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车厢内拥挤度影响研究——以广州地铁为例

刘建荣

(华南理工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 510641)

创新点说明:

论文放弃了车厢内拥挤度效用与车厢内拥挤度是线性关系的假设,对不同拥挤度下的时间价值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通勤者、非通勤者、大学生在不同拥挤度下的时间价值。

研究目的:

地铁车厢内拥挤度、出行者类别对出行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分析地铁车厢内拥挤度、出行者类别对出行者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离散选择模型,数据利用陈述性偏好调查得到。

研究结果:

基于陈述性偏好调查得到的数据,利用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地铁车厢内站立乘客的密度与时间价值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出行者从有座到无座时,时间价值增加块多;当站立乘客密度从1人/m2到4人/m2时,时间价值变化不大;当站立乘客密度超过到4人/m2时,时间价值随着站立乘客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此外,通勤者、非通勤者、大学生在同一拥挤度情况下,时间价值有较大差异。

结论:

在分析出行者出行选择行为时,应考虑地铁车厢内拥挤度以及出行者类别对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拥挤度;站立乘客密度;陈述性偏好;负效用;地铁

  相似文献   

2.
2014年末,北京地铁实行新的调价政策.为分析票价变化因素对轨道交通出行者的影响,采用SP方法构建票价影响模型,选取了北京市地铁2号线阜成门站、5号线天通苑北站、昌平线南邵站高峰时段乘客为问询对象,对票价调整对乘客出行方式选择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并建立票价变化与出行方式选择之间的量化影响函数.票价调整后乘客改变情况和分析结果相一致,实证了这种量化分析方法可以有效预测票价调整方案的实施效果.最后,提出了票价进一步调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据互补的方法,融合智能卡数据和公交车GPS轨迹数据,获取了公交和地铁乘客在地铁新线路开通前后的乘客个体出行信息。利用居民空间行为指标——“出行质心”对地铁乘客的公交出行质心定位,并分析了地铁站点与乘客公交出行质心之间的距离对乘客地铁站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有86.15%的乘客选择距离他们公交出行质心更近的地铁站点,地铁站点与乘客公交出行质心之间的距离是影响乘客出行站点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发现,建立Logit模型对乘客是否会选择新地铁站点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特异性分别为83.87%、 84.23%、83.66%和84.09%,预测结果表现良好。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计划新建的地铁站点对邻近既有站点的影响,有助于地铁营运计划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鉴于地铁车站乘客引导标识的重要性及其布设的复杂性,提出通过标准遗传算法来解决车站引导标识的布点问题,并以郑州地铁1号线中的五一公园站为例,以乘客诱导量最大为目标函数,设置约束条件,通过现场客流调查获取遗传算法所需数据,利用VB编程完成遗传算法的计算过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最终获取地铁车站乘客引导标识科学、合理的布点.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综合考虑换乘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距离、步行距离、等待时间等公交出行因素的广义时间计算方法,给出了基于广义时间和出行费用的公交出行效用函数,构建了考虑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巢式Logit公交线路选择模型。以广州为例,给出了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参数估计的方法,模型计算结果和二次调查数据的比较表明文中的方法可准确计算公交乘客对出行方式和线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系统自身已有资源,实现轨道交通断面实时拥挤指数的发布,提出了轨道交通断面拥挤指数计算方法与模型。该模型利用实时车站进出口乘客数、历史OD大数据和列车运营图计算轨道交通实时断面拥挤指数。该方法仅利用轨道交通系统现有设备,低成本完成了实时断面拥挤指数的计算并发布。目前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和4号线已运用该模型完成实时断面拥挤指数的发布,乘客能查询到轨道交通断面实时拥挤状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市公共交通乘客出行行为调查数据、公共交通刷卡数据和线站数据进行关联匹配,提取了公共交通通勤乘客出行链。利用一个月的公共交通出行数据,从活动点、出行空间和出行时间的角度提取了非家活动点类别数、典型出行链占比、出行空间均衡度、时间稳定性和时间集中度5类指标用来描述乘客出行稳定性。引入关联规则方法中FP-growth算法,采用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3个参数挖掘不同项集长度下各特征属性之间的关联规则,识别出3类稳定性差异显著的通勤人群,并对辨识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为制定针对性和差别化的公交供需管理策略提供了支撑,助力更加高效和精细化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8.
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公交支持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下,运用主轨道有效影响因子对研究区域进行梯度分级;提出了基于路段客流、广义票价费用、服务时间及环境费用的四维有效因子,并构建基于供需平衡与乘客出行有效费用的双层优化模型,利用考虑约束条件遗传算法对上层模型进行求解,并用该模型及其算法对基于地铁1、2号线的成都市公交线网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基于前景理论的地铁/公交出行路径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景理论"为框架,通过对地铁/公交组合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特性分析,以地铁在常态运营下的行驶时间为单位广义费用,通过意向调查(SP调查)拟合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的换算函数,建立了广义出行费用计算模型;然后针对前景理论中关键的参考点选择方法,提出用预留时间作为对期望费用的修正,并对参数进行标定,建立了在风险条件下的地铁/公交出行路径决策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与被调查者的选择吻合率约90%.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骨干作用以及接运公交的集散作用,提出了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接运公交车区域布设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接运公交之间的关系,提出边际出行距离的概念,即选择常规公交直达以及选择常规公交—轨道交通换乘所消耗的广义成本,其中特别考虑了服务水平对乘客选择的影响。并对居民收入水平、轨道交通的票价设置以及乘常规公交距离与出行总距离的比值大小对于边际出行距离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进而考虑各站点的OD分布,建立以全部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值为目标,以边际出行距离为约束条件的区域布设模型并设计算法求解。最后通过对北京市5号线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汽车之间衔接的数值实例进行分析,显示了该模型符合实际情况,易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