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工程教育的新改革方向就是新工科的建设,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工程专业打造成“创新创意”专业为主要目标,为未来的发展开放创新策略提供实操型创新人才。各地方的教育机构应该以“学、践、研、创”四位一体教学体系改革为主要载体,重建产业和高校之间无缝对接的新型教育大平台,培养知识学习能力强、基本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突出的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建设是提升工程教育实践效果和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基础。湖北大学对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升级实验教学内容和深度,改革工程实践模式,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3.
特色专业是质量工程建设重要环节。根据新工科特征,围绕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等内容开展实践,提出环境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制度创新等方面探索。打造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为主的材料、化工等交叉学科专业群,形成较强教学科研团队,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建设为油气产业变革下的石油工程教育升级改造指明了方向。从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创新、虚实结合的实习实训教学推广、工程素养培养、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等方面介绍了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石油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志斌  初蕾  孙峰  王玮 《广州化工》2023,(10):136-138+145
通过对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当前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进行了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特点,以分层次、模块化、应用型为特色,以综合实验为主体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在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发展背景下,新体系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为适应国家产业发展而推出的高等教育领域重大举措。文章从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出发,介绍了宁波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从“合作、共享、交叉”三个方面进行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文章提到的政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五共协同”、校内实训基地共享共建、多元交叉育人等改革思路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紧跟“双碳”目标需求、强化新工科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介绍了自主设计的系列实验教学课程,并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综合实验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考评机制的设计思路与建设内容,以及依托前沿科技、借助虚拟仿真教学优势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课程。实践表明,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化工技术的理解与工程认知,还可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王芬 《广州化工》2022,50(9):208-210
OBE教育理念现已成为国际上工程教育认证的主流理念,近年来国内高校也相继把OBE教育理念纳入工科教育体系中。本文分析了工科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OBE理念指导下,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从而为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9.
绿色发展是化学工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践行绿色工程教育理念是新工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达成的重要保证,是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有力支撑,更是课程思政内涵的具体体现。郑州大学化工专业基于绿色工程教育理念开展教学体系改革,将绿色工程教育理念渗透到基础化学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及实验类课程的教学中,并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及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绿色工程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山东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创新”为导向,对工程训练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该专业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工业生产,融入科研成果,注重工程创新,丰富课程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原则,遵循OBE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工程训练基地,实施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此次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由此建立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模式对其他高校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专业实验教学是工科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北京化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基于新工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化工机械类传统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包括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开发多功能实验装置,保持专业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开设新型实验项目。这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综合实验装置已被国内60多所大学采用,引领了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罗巧玲 《日用化学工业》2021,51(7):后插5-后插6
"新工科建设"是基于全球范围内产业革新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所提出的针对性教育方针.以化学原理、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为代表的重点且热门的化工课程,在化工产业发展模式发生转变之际,迫切需要创新改革教学理念、调整课程教学模式,将新工科建设对化工专业教学的改革要求具体落实.在新工科建设教育目标引领下,高校化工专业要积极贯彻"...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与发展新工科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与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保障,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正经历着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彰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适应新工科发展的迫切需求。总结许昌学院入选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以及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项目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工作,在建设新工科背景下规划、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增强系统性与可操作性,为地方高校进行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大讨论赋予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的内涵。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高校课堂教学活动从“221课程体系”模式走向“333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专业课堂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笔者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措施及体会,以及教学质量及教学环节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制度化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臧青民 《云南化工》2023,(7):141-143
课程体系改革是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内涵,对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构建了“宽基础”“强实践”“突特色”“重创新”的“精药强工”的理论课程体系,同时也构建了校企多元合作、校内实训和“互联网+实践课程”的实践教育体系,以期培养高质量新工科制药人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新工科"建设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索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既懂药又懂工程"的高素质复合型制药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针对工程化学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工程化学跨学科课程改革新思路,以土木专业为例,采用广域课程模式,构建以模块化教学、项目式课程、梯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工程化学土木专业跨学科教学体系,完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工科的提出,由此依据目前环境类实验教学对比新工科教学查找不足,结合多方面因素与新工科背景进行改革实验教学,以环境监测课程为例,针对“新工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改革实验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增加新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为培养出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化工类专业践行OBE教育理念,从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出发,以CEEAA标准为指导,明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持续改进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化工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新型工科人才需求,要求高校对新工科建设做出有效的应对。新工科建设的核心思想是立德树人,这与思政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工程流体力学作为高校工科类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的前置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开展了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工程流体力学如何有效结合产生最大化教学效果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