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聚糖对辉钼矿与滑石浮选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电位分析、润湿接触角测试、吸附量测试并结合浮选实验,考察滑石和辉钼矿单矿物的浮选行为,以葡聚糖为抑制剂,研究硫化矿体系中辉钼矿和滑石的浮选分离。结果表明:在无捕收剂情况下,辉钼矿和滑石的天然疏水性强,可浮性相似,难以实现浮选分离。加入的葡聚糖在辉钼矿和滑石矿物表面形成选择性吸附,使两者具有不同的浮选行为。当溶液p H为8.5、葡聚糖用量400 mg/L时,辉钼矿可以得到有效抑制,回收率仅为14.37%,而滑石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弱,其回收率为83.22%,两者的浮游差为68.85%,这使得滑石和辉钼矿的浮选分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浮选试验及电化学测试,研究戊基黄原酸钾(PAX)为捕收剂时硫化钠对氰化抑制黄铁矿浮选的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PAX和硫化钠单独使用时都可以提高氰化抑制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但二者组合使用时对回收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电化学结果表明,PAX与硫化钠在氰化抑制黄铁矿的表面具有不同的作用形式,PAX可取代黄铁矿表面的氰根并以双黄药形式吸附于黄铁矿表面,导致黄铁矿表面疏水及可浮;而硫化钠可还原黄铁矿表面的铁氰化物并在黄铁矿表面生成单质硫和多硫化物,进而使黄铁矿表面疏水。组合使用时由于二者的协同作用会进一步提高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油磺酸钠作捕收剂研究红柱石和石英的可浮性,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矿石的浮选分离,通过动电位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解释药剂对矿物的捕收性能。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pH条件下红柱石有良好的可浮性,而石英在整个pH范围内可浮性均较差。当pH=3时,Fe3+的存在明显活化了石英,从而导致两种矿物可浮性相似,木质素磺酸钙对石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实际矿石分离试验结果显示,最终获得Al2O3品位为53.46%的红柱石精矿和SiO2品位为92.74%的普通石英砂精矿。动电位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石油磺酸钠在红柱石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4.
通过浮选试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探针(EPMA)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氧气和硫化钠对赤铜矿浮选的影响。浮选试验表明,用适量的硫化钠预处理赤铜矿表面后可大幅提升赤铜矿的可浮性。FESEM显示硫化后的赤铜矿表面覆盖有大量碎片,在Na2S浓度为5.0×10-4 mol/L时,这些碎片的形状更加规则和完整。结合EPMA和EDS分析发现,这些碎片是新形成的铜硫化物,是促进赤铜矿高效浮选的关键。XPS分析表明,赤铜矿暴露于空气中表面极易被氧化成CuO,硫化钠优先与表面的CuO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过程中,Cu2+被还原为Cu+,S2-主要被氧化为(S2)2-和(Sn)2-。  相似文献   

5.
通过浮选和电化学方法研究黄铜矿和方铅矿在硅酸钠、亚硫酸钠分别作为单一抑制剂以及混合抑制剂条件下选择性分离的电化学机理。浮选实验表明,黄铜矿可浮性不受抑制剂的影响,而且在实验的抑制剂用量范围内,黄铜矿的回收率基本不变(>80%)。方铅矿的浮选受到严重的抑制,抑制剂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混合抑制剂>单一硅酸钠>单一亚硫酸钠。电化学分析证明抑制剂在方铅矿表面作用强烈,产生亲水性物质,如亚硫酸铅、硫酸铅和正硅酸铅。电化学分析没有发现黄铜矿表面以及抑制剂的氧化,但发现黄铜矿的自我氧化作用被抑制。循环伏安结果与浮选结果非常吻合,表明黄铜矿主要与捕收剂O-异丙基-N-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作用,而方铅矿主要与抑制剂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浮选试验、离子络合测试、接触角测试和XPS分析,研究组合抑制剂硫酸锌(ZnSO4)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MDC)对闪锌矿的抑制机理。浮选试验表明,与单一抑制剂ZnSO4和DMDC相比,组合抑制剂ZnSO4+DMDC对闪锌矿有更好的选择性抑制效果。离子络合试验表明,DMDC对铅离子或其羟基络合物有很强的络合能力。接触角测试证明,与单一抑制剂ZnSO4和DMDC相比,组合抑制剂ZnSO4+DMDC使闪锌矿表面更加亲水。XPS分析表明,组合抑制剂通过竞争吸附阻止捕收剂在铅离子活化后的闪锌矿表面吸附,而在方铅矿表面,组合抑制剂与捕收剂产生共吸附。  相似文献   

7.
通过浮选试验、接触角测量、吸附量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和XPS分析研究一种新型环保抑制剂高铁酸钾(K2FeO4)在乙基黄药捕收剂体系下对毒砂和黄铜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pH值为4~11的范围内,高铁酸钾强烈抑制毒砂,在pH 8或10时,采用5×10-4 mol/L K2FeO4和5×105 mol/L PEX可以实现黄铜矿与毒砂的浮选分离。在K2FeO4和PEX存在时,毒砂的接触角和黄药吸附量显著降低。LEIS测量表明,高铁酸盐的加入可以显著增加毒砂表面的阻抗。XPS分析进一步证实,高铁酸盐加速毒砂表面的氧化。  相似文献   

8.
小分子有机抑制剂双(羧甲基)三硫代碳酸钠(DBT)是一种铜钼分离选择性抑制剂。动电位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DBT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强于辉钼矿,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一步证明DBT吸附在黄铜矿表面,抑制剂DBT与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DBT是一种潜在的环境友好型铜钼分离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通过皂化反应试验和浮选试验,对废碱液作为氢氧化钠的替代品用于皂化,改善脂肪酸的捕收性能的应用进行研究。皂试验结果表明,皂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搅拌速度55 r/min、起始温度40°C和搅拌时间45 min。同时,实验室规模和工业规模的浮选试验表明,废水合成的脂肪酸盐得到与氢氧化钠合成的脂肪酸钠相当的指标。因此,用来自分子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代替氢氧化钠用于脂肪酸皂化是可行的。废碱液的跨界利用不仅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吸附量和动电位测试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黄原胶对黄铜矿、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考察黄原胶对闪锌矿的抑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捕收剂为丁黄药时,黄铜矿和闪锌矿基本都可浮,难以分离。黄原胶能较强地抑制闪锌矿且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而对黄铜矿的抑制作用较弱且随pH降低抑制效果增强。使用黄原胶为抑制剂时,在pH 7~11区间可以实现黄铜矿和闪锌矿的浮选分离。黄原胶在黄铜矿和闪锌矿表面均能吸附,但其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量显著高于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量,同时对闪锌矿表面性质影响也较大。黄原胶主要通过与闪锌矿表面生成的氧化锌或氢氧化锌发生化学反应而吸附在闪锌矿表面,因此黄原胶更容易吸附在容易氧化的闪锌矿表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浮选试验、芘荧光探针、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组合捕收剂丁钠黄药(NaB X)和十二胺(DDA)对氧化铜浮选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在pH7~11条件下,NaBX+DDA的浮选效果优于NaBX,其中NaBX与DDA的最佳摩尔比为2:1。实际矿的浮选试验表明,NaBX和DDA的用量为(100+54) g/t时,精矿中铜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5.93%和76.73%。芘荧光探针结果表明,NaBX+DDA可降低胶束在矿浆中形成的浓度。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NaBX+DDA通过化学吸附、氢键吸附和静电吸附作用在孔雀石表面,并生成黄原酸铜和铜胺络合物。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铜矿与辉钼矿可浮性相似导致分离难的问题,亟需开发一种经济与绿色的抑制剂。提出一种新型黄铜矿抑制剂硫代乳酸。通过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实验,对硫代乳酸的浮选行为进行研究。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硫代乳酸对黄铜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硫代乳酸作用后,黄铜矿浮选回收率从81%下降至9.7%,而辉钼矿浮选回收率仍保持在71%以上。人工混合矿浮选实验表明,黄铜矿与辉钼矿分离效果较好,高登选择性指数为12.9。采用FT-IR、XPS和AFM等方法研究硫代乳酸在辉钼矿和黄铜矿表面的反应机理,并提出可能的吸附模型。结果表明,硫代乳酸的—SH和—COOH基团优先占据黄铜矿表面活性铜位点,阻止丁基黄原酸钠在黄铜矿表面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3.
浮选的分离课题一向是选矿的难点,阿舍勒铜矿流程跃、循环多、铜与锌的分离困难。在实践生产中,浮选的捕收-俗称“拉”,抑制-俗称“压”,浮选分离作业需要在捕收剂与抑制剂的用量与配比之间找出契合点.“拉硫”“压硫”“拉锌”“压锌”理论的运用,彻底改变了铜与锌可浮性趋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石灰和腐植酸钠作为经硫酸铜活化和丁黄药捕收后毒砂的组合抑制剂.纯矿物浮选试验表明,组合抑制剂石灰和腐植酸钠能选择性地抑制毒砂.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和腐植酸钠的协同抑制作用能较好地实现闪锌矿和毒砂的浮选分离,得到锌精矿中锌品位为51.21%、锌回收率为92.21%的良好指标.通过接触角测试、吸附量测试和X...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辛醇对苯甲羟肟酸(BHA)浮选锡石纯矿物的影响,分析了辛醇和BHA在锡石表面的吸附机理。实验室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在广泛pH区间内,单一辛醇对锡石没有浮选性,但是作为辅助捕收剂,辛醇可以显著降低捕收剂BHA的用量,并且使锡石仍保持较高回收率。红外光谱和吸附量研究表明,单一辛醇在锡石表面没有发生吸附,但是辛醇与BHA形成吸附组合体而吸附在锡石表面,增强了锡石表面的疏水性;同时辛醇使BHA在锡石表面的吸附量增加,从而降低了BHA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以硅酸钠(SS)为抑制剂从工业硅精炼渣(硅酸盐)中浮选回收单质硅的新方法。通过溶液化学、接触角和zeta电位测试,研究SS与硅酸盐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添加SS后,回收的硅含量从(72.12±5.08)%(质量分数)提高至(81.14±1.77)%(质量分数)。浮选过程中,SS水解成亲水性较强的H2SiO3和HSiO3-,与硅酸盐发生物理/化学吸附,导致硅酸盐表面接触角从6.62°降至0°,从而降低了硅酸盐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17.
引入1,10-菲罗啉(Phen)作为钛铁矿与钛辉石选择性分离的新型捕收剂。浮选实验表明,与苯甲羟肟酸(BHA)相比,在pH 2~12之间,Phen是钛铁矿浮选更加有效的捕收剂,并且在pH 6时钛铁矿的回收率提高最大(约为20%)。在浮选过程中,钛辉石的可浮性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回收率<5%)。FTIR和XPS分析表明,Phen和BHA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钛铁矿表面,并且钛铁矿与Phen之间的相互作用比BHA更强。XPS结果还表明,Phen在钛铁矿表面与铁(亚铁和铁)和钛发生反应,在Phen吸附到钛铁矿表面的过程中形成五元环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硫酸浸出和添加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浸出从Yahyali非硫化浮选尾矿中回收锌和铅。在酸浸阶段,研究pH值、固液比和温度对尾矿中锌溶出的影响。在pH值为2、温度为40℃、固液比为20%、浸出时间为2 h的条件下,锌的溶出率达到82.3%,而铁和铅的溶出率低于0.5%。硫酸消耗量为110.6 kg/t(干尾矿)。浸出温度对尾矿中锌的溶出无有益的影响。酸浸液的电积试验结果表明,阴极产物含99.8%的Zn和0.15%的Fe。在碱浸阶段,添加酒石酸钾钠时铅的溶出率略有增加,浸出温度从40℃升高到80℃时,超过60%的Pb进入浸出液中。利用XRD和XRF分析最终的浸出渣。XRD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衍射峰来自针铁矿和石英,次要衍射峰属于菱锌矿和白铅矿。XRF分析结果显示,浸出渣含有70.3%的氧化铁。基于顺序浸出实验结果,浮选尾矿中的锌和铅可以被很好地浸出,而大量的铁留在浸出渣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复杂矿物脆硫锑铅矿的电子结构及其浮选行为。脆硫锑铅矿的浮选行为与辉锑矿相似,p H值小于6时具有较好的可浮性,并且容易被NaOH抑制,尤其是在有石灰存在时。在弱碱性条件下,脆硫锑铅矿的浮选行为接近于方铅矿的浮选行为。脆硫锑铅矿中Pb的配位结构比方铅矿中Pb的配位结构复杂。脆硫锑铅矿中的Sb存在2种配位模式,而辉锑矿中的Sb仅存在3-配位。方铅矿中的Pb比脆硫锑铅矿中的Pb活跃。与辉锑矿中的Sb相比,脆硫锑铅矿中的Sb(3-配位)不活跃,但是4-配位的Sb比3-配位的Sb活跃得多。脆硫锑铅矿和辉锑矿的HOMO轨道含有金属原子,石灰的存在有助于CaOH+吸附构型的形成。因此石灰对脆硫锑铅矿和辉锑矿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取代基的肟类化合物(R1R2C=NOH,其中R1/R2为烷基)的结构与其相应浮选性能之间的关系。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在R1位置引入苯基可以提高捕收剂分子的酸性,而引入庚基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疏水性,有利于强化范德华相互作用。同时,在R2位置引入的氨基可以提供阳离子位点,并与矿物的负电荷表面相互作用,而引入的羟基可以提供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螯合物的额外作用位点。根据构效关系进行结构优化,筛选得到3种高效捕收剂。这3种捕收剂都具有优异的浮选分离性能,证明本文作者对肟类化合物进行结构改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