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洪涝灾害一直是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造成伤亡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之一。近年来,我国暴雨内涝问题十分严重,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趋突出。通过科学认识海绵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深入研究城市水循环,破解城市内涝的根本原因包括致灾因子的变化、孕灾环境的变化和承载体脆弱性的变化,这对于研究防洪减灾对策、解决城市洪涝问题、有效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是目前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但是其实际建设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城市建成区的海绵化改造,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对问题缺乏系统考虑、重工程设计轻景观改造提升、施工与设计配合不够紧密等。通过对我国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即用系统理论统领全局,从区域、流域角度来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考虑水质、水量问题,将景观设计融入历史文化,以保障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一经提出就质疑声不断,为健康有序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暴雨内涝防控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论述了城市暴雨内涝成因,提出了城市暴雨内涝防控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探讨了城市暴雨内涝监测预警技术。介绍了海绵城市概念和内涵,重点探讨了城市暴雨内涝防控与海绵城市建设两者关系,只有在成功地构建起源头径流控制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及城市水利防洪系统等城市雨洪管理四大子系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望解决城市内涝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4.
用海绵城市理念构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我国海绵城市是在继承古人智慧,参考国内外实践经验,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的现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探讨以"径流峰值管控"为抓手、用海绵城市理念构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的方法,并给出如何解决好体系内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应对城市内涝和水污染问题,中国提出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理念,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和“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等为评估指标,旨在综合提升城市的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质量。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备的在线监测对象体系,辅助海绵城市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国家第一批海绵试点城市镇江市为例,构建由气象(降雨)监测、下垫面监测、陆域(海绵设施、项目地块、排水分区)监测、河湖、流域监测等组成的多层级有机嵌套海绵城市监测对象体系,明确其监测指标、布点原则、监测频率、数据的筛选/识别及有效利用。海绵城市监测对象体系构建与实施对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成效与优化运行、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实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常州2017年6月10日、9月25日两场强降雨影响入手,分析了城市内涝情况产生的原因:暴雨日数增加,气候发生变化;开发强度增大,人类活动影响;管网系统建设滞后,排水能力不高;管理体制不顺,规划建设不统一。同时,指出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复杂,解决内涝问题也必须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有序推进。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二是推进内涝防治系统建设,三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四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五是探索推进洪涝灾害保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支撑宁波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规划设计,针对宁波市河网密布、水系连通的特点,文章基于流域河网水动力模型,设定试点区域雨洪模型边界,模拟试点区域内涝积水点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排水口受河道水位顶托和洪水漫堤是宁波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大部分内涝积水点成因,可为宁波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涝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改变了自然水循环过程,城市水问题越来越突出。21世纪以来,不少城市遭受了严重内涝,推动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但是,城市内涝问题复杂,相关政策、标准一直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效益存在诸多争论。剖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文件精神与规程规范,对海绵城市功能定位进行了解读;并结合南昌市凤凰洲片区的洪涝情景模拟,分别对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设施与调蓄的径流峰值控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海绵城市建设由最初的“通过落实LID措施,助力城市内涝防治能力的提升”逐渐转变到“基于‘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理念,系统构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对于南方丰水地区,城市内涝防治的重点在于“排”与“蓄”,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达标建设与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布局依然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城市的水生态环境处于两个极端的状态下,一方面是一部分城市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城市内涝严重,为了保证城市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需要对城市水生态进行修复。而"海绵城市"建设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途径。基于此,本文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给排水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一、海绵城市概况"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的环境时有着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可以蓄水、吸水和渗水,当天气干旱时可以将储藏的水释放出来。在解决我国城市内涝频  相似文献   

10.
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低影响开发的方式因地制宜治理城市河道,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程龙  王盼  詹存 《西北水电》2018,(3):79-84
近些年伴随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城市内涝"看海"现象突出。文章以西安市小寨区域为例,采用SWMM、Mike Urban、Mike21软件进行现状模型搭建,分析研究小寨区域内涝产生原因及数值模拟在小寨区域海绵城市数值模拟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小寨区域年径流控制率低,管网排水能力有限,需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考虑蓄排措施解决区域内涝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近些年城市更新改造水问题凸显,对城市内涝防治提出巨大挑战,雨洪利用的理念与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与相似,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又可以解决城市更新面临的提标改造问题,还可以减轻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以北京首钢冬奥单板大跳台项目为例,通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巧妙的解决了城市内涝和城市更新发展中面临的排水系统提标改造的问题,以期为后期城市更新规划及雨洪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处在自然环境之内,其可持续发展在于不断地解决与自然生态间的矛盾问题。其中雨水作为水资源组成部分,必须要对其展开综合处理,既要防止发生城市内涝,也要使其能够在科学手段下不断地进入城市水源体系,保证城市水源供给。这便是"海绵城市"理论的核心,也是其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根本目的。一、海绵城市理论及其重要性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以及建设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源于随着自然环境恶化,城市发生内涝的情况越来越多。海绵城市理论诞生于2012年,  相似文献   

14.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2019,50(10):42-52
城市暴雨内涝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是"大城市病"的综合体现。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严峻的形势特征,然后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维角度,综合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暴雨增多、城市规划和快速城镇化、排水管网与设防标准、城市应急预案、城市发展与管理制度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城市暴雨内涝频现的深层次原因;再次总结分析国内外应对城市内涝的策略,提出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方向。最后从提高设防标准、鼓励社会参与、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城市科学规划、加强大都市巨灾应对能力和跨区域应对统筹、提升决策者意识、加强全民全域全时风险防范意识等八个方面给出应对城市暴雨内涝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对全面科学理解中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具有参考意义,对未来安全城市的长远规划和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内涝、"看海"问题频现,城市老城区内涝问题尤其突出。分析了城市老城区防洪排涝系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北京市某公交场站为例,采用数学模型法,对项目建设前后的内涝风险进行模拟评估,并结合模拟结果提出不同的内涝防治策略。结果表明,在外部排水设施改造困难情况下,城市老城区防洪排涝系统应结合海绵城市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源头控制和雨洪利用为重点;以雨水管道为代表的灰色基础设施在降低城市老城区内涝风险中有着重要作用;利用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源头控制对减缓城市老城区洪涝灾害具有一定效果;建议尽快开展对老城区中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的改造利用,使其具备蓄、滞、渗等海绵功能,从而尽快缓解老城区的洪涝风险。  相似文献   

16.
近日,城市暴雨内涝事件日渐突显,城市内涝减控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北京市典型积水区上清桥区域为例,构建城市精细化洪涝模型并验证了其适用性,模拟研究区在增设泵站、管网系统改建、低影响开发措施建设以及闸坝洪水调度4种内涝减控措施条件下的内涝改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增设泵站的改善效果最好,管网改建和海绵措施的改善效果相似,闸坝洪水调度改善效果最小;海绵措施建设在内涝积水面积方面改善效果显著;添设泵站和改建管网在内涝积水时间方面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作为建党100周年纪念的献礼,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北京城市防汛排水方面的科技发展,介绍了从雨洪控制与利用、到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到海绵城市建设、再到城市综合的研究和实践历程,从雨洪控制与利用、城市洪涝防治及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总结了北京城市防汛排水科技的主要成果和应用成效,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支撑北京城市洪涝防治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建党100周年纪念的献礼,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北京城市防汛排水方面的科技发展,介绍了从雨洪控制与利用、到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到海绵城市建设、再到城市综合的研究和实践历程,从雨洪控制与利用、城市洪涝防治及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总结了北京城市防汛排水科技的主要成果和应用成效,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支撑北京城市洪涝防治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徐宗学  程涛 《水利学报》2019,50(1):53-61
过去数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由于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自然水循环系统受到无序的干扰和破坏,引发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城市水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城市水管理的理论支撑就是以研究城市水循环为核心的城市水文科学,"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城市水管理的重大战略,必须以城市水文学理论为依据,深入研究城市水循环机理和规律。本文围绕城市水管理支撑理论,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在城市化水文效应、城市产汇流理论、城市雨洪模拟与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城市水文观测与预报、城市化水文效应与产汇流理论、城市综合水系统模型研究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我国当前城市水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城市产汇流基础理论、城市气象水文监测和水文过程模拟技术问题,以及城市水文学研究应对变化环境下城市复杂的综合水问题开展基于多学科理论的全面精细化模拟分析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在应对"2016.7.20"特大暴雨中,调度有方、行动有力,充分发挥基础水利工程建设效益,重点防范山区次生衍生灾害,科学规划和实施城市内涝治理,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积水,中心城区降雨量比"2012.7.21"降雨量多了27%,而主要道路积水断路却减少了81%。总结了加强技术保障、加密监测预警、科学分析研判,积极开展社会化动员,市民参与是城市内涝防范的关键,提出了完善城市排水管网、推动防汛工作由应急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加强社会公众在避灾和公共安全的宣传教育以及运用大数据推动防汛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建议,从而提升防汛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