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闫阳 《陕西煤炭》2020,39(1):92-95
滚筒和托辊是煤矿带式输送机的重要零部件,其可靠性关系到煤炭井下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滚筒和托辊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文中对常见的滚筒体包胶磨损、滚筒体压裂开焊、滚筒轴损坏、滚筒轴承座损坏等滚筒故障和托辊筒皮磨坏、托辊轴承损坏、托辊弯曲变形损坏等托辊故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建立了故障树模型,为现场故障诊断提供了依据。同时,通过对同煤集团多个煤矿现役输送机进行数据统计,建立了滚筒与托辊的失效率计算模型,该模型只需代入零部件的使用时间就可以方便的得出失效率,为现场零部件的更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摆式托辊摩擦阻力系数测试装置,分析提出了通过摆动速度衰减进行托辊摩擦阻力系数测试的方法,该方法测量数据误差较大;进而又分析提出了通过摆动总时间进行托辊摩擦阻力系数测试的方法,该方法测试误差在2%以内。该装置适合在维修车间或带式输送机应用现场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托辊--可控制动托辊的研究与应用,介绍了可控制动托辊的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阐述了基于反馈原理建立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电控装置,以及在某煤矿上的成功应用,为以后托辊的设计与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倾角下运带式输送机新型托辊装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扼要介绍大倾角下运带式输送机的主要关键技术——新型深槽型托辊装的理论分析研究与试验,为煤矿广泛使用大倾角下运带式输送机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带式输送机跑偏原因分析及调偏托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带式输送机跑偏现象的研究,从理论上对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原因进行逐一分析,为跑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结合跑偏问题的分析,设计了新型调偏托辊,提高了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能力和调偏速度。  相似文献   

6.
托辊是确保带式输送机平稳运行的关键部件 ,其结构虽然简单。但若干年来 ,人们对它的研究却从未间断过 ,其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不断提高。万向节式托辊是一种新型托辊 ,但作者从运动学、制造工艺学等角度分析了万向节式托辊的工作特性及其弊端 ,对正确选用带式输送机托辊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7.
托辊是带式输送机最主要的部件之一。文章利用COSOMS/WORKS软件对一种新型整体式无心轴托辊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其结构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再用ADAMS软件进行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8.
基于离散元理论,在建立带式输送机离散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赫兹接触理论分析输送机物料装载点的落煤颗粒的能量传递过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槽角输送带在物料输送过程中的底边与侧边的受力情况,得到最优槽角区间,为输送机托辊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文  李军霞 《煤炭技术》2015,34(2):252-254
针对下运带式输送机制动特点,基于DIN算法对制动工况下下运带式输送机张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输送带主要阻力的分布对张力的重要作用。提出通过将制动托辊应用于下运带式输送机,可控调节输送带上分支主要阻力从而调节其制动过程中张力的分布。利用Recur Dyn建立输送带柔性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张力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制动托辊可以有效降低下运带式输送机关键点张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阶段对煤矿带式输送机托辊缺乏有效的监测,传统的人工巡检方法存在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利用带式输送机沿线巡检装置采集带式输送机图像,对托辊区域图像进行边缘检测,通过霍夫变换和直线拟合方法,确定托辊的4个边界。利用托辊边界制作图像掩膜分割出托辊图像区域。实验表明,该算法对不同位置托辊能够实现准确的自动分割,为利用视觉检测技术监测托辊运动状态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现代故障诊断理论,对煤矿用大型带式输送机驱动滚筒正常运行加速度信号与故障加速度信号特征进行了研究;开展了基于信号分析的驱动滚筒故障诊断研究,准确判断出驱动滚筒关键组成部件轴承出现了故障;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与机理,提出了该轴承的维修更换建议及日常维护保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现用的托辊组结构上在应用中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托辊结构的改进方法;给出了软轴的连接方式与选材,为了保证托辊的使用寿命和应用可靠,介绍了高可靠性的密封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其性能,并大幅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3.
柴敬  刘奇  张丁丁  宋军  李毅  袁强 《煤炭学报》2017,42(5):1146-1155
为减小水分因素引起的模型试验相似误差,提出了用温度特征确定模型干燥过程的干燥时间(判断模型试验开挖)的方法。建立了光纤传感测温系统,提出克里金空间插值法的估值公式计算模型温度,给出物理模型的温度变异函数表达式。开展了3.0 m×1.2 m×0.2 m二维模型和3.6 m×2.0 m×2.0 m三维模型温度监测试验,监测时间分别超过65,310 d,绘制出模型温度分布云图,探讨了模型干燥(试验开挖)的判断方法。研究表明,模型干燥存在水化放热和液-气相态转变的不同过程,模型温度场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最大温差分别为3.0,4.8℃。干燥后期呈现出竖直方向上高下低的温度梯度,水平方向大致相同的特征,其中低温核区下移并消失是判断模型干燥完成的标志,可作为试验开挖的判断指标。二维模型干燥时间为47 d左右,三维模型干燥时间为213 d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对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预防,提出使用新型光纤传感测温技术实现对采空区高温区域的精确判断。通过室内试验完成了对光纤测温装置温度精度、定位精度及响应时间的测定,并对光纤在采空区内部的布置手段进行了阐述,将光纤测温结果与束管监测结果进行比对,探讨了光纤测温的可靠性。该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情况:35 m以内为散热带,35~110 m内为自燃带,运输巷一侧自燃带延伸至120 m处,110 m以外为窒息带,与束管监测数据基本相符;采空区内部高温区域出现在距离工作面80~100 m内,高温点出现在采空区距工作面100 m,距离运输巷50 m附近,光纤测温系统检测数据在作为有效的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判定依据的同时,还可实现对高温区域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对矿井机械部件和设备进行频繁、准确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故障可能导致计划外停机、大量材料损失和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工人的生命安全.在采矿业中,胶带托辊或滚筒是关键部件.分析了现有的滚筒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成像相机的滚筒检测方法.工程实验初步结果表明,使用信号处理技术能够自动识别滚筒故障.同时还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后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及时准确地发现顶板离层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巷道冒顶,必须对顶板离层量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光纤光栅传感原理研制了新型光纤光栅顶板离层仪,并在实验室对该顶板离层仪进行标定试验.试验与理论及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光纤光栅顶板离层仪组成的全光纤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长期稳定性好、信号传输距离远以及本质安全等优点,给顶板离层的长期在线监测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胶带运输巷火灾发生后多采用烟雾和温度作为灾害预警关键传感参数,为解决巷道火灾烟雾及温度传感设备敷设位置、布置间距、报警阀值的设置需求,重点围绕胶带运输巷火灾烟流和温度变化的数值模拟应用进行详述,研究了FlowSimulation 软件原理、火灾烟气流动物理模型和基本假定、计算模型和参数的确定、模拟结果及分析等四项内容。根据矿山现场情况,完成三维建模、网格划分及边界参数设置等,进行巷道火灾烟气流动数值模拟,并且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火灾烟气流动规律。通过对巷道火灾烟气流动数值模拟为感温光缆、火灾探测传感器安装间距及其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分布式光纤在相似模型实验中的铺装方法以及光纤位置与被测模型的对应关系问题,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描述一个完整的分布式光纤测量相似模型变形的实验实例,给出了一种相似材料模型实验中分布式光纤的铺装方法,详细表述了铺装前光纤标记方法和整个铺装过程。给出了温度标记定位实验的详细步骤,并对定位实验结果及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光纤在模型中的实际位置,且定位误差不超过5 cm,定位精度较高。为采用分布式光纤测量模型实验内部变形的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分布式光纤铺装、定位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其良  崔红伟  廉自生  李隆 《煤炭学报》2018,43(Z2):600-605
摩擦副的热弹性特性直接影响液黏传动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为了研究软启动过程中温度变化和外界约束对摩擦副热弹性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摩擦副瞬态热传导和热弹性轴对称模型,综合考虑热应力和机械应力,采用间接耦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预测对偶钢片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分布规律,揭示了对偶钢片发生热失效的机理。结果表明:热负荷特性直接影响应力的分布,是导致热失效的关键因素。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钢片会发生翘曲变形。周向应力是最主要的应力分量,可作为判断对偶钢片是否发生热失效的重要依据。轴对称模型能够简化计算,同时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液黏传动摩擦副的设计和提高使用性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