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5):60-61
先秦时期的文学创作中,诗歌言志是较为普遍的创作理念,并对后世的文学世界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言志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表示诗的本质特征的认知理解,《尚书》中认为"诗言志,歌永言。",志表示诗人的志向、抱负和胸怀等。关于诗歌言志、言情的说法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界一直有争议,直到魏晋才有明确的关于诗言情说的文字纲领。本文对秦汉文学创作进行史料分析,论证在秦汉文学中诗言情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8)
<正>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艺术群山之峰,我国一向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流传至今,扬名中外。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在于抒情,它比其他任何文学体裁都更富于感情色彩。所以作为高中生推开语文大门的敲门砖的诗歌,她的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7)
<正>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朵奇葩,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它作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欣赏、所传诵。"诗缘情而绮靡",情感作为诗歌的灵魂,理应成为诗歌教学的重心。感悟诗歌中诗人的情怀与人生,也就是试图感受诗人心灵的温度与厚度,也相应地成为了诗歌教学的亮点。笔者以初中语文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
诗歌以它独特的形式及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学界一直研讨的对象。"诗无达诂"是鉴赏诗歌的学术方法之一,这一鉴赏命题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但其思想内涵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本文试从诗歌本身的特殊性质、文本本身的特点以及读者对作品的解读三个角度来进一步探索"诗无达诂"这种文学解读方式,从而使它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进行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正>引言:《沧浪诗话》是宋代最重要的一部诗话,提出有关诗学理论的著名论说。诗人通过自身在学诗与品诗、作诗的体悟中,提出了"兴趣"和"妙悟"说来阐述自己独特的诗歌理论,还将兴趣说和妙悟说引入宋元诗歌美学中,宋元诗歌美学比较注意审美意象本身的分析。"话语权"简单说就是影响力。在文坛里话语权影响着文学的走向。话语权不仅是文学的专属,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晚明时期,女性诗人大量涌现,蔚为壮观。并且呈现出群体化的发展事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吴江叶氏女性诗人群。叶小鸾保留在《返生香》中的诗歌,因富有才气的文笔,女性独特的情感和视角而被后世称道。内容有咏物诗、咏怀诗、姊妹和韵等,尚情贵真,哀伤雅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
陈叔宝疏离政治,却热衷于文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他组织形成的文学集团,推动了中国诗歌的格律化新进程;除宫廷游宴诗外,陈叔宝还写了许多清新雅致的边塞诗、山水诗,他爱好音乐,促进了南北音乐的交流,对隋唐诗歌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7)
诗歌发展至唐朝体制完备,成一代之文学,后代实难以超越。宋人唯有"破体而出",变唐之文学,才能开拓出自己的领域,将宋诗发展到新的高度。宋人"以文为诗、以赋为诗、以禅入诗、以才学入诗"破体而出。苏轼在宋代文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以赋为诗上有其突出特点。本文结合赋的特点来理解"以赋为诗"在苏轼作品中的体现,对于了解文学内部学科间的交叉发展和宋诗特点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6)
基于互联网移动平台背景下,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构建"Poetry Live见诗如晤"微信平台,将英文诗歌公众号与教学相结合,创新英美文学学习模式,构建英美文学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红色的节拍     
《山东消防》2003,(5):52-52
几经酝酿,几经打磨,我们《山东消防》的“红门文学”,终于踏着时代的节拍,与大家见面了。 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中国,是泱泱诗国。屈原、李白、杜甫……这些闪耀在我们中华诗歌史上的伟大名字,辉耀着灿烂的光华,让我们每一个龙的传人都会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古人言:诗言志,歌咏言。据说,诗歌起源于劳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