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将不同水分含量(5.03%、9.07%、11.82%、17.97%)的玉米胚在25℃、相对湿度45%条件下储存30 d,将9.07%水分含量的玉米胚在25℃,不同相对湿度(75%、85%、95%)条件下储存30d,取不同储存时间的玉米胚样品检测其水分、粗脂肪及呕吐毒素(DON)含量,并检测玉米胚提取油脂后所得玉米粕和毛油中DON含量,分析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及粕和毛油中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存期间,低水分含量(5.03%和9.07%)玉米胚霉变较轻,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小;高水分含量(11.82%和17.97%)玉米胚霉变程度逐渐加深,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1.21、2.74个百分点;不同水分含量玉米胚DON含量为160.9~489.5μg/kg,其粕中DON含量为200.2~340.6μg/kg;相对湿度为75%时,玉米胚品质无明显变化;相对湿度为85%和95%时,玉米胚品质劣变显著,其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1.93、3.87个百分点,玉米胚DON含量148.3~484.7μg/kg,其粕中DON含量270.6~439.6μg/kg;不同储存条件下得到玉米油中均未检出DON;玉米胚及粕中DON含量均低于国标1 000μg/kg的限量。 相似文献
7.
8.
采集赤霉病含量不同的小麦样品为检验组,用赤霉病粒小麦配制成不同病粒含量的梯度小麦样品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感染赤霉病后的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结果显示,控制小麦赤霉病含量≤3%,可确保小麦呕吐毒素含量符合国家粮食卫生指标规定,由此指导基层粮库小麦的收购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比较使用不同加工方法对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呕吐毒素(DON)含量的影响,得出:1、皮粉、芯粉中DON的含量低于全麦粉中DON的含量,DON主要分布于小麦的表皮附近。2、小麦制粉前进行筛杂或清洗对降低DON的效果不同。筛杂对降低皮粉、芯粉中DON的效果更好,清洗对降低粗麸、细麸中的DON效果更好。3、使用不同加工方法产生的小麦粉或麦麸中DON含量几乎相同。4、当全麦粉的DON含量低于1.56 mg/kg时,通过筛杂、清洗、磨粉后芯粉的DON含量可能会低于1 mg/kg的规定值。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呕吐毒素,即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含量的相关因素,研究小麦不同粒型及籽粒不同部位DON的污染特性、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染病、破损,籽粒粒径及虫蛀类型对DON污染均有影响,DON含量与不完善粒含量呈显著的弱正相关,与赤霉病粒含量呈显著的强正相关。相同品种的小麦样品,小麦不同粒型和籽粒不同部位,DON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赤霉病粒显著高于未染病粒,破损粒显著高于完整粒,小颗粒显著高于大颗粒,籽粒胚部显著高于胚乳,粒面DON含量占35.2%~52.1%。胚乳结构越靠近外层,DON污染越严重,越靠近籽粒中心,DON污染越轻,制粉后外层麸皮DON含量较高,而可食用的小麦粉含量较低。小麦通过分级、分选、水洗和制粉加工可有效降低DON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赤霉病是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侵染小麦、大麦和其他小谷类作物而造成作物减产的世界性病害。小麦赤霉病发病需要高温和高湿的环境条件,感染程度及发病范围主要由寄主自身的抗性决定,对粮食产业以及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来源于籽粒中积累的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 DON)。赤霉病需要多层次、全流程的防治,而降低DON毒素的危害是防治赤霉病需要重点突破的环节。本文概述了DON的合成过程、致病机制、检测方法和脱毒策略,并提出防治赤霉病的思路,重点挖掘与DON毒素诱导、运输和转化相关的基因资源,为通过生物育种途径培育DON低积累小麦品种、减少DON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2016~2019年江淮下游地区新收获小麦为监测对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不同呕吐毒素(DON)含量小麦的籽粒特征。结果表明:随DON含量增大小麦各类粒型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规律,赤霉病粒、发芽粒和破损粒比例均呈现变大趋势,而黑胚粒则无相关性;玉米赤霉烯酮(ZEN)随DON含量升高而变大且呈显著线性关系。不同年份纵向监测与同年份横向监测其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4.
15.
测试了几株工业上常用的酒精酵母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转化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的能力。结果表明:所测试的五株酒精酵母都具有转化ZEN成赤霉烯醇(ZOL)的能力,转化产物中两种构型的ZOL都有,两种构型的比例因不同的菌株而有明显的差异,但所有的五株酵母都不具有转化DON的能力。同时,使用人为添加有1μg/mLZEN和1μg/mLDON的优质玉米为原料,以安琪牌超级酒精酵母为发酵菌种,模拟玉米干磨酒精生产工艺,在发酵结束后,发酵醪被分成三部分,即酒精、酒糟离心液和湿酒糟。HPLC分析结果表明:酒精中基本检测不到两种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ZEN及其代谢物主要分布在湿酒糟,而DON主要分布在酒糟离心液中。另外,从两种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总的含量看,在整个工艺生产过程中,两种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基本上没有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16.
玉米干磨酒精生产期间原料内呕吐毒素和赤霉烯酮的去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几株工业上常用的酒精酵母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转化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的能力。结果表明:所测试的五株酒精酵母都具有转化ZEN成赤霉烯醇(ZOL)的能力,转化产物中两种构型的ZOL都有,两种构型的比例因不同的菌株而有明显的差异,但所有的五株酵母都不具有转化DON的能力。同时,使用人为添加有1μg/mLZEN和1μg/mLDON的优质玉米为原料,以安琪牌超级酒精酵母为发酵菌种,模拟玉米干磨酒精生产工艺,在发酵结束后,发酵醪被分成三部分,即酒精、酒糟离心液和湿酒糟。HPLC分析结果表明:酒精中基本检测不到两种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ZEN及其代谢物主要分布在湿酒糟,而DON主要分布在酒糟离心液中。另外,从两种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总的含量看,在整个工艺生产过程中,两种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基本上没有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臭氧降解小麦中的呕吐毒素,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 Q-TOF MS)测定了纯水体系中呕吐毒素的臭氧降解产物。结果表明:全麦粉中的呕吐毒素降解率显著高于小麦籽粒。当小麦水分含量为20.10%,臭氧质量浓度为100 mg/L,处理60 min后,呕吐毒素含量由3.89 mg/kg 降到了0.83 mg/kg。建立的一级动力学方程显示臭氧反应速率为k100 mg/L>k75 mg/L>k50 mg/L>k25 mg/L。根据UPLC Q-TOF MS得到离子碎片信息提出了可能的离子碎片生成途径并推测了臭氧降解产物结构,5 种主要产物的m/z分别为344.948 1、329.205 0、311.191 8、311.190 7和346.240 4。 相似文献
18.
19.
以小麦为样品,利用酶联免疫法对芽孢杆菌降解酶降解小麦中呕吐毒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降解酶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降解酶降解DON的关键因素。在降解酶浓度50μg/m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8 h、pH 8.5的条件下,降解率为88.1%。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高、低质量浓度呕吐毒素(DON)含量的玉米毛油为原料,以DON脱除率及残留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精炼方法对玉米油中DON的脱除效果,并与工厂实际生产效果进行对比。采用优化的脱除工艺条件,高质量浓度DON玉米毛油(1 745.43μg/kg)和低质量浓度DON玉米毛油(456.73μg/kg)在经过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和高温蒸馏脱臭后均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DON脱除效果。精炼方法中以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的脱除效果较好。对高质量浓度DON含量的玉米毛油,水化脱胶、碱炼脱酸的DON脱除率可分别达到88.94%和90.07%,脱除后DON含量分别为193.06μg/kg和173.29μg/kg。低质量浓度DON含量玉米毛油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的脱除率可分别达到59.54%和58.23%,脱除后DON含量分别为184.79μg/kg和190.79μg/kg。与工厂实际玉米油精炼脱除效果相比,本实验的DON脱除率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为玉米油精炼工艺条件优化和技术改进提供了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