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核电厂运维过程中,就地运维人员若可与远程专家进行实时音视频交互,使得远程专家可以以第一视角观察到就地实时情况,就可对就地设备的重要维修或验收活动提供远程指导。同时,将实时音视频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结合,远程专家不仅可以以第一视角观察到就地实际情况,同时可以观察到佩戴增强现实设备的就地运维人员所能通过增强现实设备看到的设备数据,这将大大提高核电厂运维效率。本文将介绍一种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较为稳定且跨平台的实时音视频解决方案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全自动运行是当前轨道交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稳定运行离不开列车状态高精准实时诊断及智能运维决策应用。关键子系统故障诊断为列车全自动运行提供辅助决策,而多系统融合技术的应用则是打破列车各数据壁垒与信息孤岛,实现多维数据联合分析诊断和列车智能运维决策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融合主机可获取各车载系统监测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机器视觉与计算机等技术搭建列车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列车的故障诊断、故障报警、远程监测与运维决策等功能,有效保障列车全自动行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三代核电厂中对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其在严酷环境布线通道环境数据监测、钢结构应变监测等方面具有传统测量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作为核电厂在线监测系统的硬件支持,是基于数据的智能化运维的基础.但由于严酷环境的特殊性,传统民用光纤传感系统无法直接应用于核电厂中,需要进行性能验证.本文基于CAP1000/1400...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压力计量校准的应用研究,以及运维过程中事故故障的大数据分析,提出构建基于智能检测监测、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智能运维系统.该系统可对现场诸如工况压力等数据进行整理融合,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对基础设施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运维管理与生产作业智能化,大幅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引领智能运维和故障诊断的深度变...  相似文献   

5.
实物保护系统承担着保卫核材料及核设施的重任,视频监控系统是核电厂实物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视频监控系统只具有记录、存储、传输、显示现场相关场景的功能,若引入视频分析技术,则能够自动地对监控场景进行分析,实时识别出监控场景中的异常状况,从而有效地协助警卫值班人员处理核电厂安全保卫相关事件。本文对视频分析技术在核电厂实物保护系统的应用需求、意义及主要难点进行阐述,期望能为视频分析技术在核电厂实物保护系统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增强现实技术是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可将数字信息、三维虚拟模型精确地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使虚拟对象与真实场景融为一体,指导现实操作,已经成为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近两年,美欧军事强国积极推进增强现实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运维人员对复杂结构设备的经验技术存在不足以及缺少直观可视化的辅助维修表征手段,导致运维人员的维修效率低、可靠性差且易受车间嘈杂环境影响而引起不当维修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边云协同和增强现实的车间现场智能维修方法。通过融合自适应信息熵与锐化调整算法,克服传统面向快速旋转的二元鲁棒独立基本特征的同时定位与建图方法(ORB-SLAM2)在具有丰富纹理的维修场景中运行时,无法获得足够稳定的匹配点对导致姿态跟踪丢失的缺点。通过边云协同计算框架,在云端运行改进的ORB-SLAM2算法,反馈给可穿戴增强现实设备进行高精度特征提取与三维注册跟踪,实现车间现场环境下的待维修部件和维修过程说明的增强可视化指引。此外,构建远程专家系统解决未知根源的故障,实现车间现场远程维修。通过车间现场真实维修案例对比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车间现场人员维修的效率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Nvision平台、3Dmax以及UG对抽油机零部件进行建模,仿真,另外还对场景里的其他元素(如天空、大地、树木等)进行建模,纹理贴图处理等,最终建立油田视景仿真漫游系统,以真实的工况为依据,增强了虚拟环境的真实感,采用交互的漫游方式,从任意角度对虚拟环境中的正在作业的抽油机进行观察及研究,再现了抽油机在油田上的工作过程,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现了逼真的三维模型和场景为制作油田的漫游系统提供了可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弥补场景图在增强现实装配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将层次着色Petri网与图灵机模型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增强现实装配环境系统模型。该模型借鉴图灵机的思想,以虚拟手的手势代号及位姿矩阵作为输入,输出具体操作事件更新场景图,记录系统的当前内部状态并根据用户输入给出下一步的操作响应。相对于单一的碰撞检测方法,该方法能更好地满足增强现实装配系统的动态实时响应等性能要求。开发建立了该模型的原型系统,并通过网络状态生成图分析验证了模型实时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吕伟 《机械制造》2022,(6):40-44
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基础,构建运维机理模型加数据驱动的液压运维系统。介绍了液压运维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功能和系统实现。参照实际液压设备结构搭建线上液压系统,作为数字孪生体。在实体液压系统中安装少量传感器,采集数据并上传。构建物理系统与数字系统的孪生体映射,剩余节点参数通过运维机理模型计算得到,由此实现液压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运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核电厂智能语音交互设计方案,对开发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文本转语音等关键技术研究,以核电厂运维平台画面语音交互为例,开发了原型系统,从而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核设施日常运行维护的效率,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受辐射剂量,针对CAP1400核电厂示范工程项目的任务需求,重点考虑核电厂堆外核测探测器安装过程中探测器与仪器井的轴孔柔顺装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机合作的核运维机器人轴孔装配方法。根据核运维机器人在核电厂环境中的运行特点,将轴孔装配任务分为搜索阶段和插入阶段。在搜索阶段搭建主从机械臂遥操作控制系统,将销钉放置在孔的中心位置。在插入阶段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模型,以从端机械臂末端的力反馈和销钉位姿两种信息为依据构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通过训练得到从端机械臂当前状态与动作的映射关系从而获取最优控制策略,依据力反馈信息实时调整销钉的位置和方向,控制销钉插入孔中。最后通过在真实场景中搭建的主从异构遥操作系统以及在仿真环境webots中建立的简化轴孔装配仿真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虚拟核电漫游系统存在运行不流畅、画面效果不佳等问题,且键盘鼠标交互方式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设计基于Unity3d的虚拟核电畅游系统,研究场景实时动态加载、场景优化等关键技术;引入Kinect深度传感器,利用骨骼跟踪技术,对体感设备捕获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人体动作姿势,将识别的姿势映射到虚拟场景中并进行体感交互;从而满足系统的流畅度、效果真实性、交互性和趣味性。结果表明,通过核电体感畅游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地在虚拟核电厂内浏览,对核电站的运营与检修、科普宣传和人员培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分布式光伏运维过程中存在的人工调度方式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分布式光伏运维的多类型资源调度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分布式光伏运维资源匹配规则,建立了分布式光伏运维资源调度问题模型;为了验证不同算法求解不同场景下该模型的性能,开发了分布式光伏运维资源调度系统,并进行了验证分析,为每种场景选择了最优的调度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分布式光伏运维资源调度技术,制定调度计划速度快,方案合理,可以减少运维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提出了一套工业智能运维系统开发架构,针对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与交互层进行了包括智能车间巡检、专家远程协助故障检修和虚拟培训智库的功能开发。该系统可大幅度降低装备制造企业的运维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对实现行业智能转型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落实高等职业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在"互联网+""智能+"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我校"互联网+"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仿真实训系统,本文提出研发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增强现实职业技能仿真培训系统,探索快速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学习平台,为运维人员提供自主学习、知识讲解、操作演练、考试培训等功能,以提高运维人员对智能站...  相似文献   

17.
配电网缺陷统计与分析一直是供电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缺陷记录模块的现有的缺陷记录方式分析,得出其不利于企业管理实现实现设备运维的精益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配电网生产管理系统缺陷模块所记录的缺陷数据,运用大数据爬虫搜索功能并类别匹配,对生产管理系统所记录的缺陷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辅助找到数据信息之间内在关联,从而得到更加直观的数据.以雷州供电局配电网缺陷记录系统数据为支撑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重新设计了配电网缺陷统计与分析的过程,使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基于雷州配电网的配电网缺陷看板系统,以期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电力生产企业的设备运维效率,确保不断提升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核辐射数据是核电厂中独有的监测数据。现役核电厂中,辐射监测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就地辐射监测仪。辐射监测系统在电厂中虽然属于非安全级系统,但是核电厂的辐射监测数据对于核电厂运行状态评价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分析福清1、2号机组厂房辐射监测系统(KRT)和AP1000堆型辐射监测计算机系统(RMS)的系统网络架构、系统通信方式和就地辐射监测仪的技术缺陷。借鉴核电仪控或其他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工程经验从改进系统网络架构、改良系统通信方式和使用先进探测技术等方面,提出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的优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自动开封盖装置是核电厂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自动完成放射性废物钢桶桶盖的加装和分离,属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其核心是螺栓拧紧机的自动拧紧技术。研究从螺栓拧紧机入手,通过对机械结构、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出一种新的过程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在拧螺栓的过程中能实时监测拧紧扭矩、旋转圈数和拧入/出状态等信息,同时系统能自动识别与诊断螺栓卡死、无螺栓等故障状态,极大地提高了螺栓拧紧机的可靠性,减少了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运维检修时间和运维人员的介入,也为拧紧机的扩展运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力通信机房运行过程中依靠人工定期巡检完成运维,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故障处理不及时、容易发生电网供电事故等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电力通信机房状态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可以对机房内机柜仪表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采用LoRa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网关,通过NB-IOT模块将数据信息上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完成数据的整合和存储,并且在PC端显示实时状态。通过测试,该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各设备、机房内温湿度、气体溶度等数据信息,降低运维人员工作量,提升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