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传统民居室内天然采光模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谈传统民居采光较差,为研究其实际的室内天然采光情况,在对英谈传统民居进行调研实测的基础上,将墙的厚度、窗地比、格栅的有无等作为变量,应用建筑环境模拟分析软件ECOTECT对英谈传统民居室内的天然采光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总结归纳其室内天然采光的特征,定量分析不同变量对室内采光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室内光环境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凉山彝族民居建筑中采光形式内容的介绍,针对凉山彝居中采光口的布局、结构、代表的民族文化深层意义等方面进行浅显的探讨,对其建筑采光所反应的技术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高度评价凉山彝族民居独特的采光技术所产生的建筑室内光环境。  相似文献   

3.
传统生土民居是我国农村地区典型的居住形式之一,目前仍大量存在,但其室内采光差、热舒适性低等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选取夏热冬冷地区典型生土建筑,利用Ecotect软件进行了室内光环境及热环境的模拟分析,针对建筑节能的薄弱环节提出技术改造措施。模拟结果显示适当提高窗墙比、墙面反射率及增设明瓦能使各房间的自然采光时间提高20%,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造和被动式太阳能的利用使建筑冬季室内温度的升高与夏季室内温度的降低较为显著,可有效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本研究为我国传统生土建筑的室内环境改善提供量化依据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机节能设计软件,模拟传统民居伟训堂的建筑物理环境,包括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模拟结果表明:伟训堂的风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室外光环境均良好,室内采光不理想。可考虑的改造方案有适当增加房间外墙的采光面积、屋顶开天窗等。伟训堂良好的通风、遮阳设计创造了很好的室内外风环境、室外光环境、住区热环境,在现代民居设计和节能设计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一幢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为期一年的室内多项环境参数现场测试以及连续监测,从舒适性角度对民居室内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徽州传统民居具有"冬冷夏凉"特性;夏季自然通风、遮阳以及隔热性能良好,其室内热环境较为适宜;冬季防寒保温及密闭性效果不佳,其室内热舒适性差;过渡季(春、秋季)室内热环境较好,人体热舒适性好。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具有较好的声环境,但是光环境不佳,大部分时段不能达到现代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1)
从闽南沿海民居的窗地比和采光系数平均值入手,选择晋江市池店镇东山村5座代表性民居作为实验数据的采集点,采取实地测试、并将实测数据与国家标准值进行比对的研究方法,分析民居采光设计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闽南地区民居的卧室、厨房的采光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值,"光厅暗房"的建造传统已不能满足现住居民的生活习惯,部分民居室内材料陈旧灰暗、反射系数小,影响了室内的采光环境。针对民居的不同情况,可通过在屋顶增设亮瓦、在侧面窗上设置调节反光百叶、提高室内饰面材料的反射比、控制建筑密度等方法改善当地民居光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湘西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吞口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夏季和冬季典型日室内热环境实测及评价,得出了湘西传统民居PMV拟合曲线和可接受温度,分析了湘西传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探讨被动式节能改造措施在湘西传统民居中的应用,从建筑朝向优化、窗墙比优化、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强化自然通风等方面提出被动式节能改造策略,并模拟改造策略对热舒适度的影响,对湘西传统民居改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Ecotect是一个分析建筑物理环境的软件,在室内采光方面有强大的定量模拟分析功能。江西天井武传统民居普遍存在采光较差的特点。本文以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浒湾镇浒湾村天井式传统民居为例,在对浒湾天井武传统民居测绘和调研的基础上,利用Ecotect技术对浒湾天井式传统民居室内采光进行精确地定量分析。以窗地比、开窗位置、是否有格栅为变量进行研究,针对性的改进江西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天然采光。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晋东南采矿塌陷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窑洞民居,总结归纳晋东南窑洞民居的基本形式及特征。根据结果分析其现存的问题,试图从类型学的角度,立足于传统文脉延续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窑洞民居室内湿热环境改造、室内外通风采光条件改善和建筑结构修复三方面入手,提出新建窑洞民居的保护与再生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苏州古镇周庄中典型传统民居"张厅"为案例,分析华东地区"江南民居"中基于朴素生态思想的环境设计策略,从而对当地传统建筑太阳辐射控制、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保温隔热、雨水策略、结构与装饰一体化、自然材料运用、建筑绿化等生态设计进行了归纳;对"张厅"的核心空间——主厅"玉燕堂"及其前院和后天井的采光数据实测、模型测试与计算机模拟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江南民居运用"蟹眼天井"营造高质量光环境的设计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机场航站楼对室内光环境的营造有着特殊要求。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的绿色改造设计为分析案例,通过模拟分析讨论典型大型交通场站建筑中大进深侧窗区域及高大顶部采光空间的改造设计方案的自然采光改善效果及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运用Radiance建立分析比较模型,探讨采光构件的尺寸、分布位置等因素对此类室内空间自然采光的敏感性影响及其他针对性改善措施。这些技术成果可供类似的采光优化设计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拉萨老城区典型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电采暖工况下的室内热环境和耗热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与参照建筑对比。结果表明,传统建筑的耗热量明显大于参照建筑,同时采暖耗热强度高于拉萨远期采暖热指标;在采暖温度为18℃时,传统建筑室内热环境整体上不能达到相关标准所规定的热舒适要求;室内空气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的温差较大,可能对室内热舒适产生不利影响。在分析传统建筑围护结构失热分布情况后,提出了适宜于拉萨传统建筑节能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徽州地区西递、豸峰和俞源三个村落中的八栋传统天井民居为例,在全阴天的条件下分别对八栋民居室内自然光照度进行测量,并利用Radiance软件对民居天井区域采光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八栋民居室内天井区、公共活动区、厅堂区等区域的平均采光系数,得出如下结论:天井光井指数WI是决定天井民居室内采光好坏的重要指标,当WI≤3时,天井区域的光环境较好,其平均采光系数在5%以上;采用反射系数较高的材质装饰墙面和地面,并保持其干净整洁也有助于改善室内的采光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湘潭市窑湾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舒适度进行了研究,以典型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其室内进行热环境测试,得出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民居室内热舒适度的一些结论和建议,对冬冷夏热地区传统民居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工业建筑》2016,(9):50-55
以湘西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吞口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夏季和冬季典型日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湘西传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年动态能耗模拟软件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能耗和自然通风分析,结合当地经济因素和原有建筑历史风格,探讨被动式节能改造措施在湘西传统民居中的应用,并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提出湘西传统民居最优的综合改造方案:窗户材料选用普通中空玻璃(中空12 mm)、窗墙比提高到0.2、外墙改造使用10 mm聚氨酯保温板的"呼吸式"杉木墙体、屋面改造使用50 mm芦苇箔厚度的黏土屋面。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对西安市高校学生宿舍的光环境调研中,发现建筑夏季室内光环境质量较差,存在光照不均匀及由于遮阳不当引起的室内过热问题。选取一典型高校学生宿舍,通过实地测量、理论分析、分析评价该类建筑自然采光现状和问题,提出既有建筑采光优化设计方案。有利于改善既有建筑光环境,进一步降低建筑照明能耗,对高校学生宿舍自然采光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传统结构室内光环境塑造方式的分析阐述,对比展示膜结构室内光环境在采光、节能、提升照度以及装饰性展现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优势。同时,针对膜结构建筑室内普遍存在的漫射光现象,提出增强室内可识别性是处理膜结构建筑光环境的设计要点,并给出直射光线引入,膜材拼缝处理、支撑结构设计这三点具体可实施性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窑洞民居属于生土建筑的一种,生土地坑窑民居作为常见的窑洞民居的形式,在我国陕北地区、豫西地区都有广泛分布。地坑窑内冬暖夏凉,但也存在湿度过大、采光不足的缺点。针对窑洞内部居住适宜性的不足,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从室内物理环境(包括热环境与光环境)入手对其居住适宜性加以分析,并结合照明软件DIAlux给出可供参考的光环境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9.
根据既有建筑改造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利用软件对其室内的天然采光环境进行模拟,通过对不同改造方案中的天然采光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比较,从而为营造舒适的光环境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信阳光山县黄涂湾村龚冲王光复宅为实验对象,通过对其夏季和冬季典型日室内热环境的实测、模拟及分析得出豫南山地传统砖木民居室内热环境现状,以此为基础从建筑空间布局、窗墙比、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室内通风等方面提出被动式优化策略,并模拟验证优化设计策略效果,对豫南传统砖木民居改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