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浊度矿井水胶粒含量大、粒径小、体积质量小等水质特点,开展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与聚丙烯酰胺(PAM)不同投加方式的混凝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各投加方式下的最佳剂量及处理效果,并对PAC与PAM最佳投加间隔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水浊度为2 450 NTU,采用先投加0.5 mg/L浓度PAM,后投加100 mg/L浓度PAC及0.4 mg/L浓度PAM的混凝剂投加方式,出水浊度取得最低值4.6 NTU,总药剂成本最低.PAC与PAM不同投加间隔时间中,PAM的投加点滞后于PAC投加点120 s时混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矿井水中微量油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水中微量油的存在,制约了矿井水的综合利用.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矿井水中微量油的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与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配合使用效果比较好,且最佳配比是100∶1;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0 mg/L和2 mg/L,此时出水浊度小于5 NTU,微量油的去除率约80%.  相似文献   

3.
针对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大淑村矿高悬浮物矿井水处理混凝剂投加量大,混凝沉淀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了混凝剂种类、絮凝剂种类、混凝次数、混(絮)凝剂投加方式及投加量、反应转速等因素对矿井水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为PAC,最佳絮凝剂为CPAM,混凝次数为两次,最佳投加方式及投加量为一次投加70 mg/L PAC和0.3 mg/L PAM,二次投加20 mg/L PAC和0.3 mg/L PAM,PAC投加量较常规混凝减少了25%,最佳转速为快搅210 r/min,慢搅60 r/min,最佳条件下出水浊度降到1.39 NTU,浊度去除率可达99%以上。工程应用表明:采用二重混凝沉淀工艺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对悬浮物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显著,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节省了部分水资源费和投药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基于阜新矿区矿井水的水质分析,通过混凝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和聚氯化铝铁3种混凝剂的矿井水处理效果,对比了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单独投加与配合投加的矿井水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阜新矿区矿井水是含悬浮物矿井水,3种混凝剂对阜新矿区矿井水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其中聚合硫酸铁和聚氯化铝铁的处理效果较好;最佳混凝剂和最佳投加量因矿井水水质差异而不同;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单独投加的矿井水处理效果不及配合投加,当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25 mg/L、阳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0.3 mg/L时,出水浊度小于10 NTU;建议选用聚合氯化铝或者聚合硫酸铁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以达到较好的矿井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新型气浮工艺处理洗煤废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方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混凝剂投加优于单一投加,管式反应器中部与出口处分步投加溶气水有利于实现共聚气浮,回流比15%左右,分离负荷以不大于16m3/(m2.h)为宜。在PAC PAM投加量分别为30mg/l和3mg/l、表面活性剂投加量0.1mg/l的试验条件下,出水浊度达到10NTU以下,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2002中道路清扫、消防、绿化等杂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高浊度矿井水直接排放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针对晋牛煤矿矿井水水质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资源化处理条件优选试验,研究了不同混凝剂及投放量对水样浊度的影响,并对絮凝剂的最佳投放时间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原浊度为175.4 NTU的矿井水,采用投放浓度为1.5m L/L的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和浓度0.8 mL/L的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配合使用,并且PAC投放时间要超前PAM投放时间90 s时混凝能力最佳,出水浊度为2.9 NTU,浊度去除率达98.3%,总投放成本大幅降低但能够保证出水水质,能够实现高浊度矿井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7.
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处理矿井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低浊度矿井水的特点,选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复配使用,在实验研究复合絮凝剂对矿井水浊度去除作用的同时,还分析了其对COD的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投药量,并探讨了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氨氮含量较高问题,采用改性膨润土作为吸附剂吸附有机物、氨氮以强化混凝效果。通过不同混凝剂、助凝剂以及不同改性膨润土的对比实验研究,确定吸附混凝最佳联用方式。结果表明:PAC混凝效果优于PFS,壳聚糖助凝效果优于PAM,加活性炭450℃焙烧2 h为膨润土的最佳改性条件。加活性炭450℃焙烧改性膨润土吸附反应30 min后再加PAC混凝剂、壳聚糖助凝剂的吸附-混凝联用,是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氨氮及浊度的最佳处理方法,对微污染水源水CODMn值降低率为65.4%,氨氮、浊度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56.7%、97.4%,可取得良好处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矿井水中悬浮颗粒物粒径小、难去除的问题,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参数,分析了矿井水中细颗粒物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50 mg/L,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投加量5.0 mg/L,快速搅拌(300 r/min)时间1 min,慢速搅拌(50 r/min)时间8 min,静置时间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悬浮物(SS)质量浓度为5.0 mg/L,去除率为99.1%,相比单独投加PAC时,10μm以下的细颗粒物去除率提高了25.9%,矿井水的ζ电位由-40.9 mV降低至-16.3 mV,说明细颗粒物的混凝机理主要为PAC吸附电中和作用和聚丙烯酰胺(PAM)吸附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矿坑涌水中细颗粒物难去除、混凝剂投加量大的问题,开展了矿坑涌水水质特征分析与处理工艺优化研究。通过分析矿坑涌水的悬浮物颗粒粒径、ζ电位和PAC/APAM配比对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经济有效的矿井水处理新工艺——磁混凝分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矿坑涌水中悬浮颗粒物平均浊度高(1 794 NTU),细颗粒物(粒径≤10μm)占比大(85%),且ζ电位高,导致混凝沉淀的效果不佳;2号矿坑污水处理厂的PAC投加量约为200 mg/L,远超正常投加量(20~60 mg/L),需要进一步优化;采用“初沉+混凝+磁分离+过滤”的处理工艺,可提高细颗粒物的去除率,同时减少混凝剂投加量,理论估计处理系统运行成本为0.415元/m3,可实现经济效益为106.76万元/a。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金矿选矿废水中高浓度SO42-影响废水回收利用的现状,采用生石灰+PAC+PAM+活性氧化铝组合工艺对金矿选矿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发现,在碱性条件下,投加7 g/L生石灰、20 mg/L PAC、10 mg/L PAM和22 g/L活性氧化铝处理后,对SO42-去除效果良好,出水浓度达到435.6 mg/L,回用可以满足金矿选矿用水水质要求,排放也能达到<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且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钨矿选矿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水玻璃和油酸,造成废水中残留大量水玻璃,使废水呈现黏稠的胶状,悬浮物难以沉降。目前国内外关于选矿废水处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选矿废水中有机选矿药剂的降解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而对难沉降胶体的去除主要以传统的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为主。本研究对不同的絮凝剂和助凝剂进行筛选组合并优化实验参数,使处理后选矿废水达到选矿用水水质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实际选矿废水水质调研配制的模拟选矿废水pH值为1226,浊度为1 390 NTU,悬浮物(SS)为2 780 mg/L,Zeta电位为-59.9 mV;优化絮凝剂氯化钙(CaCl2)的投加量为500 mg/L,助凝剂1 500万分子量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为30 mg/L,450 r/min快速搅拌反应5 min,160 r/min慢速搅拌2 min后静置沉淀20 min,则上清液浊度为7.11 NTU,浊度去除率高达99.48%。  相似文献   

13.
选取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混凝剂,采用正交试验,以去浊率与去锰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混凝剂处理锰矿选矿废水的效果及最佳的水力条件。结果表明,以PAC作为混凝剂时,对混凝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快搅时间,其最优G值和GT值:混合G值1643.1s-1,GT值147879.0;反应G值325.2s-1,GT值195120.0。以PFS作为混凝剂时,对混凝效果影响最大的是投药量,其最优G值和GT值:混合G值3265.0s-1,GT值97950;反应G值188.7s-1,GT值56610.0。以PAM作为混凝剂时,影响最大的是投药量,其最优G值和GT值:混合G值3265.0s-1,GT值293850.0;反应G值277.7s-1,GT值333240.0。并且PAM对锰矿选矿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优,去浊率与去锰率分别为94.6%和96.4%。  相似文献   

14.
高浊度矿井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矿井水资源化,解决高浊度矿井水回用处理,分析了高浊度矿井水的水化学特性,通过混凝沉淀烧杯搅拌试验,研究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及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为5mg/L,PAM为0.4mg/L,pH值为7,混合转速为120r/min,混合时间为0.5min,反应转速为50r/min,反应时间为25min,对应的混合G值为28.9s-1、GT值为867,反应G值为7.3s-1、GT值为10950时,混凝沉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颜秀灵  套格图 《铀矿冶》2016,(2):124-131
选取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六水合硫酸亚铁(FS)和聚丙烯酰胺(PAM)等4种常用混凝剂,采用正交试验,以CODcr、SS、Cu2+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以Microsoft Excel 2013程序和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不同混凝剂处理铜矿废水的效果及最佳混凝条件。结果表明:在以上混凝剂中PFC的混凝效果最佳,而FS的混凝效果最差;最佳的混凝条件为废水调整pH值至7.50,每L废水投加PFC 300mg、PAM 14mg,其CODcr、SS和Cu2+去除率均达94%以上;废水的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气化污水在向气化炉回注过程中油及灰尘对管道的堵塞和腐蚀问题,利用河北大城煤炭地下气化冷凝水进行絮凝试验研究。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和助凝剂,研究了不同pH值及在相应pH值下加入100mg/L的PAC后污水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PAC使用的最佳pH值在7左右;对比不同PAC和PAM的投加量,研究其除尘除油的能力,当絮凝剂的投加量为100mg/L、助凝剂的投加量为3mg/L时,废水中的含油量由2060mg/L降至1174mg/L,除油率达43%,含尘量由600mg/L降至96mg/L,除尘率达84%,此时PAC和PAM为最佳用量组合。  相似文献   

17.
郭中权  毛维东  肖艳  马赛 《煤炭学报》2021,46(1):245-250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效絮凝剂被广泛应用于矿井水处理过程中,PAM残留物丙烯酰胺(AM)单体存在于矿井水处理环节中,而AM已被国家癌症中心列为ⅡA类致癌物。为揭示PAM残留物AM在矿井水处理中的迁移规律,对10个矿区的矿井水处理环节进行了检测分析,并通过混凝沉淀与过滤实验研究了PAM投加量、分子量、水解度、矿井水pH值和含盐量等因素对AM质量浓度和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研的10个矿区的矿井水处理中,有80%的澄清(沉淀)池出水AM质量浓度>0.0005 mg/L,在0.0017~0.0875 mg/L,有60%的过滤出水AM质量浓度﹥0.0005 mg/L,在0.0011~0.0767 mg/L,过滤过程对AM的去除率在12.3%~99.1%,矿井水常规处理难以保证AM质量浓度满足饮用水标准,回用于饮用水需考虑PAM选型和投加量的优化,或采用反渗透等膜技术处理;在试验条件下(PAM投加量0.5~2.5 mg/L、分子量500万~1800万、水解度5%~30%、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80 mg/L),AM质量浓度在沉淀与过滤2个处理环节均随各因素水平的增加而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过滤过程对AM的去除率在30.0%~58.3%,当PAM投加量为1.0 mg/L、分子量为1200万、水解度为22%,原水pH值为7、电导率为2000μS/cm时,沉淀和过滤出水AM质量浓度最低,实验中最低值分别为0.0026和0.0012 mg/L。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用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处理四氧化三锰工业污水,考察了絮凝剂PAC加入量、助凝剂PAM加入量和加入时间对四氧化三锰工业污水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室过程中,在PAC加入量5 mg/L,PAM加入量0.6 mg/L,PAM在PAC加入后30 s加入条件下,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浊度去除率可达94.8%,达到了工业污水排放的国家标准。还对复合絮凝剂在工业污水处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铀矿冶》2017,(4)
以不同来源矿井水原水水质和混凝沉淀处理出水水质为样本,考察影响混凝沉淀法处理效果的基本参数:浊度、悬浮物、pH等的分布特征,分析混凝沉淀处理矿井水的关键参数,为含铀矿井水处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矿井水浊度值主要集中在100~300NTU,悬浮物质量浓度主要分布在150~300mg/L,pH主要集中在7~8,悬浮物呈负电性。含铀矿井水优先考虑投加PAC,PAC最佳投加质量浓度≤60mg/L。混合的最佳G值在25~40s~(-1),GT值0.9×10~3~1.7×10~3;絮凝的最佳G值在5.4~10s~(-1),GT值5.6×103~12×10~3,建议含铀矿井水的混凝沉淀处理在此区间取值。  相似文献   

20.
对哈密万乐公司低阶煤热解废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采用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分别以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脱色剂作为絮凝剂,研究其最优投加量及pH值。试验结果表明PAC的最优投加量为140 mg/L,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29. 1%和60%。该废水pH值控制在8左右时混凝反应达到最佳效果。在原水pH值及最佳混凝剂投加量条件下得到2 mg/L CPAM和4 mg/L脱色剂的最优投加量,以上两种絮凝剂在最优投加量下对COD去除率分别为35. 7%和42. 1%,脱色率分别为67. 1%和77.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