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完善住房保障方式对住房保障的方式,社会上有许多议论。目前的保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物保障,即向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实物保障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应住房、棚改安置住房,以及部分地方建设的限价商品住房。另一种是货币补贴,即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支持其在市场上租赁适当的住房。  相似文献   

2.
汪灏  于斌  汪夏明 《建筑经济》2020,41(7):5-12
以我国公共租赁住房与澳大利亚的公共住房为研究对象,介绍和讨论双方在角色与定位、目标人群、规划分布、建筑形式及户型和更新策略方面的异同。在总结澳大利亚公共住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的实际制度与面临的困境,从定位、保障策略和建设模式等角度为完善我国城市住房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发展公共租赁房,为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对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有所居目标、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借鉴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公共租赁房的租金管理经验,对比分析当前我国公共租赁房租金管理方面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公共租赁房租金管理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对住房保障的方式,社会上有许多议论。目前的保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物保障,即向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实物保障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应住房、棚改安置住房以及部分地方建设的限价商品住房。另一种是货币补贴,即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支持其在市场上  相似文献   

5.
《住宅产业》2010,(8):27-27
重庆积极探索城市住房供应“双轨制”,对住房制度进行必要完善。其基本思路是:30~40%的中低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予以保障,60—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提供的商品房解决,并对高端商品房和投机性炒房采取相应的遏制措施,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6.
让公共租赁住房成为中低收入家庭的福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调整了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将公共租赁住房与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一并列入保障性住房范围。为统一规范公共租赁住房,避免走重复建设弯路,有必要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在行动上保持同步,即从根本上解决公共租赁住房的模式、方向及享用、管理问题,真正使公共租赁住房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实践过程中,住房“夹心层”问题显得异常突出,面对这一问题我国实行了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本文构建夹心层分析模型对“夹心层”的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并运用剩余收入法结合家庭人口结构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夹心层”的效果进行分析,希望为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发展以及改进提供借鉴和依据,促进“夹心层”住房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住宅产业》2010,(8):35-35
经过几年的努力,青岛市已经建立起了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商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市政府连续四年把住房保障工作列入为民办好事的实事之首。青岛大力推行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2007年以来,已在70个项目中配建保障性住房27792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项目49个,房源12792套;截至目前,已公开配租3823套。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西省公共租赁房还只停留在政策制定层面上,没有规划也没有具体实施等问题,界定了公共租赁房的内涵,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分析得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家庭收入、商品住房市场均价,确定了“十二五” 期间城镇保障公共租赁住房居民家庭所对应的年收入保障线标准和需要保障的比例,从而预测出“十二五”期间城镇公共租赁住房的年均建设数量,并提出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次理论的保障住房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障住房推行过程中存在资金难落实、监管不到位、隐患易聚集等问题。为完善保障住房制度的建设,在分析过滤模型的基础上,建议加大二手房市场扶持力度,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开征相关税费等,构建完备的保障住房运行机制,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