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经济时代,困扰IT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实用人才的匮乏。一方面是由于知识以几何级数更新,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这就使传统高校培养出来的IT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目前的现状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与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形成了一道鸿沟!那如何才能使IT专业的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的需要呢?那我们就不得不关注整个人才培养的流程。对目前高校IT人才培养流程把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相似文献   

2.
初蒙 《互联网周刊》2002,(26):12-12
现阶段,我国的IT人才瓶颈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缺乏最基础的IT产业蓝领工人。造成这种人才供需链脱节的主要因素是IT教育模式和理念的滞后,各大中专院校的IT专业设置大同小异,培养出来的都是缺乏实用技能的“通才”。在一流IT企业纷纷建立起大规模“工厂化”、“流水线式”生产模式的今天,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院校不能有效地向产业补充高级IT管理人才的新鲜血液,反而是大本、硕士甚至博士纷纷奔赴编码、设计、施工、销售等产业第一线,结果造成IT蓝领的工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日益突出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人才竞争力不足,行业人才缺口大和结构性失衡问题,文章从"产学研用"4个方面探讨高校应用创新型IT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一种"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IT人才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教育》2008,(5):31-31
受IT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影响,我国IT人才需求正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逐年递增。其中软件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据国家五部委测算,到2010年,从业者将突破200万大关,年递增率达到28%,即使如此,未来每年软件人才的缺口还将高达150万。强大的需求拉动了人才的供应,目前我国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居各专业之首。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培养的核心和难点在于高校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完成。因此,提出高校应该充分与企业交流,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来改革实践教学模式,选取那些成教学生最实用、市场最接轨、企业最需要的IT类基础课程,构成教学资源库,以此形成“课程云”,根据需求动态选择模块来开展IT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6.
IT认证纵览     
朱冬梅 《个人电脑》2005,11(12):260-263
IT业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产业的技术革新速度是那些传统行业所无法相比的,有时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核心技术就可能发生翻开覆地的变化。以数年为一个教学周期的传统教育难以跟上IT业飞速发展的脚步,为此,众多的IT公司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纷纷向社会推出了自己的IT认证体系。只要通过由这些IT公司自己主办的考核,考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IT认证,以证明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技术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IT类人才的时候,都把IT认证当作评价应聘者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可供选择的IT认证越来越多,考试难度和费用参差不齐,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目标谨慎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由于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及企业需求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突出问题是就业难、分配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和素质并非企业所需,对此,笔者认为:深入市场调研,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 据说国内IT企业薪资最为优厚的企业是深圳某公司,而且其他IT企业也紧随其后,这多少令本来就供不应求的IT人才市场“战事频频”,IT人的薪资随之水涨船高。每年10月一过,在各大高校人才招聘会上争夺最为惨烈的就是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子也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准IT人而自豪不已,因为多年的寒窗苦读马上就可以“变现”为诱人的货币单位。 统计表明,名牌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走出象牙塔之后,年薪最高可以超过6位数,普通的也在3到5万,而前几年一度走俏的会计等财经专业就只能“望IT兴叹”了!真的是IT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与网络》2004,(15):39-39
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新的历史环境下,IT人才将面临怎样的发展前景?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IT企业和未来的IT人才又将有怎样的双向选择?为探讨新形势下IT行业技术发展的机制创新,研讨软件外包、网络经济、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剖析现代企业对IT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等热点问题,由北京长城计算机学校主办,北京  相似文献   

10.
IT产业发展迅速,以致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人才对IT产业的重要性都毋须质疑,人才是IT发展之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IT企业对人才的录用、使用都有什么看法;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挖”出人才的潜力,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乃至薪水上如何使人才无忧;人才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企业如何评价人才流动?要深思的太多!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校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应用型IT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专业课程优化与创新教学改革、多维融合的拔尖IT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校本特色教学资源库建设、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等有机结合为核心,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培养创新型本科IT人才的基本思路、主要实施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在I 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什么?I T行业人士如何获得企业的青睐?将来什么样的I T人才更受欢迎?人才:谁动了我的高薪IT行业的辉煌盛世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是IT人就业的黄金时期,因为人才的稀缺。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包括联想吞并IMB个人计算机业务,PC价格越来越低廉,网络越来越发达,日常工作数字化越来越普遍,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求职的必备要求,IT人才的需求不再像过去那般炙手可热,而是有更高的要求与更深的内涵,IT行业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势不可挡的变化与革新。那么,现在I 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什么?IT行业人士…  相似文献   

13.
谈我国计算机软件人才教育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是依靠高等院校,其中大量是本科生,少量是研究生,博士生则更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设置的计算机专业有420多个,我国高校每年有7万多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根据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规划,我国软件人才的缺口约为每年50万人,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计算机软件人才紧缺已经成为抑制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大量的软件适用型人才是发展IT事业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然而,这些毕业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和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造成了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找不到合格的员工,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这不得不引起对我国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IT产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IT产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IT人力资源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IT行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作为一名立志从事IT行业的学子,我们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台湾IT企业在内地的人才争夺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中职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要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尤其是对技术层次要求较高的IT行业计算机类专业。因此中高职衔接在培养IT高层次人才中非常关键。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中职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要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尤其是对技术层次要求较高的IT行业计算机类专业。因此中高职衔接在培养IT高层次人才中非常关键。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校目前IT人才教育教学的问题和现状,分析在我国高校开展教学众包模式进行IT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释教学众包模式的内涵构成,详细介绍教学众包模式的实践应用过程并梳理关键点,通过对应用效果的分析指出众包模式成为高校IT人才培养革新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IT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人才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笔者感觉计算机人才定制已成为各大院校培养计算机类人才的当务之急。特别是要针对应届学生毕业后适应期过长、博而不精等问题,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一方面,作为选人单位的企业也好,机关也罢,大家在急于寻求符合自身发展所需的计算机人才,而另一方面,刚踏出校门的学生自身普遍存在着“不上不下、不硬不软、不文不武、不中不西”的缺限,这两个需求间的矛盾就促使我们的学校,必须勇于提倡“拿来主义”,在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不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不仅培养他们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也…  相似文献   

20.
刘丹 《计算机教育》2020,(2):113-117
针对校企联盟合作过程中大企业IT类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训练不足的问题,分析IT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小企业机制形成的关键因素,提出依托"校—小企业"联盟企业的IT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介绍具体实施过程,最后说明实践模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