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的普遍应用,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逐步采用微机型装置,即微机保护、微机监控等。CL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和微机保护,其友好的人机界面,高效准确的海量  相似文献   

2.
正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发展、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大量采用、变电站监控系统功能与可靠性逐渐完善的前提下,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信号、测量、保护、自动装置、远动装置)利用微机及网络技术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控、测量、保护、远动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它是现代计算机控制和通信技术在变电站(所)领域的综合应用。调度自动化则是变电站自动化功能的监测和控制端,下文调度侧将简称为主站,变电站侧简称为厂站。  相似文献   

3.
华普校 《西北电力技术》1997,(5):29-33,F003
介绍了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产生,发展与结构模式,对有关微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常规分散式变电站二次设备如何向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转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逐步实现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微机保护、调度通信等综合自动化功能的计算机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5.
面向维护人员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培训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一种基于数字仿真/交流驱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培训系统.它是面向变电站二次设备维护人员的新型技能培训系统,具有丰富实用的培训功能和培训内容,能够真实、全面地展示保护和测控装置以及整个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性能、特点甚至缺陷.该培训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是:电网一次系统及设备采用计算机实时数字仿真,可模拟一次系统及设备的各种运行状态、故障和异常;变电站二次系统采用真实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交流回路采用三相交流信号驱动.  相似文献   

6.
林宏彬  蒋祖立  林浩 《电世界》2011,(11):22-2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以下简称“综自”)系统是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微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信号、测量和保护等装置)进行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作业,从而提高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种自动化系统。综自信号调试验收是变电站二次设备新安装验收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220kV及以上,  相似文献   

7.
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综合防雷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力生产中来。近几年,微机型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增加迅猛.雷电对变电站二次系统设备的危害越来越明显。笔者针对实际情况,通过分析雷电入侵途径,提出变电站二次系统综合防雷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变电站二次回路通信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二次回路通信问题,从分散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体系结构入手,结合现场实际,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小型、中型和大型变电站典型的二次回路通信模式及光电传感器在二次回路中的配置方法.对于中型变电站系统,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通信节点配置原则;对于大型变电站系统,简要探讨了基于Ethernet网络技术二次回路通信的可行性.在数字化变电站环境下,传统模拟式二次回路必将逐步向光电数字化模式转变,二次回路通信系统和变电站层通信系统不断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变电站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依托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目标,为有效应对电网设备各种突发异常事故,保障社会的正常用电,需要对变电站二次设备进行在线监测。文章对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集高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为一体的新型监测系统。二次回路主要包括变电站内二次设备组成的交流回路、控制回路、保护回路、信号回路和操作电源系统等。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变电站智能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微电子测控技  相似文献   

10.
1改造的内容对于110kV变电站的改造通常是为了满足当地电力发展需要的,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实现调度自动化。从目前来看,110kV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变电站自动化改扩建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实际借鉴经验和技术支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设备、信号传输、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动装置)利用微机技术,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实现信息共享,对变电站实施自动监控、测量、控制和协调。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及时地向变电站值班人员和调度人员提供详细的信息,甚至可以提供改变系统运行参数的各种参考性意见,对变电站的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变电站的数字化改造、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技术改造、变电站的扩建大修等。重点阐述了变电站的数字化设备、建立数字化信息平台,对二次回路的技术改造、直流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进行大修时一次设备措施及文明施工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10 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微机保护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找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并对目前变电站自动化中保护及其二次回路的运行维护及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微机型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它独特的优势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研究和解决雷电对变电所二次设备的危害已刻不容缓。分析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备遭受雷击的主要途径,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的一次系统采用计算机软件实时仿真(采用真实、不带电设备);二次系统采用与电力生产现场相同的真实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在软件仿真的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之间用信号转换装置和功率放大器相连接,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经电缆接通二次回路,实物与软件结合使培训更接近现场实际,培训功能更强大。  相似文献   

15.
李猛 《电力建设》2006,27(3):27-0
文章介绍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重要性,根据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广泛推广的形势和发展现状,在变电站二次设备配置、回路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从施工和运行维护的角度提出了二次系统应注意的问题和应具备的功能,可作为变电站二次设备定货和设计、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自动化定义   常规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由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仪表、操作控制屏和中央信号屏等组成.变电站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线路的自动测量、监控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控、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用微机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了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智能变电站具有信息数字化、共享标准化特点,较常规变电站技术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突出表现在二次回路虚拟化,给变电站运维带来新的挑战。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现场运行维护需求,提出一种二次设备智能化运维技术方案和智能化应用,包括压板状态自动巡视、二次安全措施顺序执行等功能。结合实际变电站应用情况,对各项功能进行了说明,现场应用表明:制定的二次设备智能运维综合方案及智能化应用可提高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现场运维操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为变电站智能化运维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新东 《电工技术》2001,(11):18-19
随着城网和农网的改造,变电所二次设备的功能几乎完全由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这就对整个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质量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电电源的质量和可靠性.采用高质量的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便是保证微机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基于 Visio 平台的变电站二次回路仿真培训系统.该系统采用 Visio 界面,结合自主开发的实时数据库,合理抽象二次回路元件特性,利用图形自动识别技术和组件化、图库模一体化技术以及拓扑结构自动识别技术对变电站二次回路元件进行自动批量建模,从而最终实现对变电站二次回路原件正常及各类典型异常情况下的动作逻辑及电气关系的仿真.而且,该系统提供与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三维仿真系统、电网仿真系统的接口,可与变电站仿真系统联合运行,完整地实现变电站从一、二次设备到二次回路元件的仿真,为变电站相关专业人员掌握二次回路缺陷发生的现象、原因及变化过程,以及总结积累二次回路缺陷判断、查找和处理经验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动态仿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