及节能技术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研究,包括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等,对系统的设计参数、运行效果、实际能耗、室内环境质量和使用满意度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设计、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和优化策略。研究发现,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等低成本被动式技术实际运行效果良好,值得重视和推广;人员的行为模式和使用模式对能耗影响较大,应成为节能运行管理中的要点;绿色办公建筑在引进建筑节能技术和应用可再生能源系统时,需考虑技术的经济性。在中国现有建设水平下,应发展低能耗、低投入成本、低空间成本、高运行效率的示范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绿色建筑运行后实际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选取位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城市共31个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办公建筑,通过现场调研和部分典型项目室内环境参数的长期测试,结合用户主观问卷调研,比较了不同气候区不同绿色办公建筑运行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的情况,并与相同气候区普通办公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不同气候区绿色办公建筑的能耗总体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并接近《建筑能耗定额标准》中能耗限制的目标值,但也存在一些获得标识的绿色办公建筑能耗偏高的情况。总体来看,绿色办公建筑的能耗高低和星级的关系尚不清晰。在室内环境品质满意度方面,用户对绿色建筑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建筑,这个差异在室内热环境及空气品质上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绿色办公建筑运行能耗高低和室内环境品质优劣的原因,为设计和运行阶段进一步提升我国绿色建筑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高端办公楼的需求不断扩升,并逐渐走向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以上海市某个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的高端商办建筑为例,对其技术实施及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显示实际用能水平偏高,其原因主要是租户的用电设施未进行日常管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超高层建筑由于其地标性、节地性及商业价值等因素,在广州地区发展迅速。但超高层建筑设计在实践绿色低碳方面,仍需要进行更多地研究和思考。通过介绍绿色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简要梳理了其技术体系,指出广州地区绿色超高层中的建筑设计要点,结合广州某超高层实际案例中的设计情况进行探讨,最后针对要点提出了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该建筑获得2013年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介绍了其创新设计理念、设计创新方法和多项综合新技术,同时对该办公楼的控制策略、运行效果、实际能耗、室内环境质量和用户满意度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办公楼能实现低能耗的主要原因除创新设计外,还在于建筑有效的控制策略,包括夏季积极利用自然通风、地板辐射供冷与吊扇相结合的混合通风策略,大大减少了夏季制冷的时间,冬季利用水蓄热、地板预热等策略,从而实现了冬夏季空调与供暖超低能耗。此外,该建筑的设计者和使用者为同一家单位,可充分把握需求,使得运行后环境品质提升和能耗降低能够兼得。  相似文献   

12.
大型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占建筑能耗比例较高,空调系统运行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北京某大型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情况,分析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节能制约因素,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提出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京 《建筑技术开发》2020,47(4):145-146
超高层办公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常见,虽然该类建筑的投入应用具备多方面优势,但是因此带来的能耗损失、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超高层办公建筑中贯彻运用绿色建筑理念也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介绍了当前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应用特点及其常见问题,然后指出了绿色建筑理念应用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如何在超高层办公建筑中应用绿色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14.
昆明南亚风情第一城超高层办公楼为36层,主体结构高155.750 m。介绍了该城超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中的基础和地下室设计、结构选型、上部主体结构布置、结构超限情况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计算结果和主要节点设计等,其中有一些为超高层办公楼等结构设计的共性问题,希望本文能对类似结构的设计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合理评价以及提升建筑实际运行效果成为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后评估方法,综合运用室内环境性能测试、用户满意度调研和能耗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获得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的重庆某办公建筑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后评估表明,项目运行期间室内环境质量良好,用户满意度较高,同时运行能耗水平较低。针对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从建筑运行策略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同时,从能耗评分方法、空气质量评价指标、环境评价权重设置等方面对该后评估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1、引言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迅猛,截止2016年6年,全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49988万平米,但是运行标识的比例仅为7%~([1])。调研发现绿色建筑的能耗设计值与实际运行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实际运行的项目受到气象条件、入住率、物业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建筑的运行状况和能耗水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财富中心为例,介绍了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的冷热源及空调末端方案。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空调技术方案对运行能耗、管理模式、物业维修的影响。总结了该类建筑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8.
彭康 《山西建筑》2014,(15):128-130
通过比较超高层建筑各种消防给水系统的特点,合理选择出符合佛山市某超高层办公楼实际情况的消防给水方案,并对方案选型的过程、设计思路、设计心得以及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探讨,以确保消防安全,达到设计合理、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通州区运河核心区IV-03地块超高层办公楼项目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技术实践。作为北京市东部第一高度的公共建筑,本项目在设计层面进行了多种绿色建筑技术的尝试,如生物滞留设施、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导光管采光系统等,通过了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认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绿色技术推广效果。作为超高层建筑,项目在场地、结构、暖通空调、照明、节水、节能、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绿色设计,可以为寒冷地区超高层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要获得建筑能耗数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能耗模拟软件进行计算,计算复杂;二是通过得到建筑的能耗情况,而且是建筑的实际运行能耗情况,可信性和准确性都比较高。论文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办公建筑的能耗情况以及节能措施情况,针对上海绿色办公建筑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绿色办公建筑和非绿色办公建筑各自的能耗强度,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影响办公建筑能耗的主要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