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自然地理因素是组成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而气候又是构成自然地理诸要素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因子,气候的适宜程度决定着人居环境的舒适程度,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居住形态等。在国内外许多关于宜居城市或城市宜居性的评选中,气候条件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其他一些评价指标如植被、景观等也与气候密切相关。自古以来,居住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们一直在为适应气候环境、提升人居环境的宜居性而不懈地努力,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各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对社会经 济发展产生正效应,对居民体验与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相关 研究现状,利用熵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对辽 宁省14市20 08—2017年的城市宜居性进行 评价,得出以下结果。一、时间变化。辽宁省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于2011年和2016年出现峰值,分别为8.82和 8.48,阶段性特征显著。二、空间分布。辽宁 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空间差异显著,具体 表现为以沈阳、大连为主的优质人居环境区 和以朝阳、阜新与丹东为代表的欠发达人居 环境区,具有较强的西北—东南方向性特征 以及非均衡变动特征。三、系统分异。辽宁 省城市人居环境五大系统变化差异较大,社 会系统变化幅度最大,其他系统较小;人口 系统和居住系统得分较低,其他系统得分较 高。四、影响因素。对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 居度影响最大的系统依次是支撑系统和社会 系统。支撑系统中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系统中,社 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国土面积广阔,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大部分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属于典型的严寒地区,这些地区内的城市都是较为典型的寒地城市,其共同特点是拥有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和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地域气候特征对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更对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充分考虑气候环境特点,深入分析和研究寒地城市空间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是促进严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寒地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环境的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洪亮平 《城乡规划》2017,(3):115-115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城市设计工作十分重视,强调要在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强城市设计工作。城市设计的核心内涵就是要因地制宜.为城市市民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人口众多的快速城镇化地区。该地区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应对“夏热冬冷”的相对恶劣的气候条件,具体表现在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层面是如何寻求有效的设计对策以缓解不良气候条件对城市环境宜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方高纬度地区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李,地域气候特征对于人居环境建设产生的自面影响一直是困扰寒地人居环境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为了减少寒冷气候的负面影响.克服气候因素的制约,许多发达国家寒地城镇都针对严寒地域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气候规划论文在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寒地人居环境建设中气候规划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我国寒地人居环境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补充气候规划的编制内容、建立气候城市设计控制体系以及制订设计管理激励性政策等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寒冷地域人居环境气候规划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高纬度地区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地域气候特征对于人居环境建设产生的自面影响一直是困扰寒地人居环境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为了减少寒冷气候的负面影响,克服气候因素的制约,许多发达国家寒地城镇都针对严寒地域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气候规划.论文在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寒地人居环境建设中气候规划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我国寒地人居环境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补充气候规划的编制内容、建立气候城市设计控制体系以及制订设计管理激励性政策等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提升户外活动环境品质与其使用水平是促进城市宜居性建设的重要过程.寒地气候对户外活动影响显著.作为最具吸引力的户外活动空间,城市滨水广场的建设需要重视对气候的回应.为探讨寒地城市滨水广场热环境如何指导户外活动空间设计,选取哈市两处滨水广场,采用微气候实测、问卷调查与记录等方法,研究其过渡季与冷季各类使用特征与局地热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分析,认为《为增长而规划: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一书是对中国城市增长时代的规划总结。本文从政府视角,对书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进行了评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城市规划是带动经济增长、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空间有序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中国城市迈入转型发展期,规划将关注存量发展,系统解决城市病,提高城市宜居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冬季友好"的宜居寒地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和阐明气候特征对寒地城市宜居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冬季友好"的理念对于提升寒地城市环境宜居性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从城市设计的宏观层面如生态容量、城市形态、公共交通、生态绿化,中观层面如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以及微观层面如场地、小品等提出以"冬季友好"为目标的宜居寒地城市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的发展理念,要求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城市发展要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营造城市宜居环境的指导思想。2017年住建部"城市双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并进一步提出改善生态功能、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的任务目标,具体包括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优化公共空间环境等。在此背景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绿地系统是凝聚城市独有的自然地理结构、地貌特征及地带性植物群落,并与文化传统、宗教历史相融合的城市开敞空间。它不仅是城市的生态基础,也反映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积淀,是一个城市特有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本文浅谈了城市人居环境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邬峻 《风景园林》2020,27(5):11-29
本研究系统地调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大数据爆炸给传统研究范式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荷兰智慧城市宜居性预测模型为例,引入数据密集型的"第四范式"新研究方法。首先从传统研究范式和宜居性研究现状出发,收集与人居环境宜居性相关的变量和可用的多源数据集。然后执行必要的数据清理、数据工程、数据特征提取方面的工作流程,使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能够满足机器学习的基本要求。随后在机器学习的反复实验中,选用监督式机器学习关于多级目标预测的2个通用算法:多类别决策丛林和多类别决策森林,经过比选和优化得到最优算法。然后,将这种最优算法部署到云计算环境中生成智能预测工具箱,以监测和预先干预荷兰人居环境的宜居性。研究表明,与传统研究范式相比,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基于"第四范式"开发的新兴机器学习算法确实在知识发现、定量分析、知识快速更新和预测研究中具备独特优势。该范式在处理未来智慧城市中更大量、多样、精准、快速的研究数据集时将更加高效并更具创新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开放社区""街区制"成为热词,似乎是促进城市转型的一剂良方,同时,城市与社区的宜居性越来越成为中国政府与市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以此为前提我们不得不思考"街区制改造"会给社区人居环境带来哪些影响,社区的人文、自然环境会有怎样的变化,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能否得到相应的改善。在实地考察长沙市开放街区制试点社区——陈家湖社区后,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公共安全四方面出发,探析说明开放街区改造对社区人居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堪称全球宜居城市典范的墨尔本为例,从城市宜居性概念、评价维度及评价因素出发,探讨宜居性评价的指向性问题;接着从城市历史角度剖析墨尔本宜居性的形成与特质。研究发现,宜居性的概念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容易产生指向性不明或矛盾,缺乏从当地居民个人视角的历史维度的宜居性考察。通过从历史角度对墨尔本宜居性形成进行分析,认为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交通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规划设计手段的运用和坚持、稳定的制度体系、良好的区位、重视当地社区参与、注重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绿色健康城市形象的打造是墨尔本高度宜居性的形成基础。综合考虑社会空间非均质性与城市历史演变等因素,为城市宜居性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在城市规划及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从而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园林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角色与使命进行了阐述,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的选择及耐热、抗旱植物的选择及培育直接关系到园林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节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最直接、最密切、最具体的进行物质交换的地理空间。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问题。建筑节能作为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20世纪下半叶,随着全球经济进化、环境退化问题的日益凸现,可持续发展提上了各国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7.
罗章峰 《住宅产业》2023,(10):13-16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即人居环境逐渐被重视起来。近些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大城市出现很多的城市问题,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为了解决问题,经大量探索研究,得到最普遍的方法是建立人居环境相关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人居环境的建设方法。本文探讨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方法,并以上海市江湾镇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实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社区居民对江湾镇社区人居环境的满意度情况,并针对现状提出一定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严寒气候因素造成的人居环境诸多问题,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在我国寒地城市住区规划中,采用围合式住宅空间模式,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混合集约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塑造寒地地域文化景观,形成社区文化等具体设计对策,针对构建寒地城市宜居和谐的居住环境进行理论性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角色与使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在城市规划及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从而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风景园林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角色与使命进行了阐述,风景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的选择及耐热、抗旱植物的选择及培育直接关系到风景园林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钱伟  殷卓丽 《道路照明》2004,8(3):25-25
在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耸的大楼、人流如织的商业街、宏伟壮丽的环城大道,风景宜人的广场公园,共同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人居空间。如何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创造一个最适合人居环境的城市夜景空间,成了提高城市品味、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