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征稿启事     
《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伴我十几年了,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是计算机用户大军中的一员,这就注定要和《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有一种不解之缘。1985年《用户》为计算机用户而诞生,在跟随用户需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壮大了自己,20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红红火火的1997年过去了,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的记者、编辑们在综合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评选出1997年中国计算机业十大新闻。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3年走了,2004年来了,一年就在眨眼中过去。《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倡导为推动IT产业发展服务、为促进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办刊方针,迄今已逾18载春秋。 斗转星移,暑往寒来,《中国计算机用户》见证了中国IT产业的沧桑巨变,弄潮于信息化建设蓬勃兴盛之时。 《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18年来锲而不舍的追求,可以简单概括成这样一句话:让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每年,做最后一期杂志的心情总有点特别,今年似乎更多些什么。静静的夜色窗外是清冷的路灯,还有急速开过的车子。好像与友人久坐之后的道别,有些踌躇.又有些默然。这一期杂志之后过了年,我们的《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就21岁了。  相似文献   

5.
作为IT行业的专业传媒,《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一直起着沟通用户与厂商的桥梁作用。今年1月上期《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的PC产品专题,进行了一次国内计算机应用与品牌优选度、品牌忠诚度等问题的读者调查,共回收  相似文献   

6.
进入2005年了,《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也迎来了自己的20岁生日。细心的读者朋友会发现,今年的《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封面上多了一个副题,叫做“中国CIO第一读本”。写这样一个副题,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离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CIO们,更近一些。斗转星移,寒来暑往。5年前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前,我作为一名《中国计算机市场动态网》的顾问,开始了和《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我一直认真地阅读《中国计算机用户》,并把一些重要内容传播出去,其中“技术讲座”栏目让我受益匪浅。因此,在《用户》发行20周年纪念之际,我衷心感谢《用户》的全体  相似文献   

8.
2006年度中国软件十大领军人物2006年度中国软件企业风云人物热烈祝贺4月12日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软件世界》杂志社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软件行业十大领军人物”活动圆满成功!向荣获“2006年度中国软件十大领军人物”及“2006年度中国软件企业风云人物”称号的企业家玫以衷心祝贺!《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社中国软件行业十大领军人物榜$《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社~~  相似文献   

9.
《新闻周刊》是一份富有特色的世界性新闻周刊,有世界"小史库"之称,是美国第二大新闻周刊。它于1933年创刊,由华盛顿邮报公司在纽约出版。该杂志的创办人汤姆斯·J·C·马丁原来是《时代》周刊的第一任国外新闻编辑,因此,该杂志的风格与《时代》周刊十分相似,而且在充分吸取《时代》精髓的基础上还真正做到了推陈出新。《新闻周刊》采取的是"三元一体"的编辑方针,即包含新闻本身、背景材料与新闻分析和评论。随着电脑科技浪潮的汹涌而来,《新闻周刊》充分抓住了信息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契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上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1995年举办的第五次国内外计算机厂商及其产品信誉评议活动,在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由信誉评议委员会、用户权益保护委员会和《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共同组织实施,相关的专机分会配合,今年5月在北京拉开了这次评议活动的序幕。这次评议活动,大多数国内外计算机厂家都十分重视,在新闻发布会后,湖南计算机厂、常州电子计算机厂、福建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聚星电脑  相似文献   

11.
在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和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08年中国IT服务年会"上,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以H3Care的服务品牌和"三维立体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 《中国计算机用户》是一份面向企业用户、突出企业应用的全彩IT周刊,8开68版,设有《视点与趋势》、《行业与市场》、《前台与应用》、《后台与应用》四大版块,是一份实用性很强的IT专业媒体,适合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中、高层专业人员及管理人员阅读。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国计算机用户IT服务管理(ITIL)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2003年起,《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坚持不懈地对国际先进的IT服务管理方法、理念和案例进行报道,组织了两届《中国IT治理论坛》年度会议,开设了《服务管理》专栏,累计发表了80余篇传播ITIL的文案,并开展了10余期ITI  相似文献   

14.
近日由财经杂志《第一财经周刊》主办的"中国商业创新50人"年度盛典上,富士施乐全球高级副总裁、富士施乐(中国)总裁/CEO徐正刚荣获"CSR创新者"称号。这是继荣获首届中国公益节颁发的"中国公益奖"后,富士施乐在CSR领域获得的又一殊荣,更是此次活动中唯一  相似文献   

15.
陈祖龙 《软件世界》2005,(10):92-92
孤岛、沟通困难、被救火、IT部门的夹板气和企业文化出现“漏洞”,这几组关键词看起来是孤立的。在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BSI(英国标准协会)和德勤联合主办的2005信息安全管理新趋势研讨会上,经过《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软件世界》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段永朝对以上几组关键词的一段串讲,很生动通过信息安全连接起来,把当前CIO正面临的五大难题展现了出来。企业不仅面临表面上看到的孤岛,而且更多会遇到更可怕的水下孤岛,在信息化方面要做到居安思危。这些孤岛是企业老板看不出来的,而CIO虽然能看到,但需要与…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春节,所有的IT媒体照例休刊、休假。我一个人跑到《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空荡荡的办公室拨号上网,扑面而来的消息竟是“1月25日Compaq96亿美元收购DEC”。当时,国内还没有媒体报道这条新闻。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调动各种资源,联络Compaq、DEC中国公司,采访其他的IT公司、渠道商和DEC的用户,我想更深入了解这桩收购案对业界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春争日,夏争时”。“芒种”是整个夏季中最繁忙的日子。这个节气刚刚过去4天,2004年6月9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共同主办,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承办的“2004’中国IT外包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8.
性质 《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是中国信息产业界的专业新闻出版机构,主要承担实用换术刊物-《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及各种计算机技术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承担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比较评测工作。背景 《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紧紧依靠具有雄厚实力的电子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CCID)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充分利用CCID作为计算机软硬件,微电子行业权威决策咨询与信息渠道和科研成果;充分发挥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全国80个分会,5万个  相似文献   

19.
良师益友     
最初结识《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还是大学工作期间,转眼已经过了二十个春秋。二十年前,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还是个新兴的领域,在当时,一个单位能够拥有一台长城0520计算机,就是让人觉得很不错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用户群体也在不断地壮大。《用户》能在这段不平凡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中国计算机用户》开篇之时,我国拥有微机10多万台,今天则约有250万台,计算机应用发展之快可见一斑。 计算机装机量有了数十倍的增长,意味着我国计算机的用户也有数量级的增长。而人才的兴旺,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在“质”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是促进计算机应用发展、实现信息化的根本动力。 当初,《中国计算机用户》的一些老编委们,正是出于要通过杂志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