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覆盖层河床上截流,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但在上游瀑布沟、深溪沟已建水电站控泄的帮助下,截流工程进展得十分顺利.从2011年11月26日导流明渠破堰分流,到11月27日龙口合龙仅用了26 h.龙口最大的抛投强度2 033 m3/h,总用料量45 890 m3.本工程采用单戗、立堵、双向进占的截流方式.戗堤总长95 m,顶宽25 m,上下游边坡均为1∶1.5.为便于后期围堰拆除,截流戗堤布置在上游围堰背水面堰脚处,戗堤预留龙口宽度60 m.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在1997年11月进行,取得了成功。截流方案曾比较了上游单戗立堵和浮桥平堵两种,最后确定采用“上游横向围堰背水侧截流戗堤单戗双向立堵,下游戗堤尾随,预平抛垫底”的截流施工方案。实施中首先对河床高程低于40m的深槽部位进行平抛垫底施工,并在连接段和预进占段进行防渗墙生产性试验,与此同时进行上、下游戗堤预进占施工,于1997年7月形成上、下游戗堤口门。9月戗堤恢复进占,10月27日上游戗堤形成40m宽的小龙口,11月8日顺利合龙。  相似文献   

3.
林金良  张利荣 《人民长江》2009,40(12):29-30
结合黄河班多水电站截流施工,对截流难度和困难时段的判断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降低龙口水下流速和增加河床糙率的降低截流难度思路,阐述了改善分流条件、多戗截流、增加戗堤宽度和在龙口设拦石坎等降低截流难度的常用应对措施,并结合该工程对上下游戗堤配合、戗堤双挑角进占和提高龙口抛投强度等降低截流难度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官地水电站采用宽戗堤截流,水力学指标高,龙口底部流速较大,龙口河床冲刷严重,影响堤头稳定;若采用双戗堤截流,由于上戗堤水舌的影响,下戗堤堤头坍塌严重,截流难以实施。为此,提出采用预进占护底,降低截流难度。模型试验表明,预进占护底对降低截流难度作用是明显的。2007年年底管地水电站成功截流。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苗尾水电站大江截流规划方案,根据澜沧江水文特点、截流水力学计算成果,上游围堰的施工要求,截流时段选择11月中旬,截流标准采用11月中旬10a 1遇旬平均流量,截流方式采用双向进占的单戗立堵截流方式;龙口位置选择在河床中部偏右,龙口宽度拟定为60m,戗堤顶宽确定为30m。实际截流时间为2012年11月27日,截流时2条导流隧洞均具备过流条件,截流难度小于规划方案。目前,上游围堰已按要求拆除,圆满完成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腾龙桥一级水电站位于龙江干流,采用单戗堤立堵、左右岸双向进占的截流方式,戗堤最大高度约为11.50m,龙口预留宽度为38m,分为困难区和非困难区2个区,分别采用不同的抛投材料,工程最终于2015年11月23日顺利完成截流。  相似文献   

7.
安康水电站胜利截流全国重点工程之一的安康水电站于1983年12月25日胜利截流。由于上游石泉水电站的协助,实际截流流量只有70~90米~3/秒。施工时利用85台T20自卸汽车和2台D80推土机,单戗堤立堵进占,总共只用1个小时左右,堆石围堰即胜利合龙,从而完成了主河床的截流,实现左岸明渠泄流。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工程施工导流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二期施工围左岸,进行主河床截流,迫使江水从右岸导流明渠下泄。截流流量为11月下旬的20年一遇最大日平均流量14000m3/s,截流时间选在1997年11月中旬,采用上游单戗堤立堵截流方案。龙口位于主河床深槽右侧,龙口宽130m,最大水深达60m。为防止戗堤头部坍塌,在龙口段先行平抛垫底。龙口进占由两岸同时进行,投抛材料为块石和石渣。设计龙口水位落差0.51~0.71m,口门流速2.13~2.73m/s。  相似文献   

9.
结合水力学模型试验成果,研究确定了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截流戗堤的布置、龙口位置的选择、龙口段和非龙口段的划分、施工进占抛投方式,以及降低截流难度、提高截流抛投强度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桃源水电站二期工程截流龙口合拢按上游来流量不大于500 m3/s进行施工设计。根据水工模型试验及水力学计算成果,截流方式采用单向双戗立堵法截流,上、下游戗堤同时从右侧向左侧进占,仅上游单戗堤进行龙口合拢施工,取龙口宽度30 m时进行龙口合拢施工。截流施工中克服了分流条件差、准备时间短、备料不足等诸多困难,从截流准备到截流成功,只用了20余天。  相似文献   

11.
邓虎超  高明忠 《人民长江》2022,(S1):44-46+72
沙坪二级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与管料河交汇口上游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为实现工程截流目标,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对截流施工进行总体设计规划,从水力参数、戗堤布置、龙口布置、截流备料等方面,选用了合适的截流施工方案。最终拟定的截流设计方案如下:二期截流采用右岸单向进占、单戗立堵截流方式,戗堤龙口位置选在上游围堰导流明渠左岸。该截流施工方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可为其他水利工程的截流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拉哇水电站工程截流采用单戗宽戗堤从左向右单向进占立堵截流,截流戗堤宽度为40 m,龙口布置于右岸,右岸戗堤堤头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截流的成败。针对电站河床深厚软弱覆盖层、地层抗冲能力弱的特点,裹头采用大块石、特大块石、钢筋石笼联组结构防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工程截流前右岸戗堤裹头设计及防护进行简述,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戗堤截流主要在河道截流和堤坝溃口封堵等水利和防洪减灾工程中得到应用,戗堤周围的水力冲刷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由于戗堤进占过程表现出较强的三维非恒定性,因此目前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全面细致地模拟进占过程中戗堤周围的三维水流结构和冲刷特性较少。该文基于有限体积法和非结构化的计算网格构建了以水动力学模型、泥沙冲淤和河床变形方程为基础的三维局部冲刷数值模型,从室内明渠截流工程实验中得到的龙口平均流速、上下游水位落差、底床切应力分布与地形变化的关系等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数值模型模拟了截流戗堤单向进占方式下不同进占长度时戗堤附近和龙口处的三维水流特性,以及戗堤周围局部冲刷地形的发展。通过分析水流特性与冲刷坑发展的关系,阐述了戗堤周围局部冲刷的物理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涡旋和下潜水流是戗堤附近河床剧烈淘刷的主要原因;单向进占时戗堤对水流具有偏移效应;在初始阶段,冲刷趋势表现为沿堤头的上游至裹头下游形成的斜向轴线冲刷;在冲刷发展过程中,龙口中部出现泥沙淤积,主要冲刷区位于戗堤和裹头绕流后的底床。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数值仿真技术可应用于工程截流实践中,能预测截流中可能出现严重堤脚淘刷的位置与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于1997年10月28日胜利完成截流,从龙口进占到戗堤合龙历时40h。截流前对导截流方案、截流时间、截流方式及戗堤布置进行了精心设计与计划,并对戗堤轴线及断面、龙口位置与宽度、截流备料、施工机械设备等进行了合理选取,保证了截流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  相似文献   

15.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于1997年10月28日胜利完成截流,从龙口进占到戗堤合龙历时40h。截流前对导截流方案、截流时间、截流方案及戗堤布置精心设计与计划,并对戗 轴线及断面、龙口位置与宽度、截流备料、施工机械设备等进行了合理选取,保证了截流了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2。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确定了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截流戗堤的布置、龙口位置的选择、龙口段和非龙口段的划分、截流水力学参数和施工进占抛投方式,尤其对降低截流难度的工程措施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比较研究,为截流施工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大化水电站的截流是我国目前较大的截流工程之一。二期导截流工程戗堤从1980年10月上旬以立堵法开始预进占;10月23日进入龙口段,当晚11时30分胜利合龙,前后历经24小时。截流最大流速为5.25米/秒,落差为2.12米,流量为1.240米~3/秒,石料日抛投强度为12,600米~3。截流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为电站二期工程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筑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8.
莲花水电站为牡丹江梯级开发电站之一,电站于 1992年开工,施工导流方式为隧洞导流,导流隧洞与厂房引水洞相结合,河床截流采用双戗堤进占合龙,龙口宽度分别为 35m, 45m,河床于 1994年 10月 25日一次性截流成功。  相似文献   

19.
硬梁包水电站截流流量较大,且受上游泸定水电站发电影响明显。文章通过水力学计算并经模型试验验证,对截流标准、截流时段、截流方式、戗堤布置、龙口分区和截流备料等方面进行了设计。电站于2021年11月6日成功合龙截流,证明截流设计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抗冲能力较差的深厚覆盖层的河床截流时,底部覆盖层的冲刷可能加大戗堤失稳风险。以乌东德水电站截流模型试验研究为基础,概括总结了深厚覆盖层河床截流试验研究时需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龙口的确定及裹头防护需考虑覆盖层稳定;其次,截流困难段与危险区域的判断受覆盖层因素影响;第三,戗堤进占量计算需考虑覆盖层流失,并提供了计算方法。通过三个问题探讨,增加模型试验研究数据可靠性,为深厚覆盖层条件下的截流试验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